再相聚,情深如故——记2020中欧校友返校日
飒飒秋风,红了枫叶,黄了梧桐。11月7日,深秋的上海校园迎来一场久违的相聚,近300多位校友重返母校,了解学院动态,聆听精彩分享,共叙同窗情谊。
返校日活动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教授的致辞中拉开帷幕。汪院长指出,中欧近年来取得诸多可喜的成就,未来学院将在产学研合作和人才培养方面加大力度,进一步发挥智库作用,助力中国经济的发展。汪院长还向学院历任领导和校友群体表示了衷心感谢。她说,是他们多年的辛勤付出和大力支持成就了学院的今天。汪院长指出,在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和疫情常态化防控机制之下,学院也面临新的挑战,需要校友们为学院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巨大影响和改变,增强防范“黑天鹅”事件的能力已成为每个个体和组织的必修课。在本次返校日中,资深媒体人、新闻官、舆论引导和危机处理专家王惠教授与校友们分享了舆情管理方面的丰富经验。她详细阐述了舆情的触发因素及其带来的挑战,并用案例讲解了及时有效处理舆情、引导舆论的方法。
为了感谢校友们对学院的捐赠支持,中欧教育发展基金会自2019年开始设立“助力中欧杰出伙伴”和“助力中欧温暖伙伴”荣誉称号。今年的返校日上,中欧院长、中欧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汪泓教授和中欧荣誉退休院长、中欧教育发展基金会前理事长李铭俊教授共同为16组校友个人、班级和组织授予了这两项荣誉称号,并代表学院对校友们表达了深深的谢意。
颁奖仪式后,中欧战略学副教授陈威如博士带来了一场令人耳目一新的分享。陈教授曾担任阿里巴巴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菜鸟网络首席战略官,他深入行业第一线,带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新鲜视角重返课堂。陈教授引入生动的校友企业案例,深刻剖析了互联网的信息传播特点,提出了未来企业的数字化和平台化趋势并构建了相关模型,指导企业有效地进行数字化升级。陈教授的分享给校友们带来了新的思路,收获了校友们的热烈掌声。
在下午的活动中,院长助理李瑗瑗老师进行了精彩分享。她从学院办学规模、国际声望、课程和师资、校友概况和影响力等方面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表达了学院与校友同发展共进步的美好愿望,也为中欧送上了26岁生日祝福。
晚间,沿袭返校日的传统,中欧校友和员工们体验了一场艺术之旅。中欧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张维炯教授致欢迎辞,希望校友们保持对艺术的热爱,商业智慧与艺术素养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随后,《上海文学》执行主编、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金宇澄先生带领校友们回到了他记忆中的老上海。老城厢的石库门,贴满白瓷砖的大楼,摇曳生姿的上海女子……金先生娓娓道来,上海的旧时光在眼前渐渐鲜活了起来。两个小时的演讲,一幕幕充满烟火气的近代上海图景,唤起在场许多观众的儿时记忆。即便不是生活在上海的人,从他的话语中,也足以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韵味。
尽情交流,开怀大笑,每位重返校园的校友都在用心感受这场难得的相聚,这就是返校日最美的样子。2021,我们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