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化赋能学院高质量发展,中欧启动“智慧校园”项目
9月28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智慧校园”项目启动仪式在中欧上海校区隆重举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教授、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张维炯教授、党委书记马磊,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姜锋,上海金桥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金史平等嘉宾,以及多位教职员工及媒体代表共同出席活动。

项目启动仪式
今年3月发布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把“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作为独立篇章,将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坚持新发展理念,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列为“十四五”时期目标任务之一。在中欧今年提出的未来五年发展战略规划中,也将打造“智慧校园”列为重要项目,旨在提升业务和数据服务水平,促进交互协同,全面升级智慧办学环境,构建物联和业务相互融合的公共基础平台,将以数字化赋能学院高质量发展,实现“一屏识中欧、一站办实事、一网管校园”的愿景。
该项目基于新型网络基础设施,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将打造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并着重将智慧校园建设渗透至学院特色业务的方方面面。
在项目启动仪式上,汪泓院长首先致辞。她表示,当前中国正在全力打造“数字中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智慧城市也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新共识。而智慧校园建设则是国家智慧城市建设战略下的重要一环。因此,汪泓院长认为,中欧智慧校园的建设是一项面向未来之举,将快速提升中欧作为国际一流商学院的核心竞争力,赋能中欧对全球化商业领袖的培养,助力中欧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对上海市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国家“数字中国”“绿色中国”战略的贯彻实施,也将做出积极贡献。

汪泓院长致辞
张维炯教授提到,数字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无限可能,学院需不断紧跟技术的发展趋势,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利用新技术来赋能教学研究工作,从而推动未来的高质量发展。

张维炯副院长主持仪式
随后,中欧党委书记马磊介绍了中欧“智慧校园”项目发起的初衷,以及在推进过程中需关注的重点:首先,立足“合”文化,树立大局观;第二,保持开放、主动心态,不断推动高价值创新;第三,充分认识数字化转型将带来的变化和挑战,提前积极应对;最后,定规则、定制度,通过出台智慧校园、数据资产、系统开发等方面的管理规范,确保转型高效推进。

马磊书记介绍项目背景
信息图书中心主任薛东明介绍了项目一期的主要内容。他介绍道,智慧校园的建设落地遵循双导向,即目标导向和需求导向,精准化定位数据服务;此外,还实施双驱动,即数据驱动和应用场景驱动,用户有机会提出需求、贡献想法,完善各类场景的服务,助力招生、提升课程运营效率等。

薛东明介绍项目内容
EMBA部门资深课程管理员周琛代表业务部门发言。他表示,“智慧校园”可将工作中的各项数据以更直观和完善的形式展现出来,有助于建立完善的运营流程,同时可统一各类场景,实现一站式的以人为本的服务,从而对未来的课程运营提供全方位的帮助。

周琛代表业务部门发言
之后,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姜锋先生介绍,“智慧校园”项目将从数据和运用场景双轮驱动,进行数据中台、智慧业务平台、智慧运营保障、中欧数据服务、线下线上办学服务和公共服务基础平台的建设。目前已整理了中欧现有的应用系统,整理了各业务系统的数据流向,未来将推动数据治理,提高数据质量,优化数据资产。

姜锋介绍智慧业务
上海金桥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金史平先生说,“智慧校园”智慧物联板块主要覆盖智慧教室、绿色校园和平安校园三方面,将通过数据融合,打造服务平台,对上海、北京、深圳三地校区师生员工和校友学习、研究、工作与生活提供一站式服务,把项目打造成为具有中欧特色,符合中欧“中国深度、全球广度”定位的样板工程和标杆工程。

金史平介绍智慧物联业务
在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学院依托自身条件,积极探索国际商学院的智慧校园之路。中欧“智慧校园”项目的启动,标志着中欧数字化进程翻开全新篇章。项目将分三期完成,一期着重于在夯实项目基础上构建平台。后两期建设以推进、深化应用,促进业务融合为重点,全面建设智慧校园环境,提升校园营运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