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进博机遇,擘画邮轮新篇——“2025上海邮轮经济发展论坛”圆满举办
11月9日,作为“2025进博会上海会议活动”代表性产业论坛之一,“2025上海邮轮经济发展论坛”在上海虹桥绿地铂瑞酒店隆重举行。论坛聚焦“激发新动能 共谋新发展”主题,汇聚了来自政府部门、国际组织、邮轮公司、造船企业、行业协会和学术机构的顶尖专家和学者等200余人与会,共同探讨亚太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以推动中国邮轮经济与全球市场深度融合,续写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人民网、中新社、《经济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第一财经等主流媒体对论坛进行了深入报道。

论坛现场
论坛伊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邮轮经济50人论坛发起人汪泓致辞。汪泓院长提到,此次论坛依托进博会的巨大虹吸效应与全球影响力,彰显了中国邮轮经济以自信开放姿态深度融入全球市场的决心。汪泓院长围绕“激发新动能,共谋新发展”这一论坛主题,提出了三个核心观点:一是新动能源于市场复苏与需求变革双轮驱动,必须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与价值创造;二是新动能源于产业链协同与本土创新深度融合,强调以“外高桥造船”为代表的本土制造突破及中资品牌建设,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全产业链;三是新动能源于开放合作与智慧赋能并行并举,要深化与皇家加勒比、MSC地中海邮轮等国际伙伴的合作,积极拥抱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最后,她呼吁业界凝聚共识、携手行动,共同绘就全球邮轮经济更加繁荣的蓝图。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教授致辞
随后,Seatrade邮轮大会主席、英富曼集团海贸业务总裁安德鲁·威廉姆斯(Andrew Williams),CLIA全球主席、皇家加勒比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杰森·利伯蒂(Jason Liberty),以及MSC地中海邮轮首席执行官加尼·奥诺拉多(Gianni Onorato)三位嘉宾发表视频致辞,从国际视角描绘了中国邮轮市场蓬勃发展的全景图,将全球邮轮业持续增长的动力指向中国及亚洲市场,并精准指出中国市场的两大增长逻辑:一是需求升级,中国邮轮市场呈现“高端化”与“年轻化”两极并行的新特征,不同客群的差异化需求共同扩大了市场基本盘;二是供给优化, 政策利好、硬件升级和产品创新等从供给侧激发了中国邮轮市场活力,相信中国市场的复苏将为全球邮轮业开辟全新的乐观前景。

(由上至下)三位嘉宾安德鲁·威廉姆斯、杰森·利伯蒂和加尼·奥诺拉多发表视频致辞
论坛权威发布了“2025中国及亚洲邮轮经济景气指数”和《2025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报告》(邮轮绿皮书),为洞察邮轮行业趋势、研判邮轮市场前景提供了重要参考。原国家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中国旅游协会常务副会长吴文学,汪泓院长,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程梅红,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叶兴,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炜航,上海市旅游行业协会执行副会长、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原副局长、一级巡视员张旗,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领导、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联席主任史健勇共同启动邮轮绿皮书发布。 
(由左至右)史健勇、郑炜航、程梅红、吴文学、汪泓、叶兴、张旗启动发布邮轮绿皮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邱羚对邮轮经济景气指数进行了解读。2025年,中国及亚洲邮轮经济景气指数分别为102.28和102.34,均已恢复至2019年水平之上,标志着行业由韧性恢复的“攀升回稳期”进入到高质量发展的“平稳增长期”。邱羚教授指出,2025年国际邮轮密集布局亚洲,全年航次超1400个,强劲供给释放激发市场活力。中国邮轮经济呈现“稳的态势巩固延续、新的动能加快培育、强的韧性持续彰显”特征,量质齐升、全产业链协同、中外资共振、内需下沉共同驱动高质量发展。政策红利与外部风险动态博弈下,产业结构性动能持续注入。展望未来,2026-2027年双指数将继续平稳增长。邱羚呼吁以扩大内需为引领、创新多元为手段、全产业链协同为路径,筑牢中国邮轮经济行稳致远的根基。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邱羚解读“2025中国及亚洲邮轮经济景气指数”
《2025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报告》(邮轮绿皮书)至今已是连续十二年发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叶欣梁代表绿皮书主编汪泓教授团队对报告进行了解读。他总结了中国邮轮产业的三个核心趋势:一是“自主化突破”,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实现技术周期缩短与本土化率提升,华夏国际邮轮战略增资标志本土运营体系初步成形,产业链自主可控显著增强。二是“国际化提速”,外国旅游团邮轮入境免签政策全面落地,激活入境市场,推动中国深度融入全球邮轮网络。三是“绿色化转型”,岸电技术、低碳燃料、智能化监测平台广泛应用,ESG理念深度融入企业实践。展望“十五五”时期,中国邮轮产业将通过全产业链自主化推进、绿色技术与数字化深度融合、商业模式持续创新,加速中国从“邮轮大国”到“邮轮强国”迈进。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叶欣梁解读《2025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报告》
论坛上,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吴文学发表了题为“建设世界邮轮大国”的主旨演讲。他的分享主要围绕三大核心议题展开:第一,中国由旅游大国向“邮轮大国”迈进的目标可期,战略定位、消费需求、政策支持、黄金十年积累四个“没有改变”,构成了中国建设邮轮大国的坚实基础。第二,从“中国范式”走向“国际接轨”。中国邮轮产业实现了建造、运营、管理“三位一体”的中国范式,未来将长期维持本土邮轮与国际巨头“同台共舞、双向驱动”的格局,做大做优市场蛋糕。第三,面对全球化规则重构、周边环境难题、高速发展遗留矛盾、内卷与价格战这四大挑战,要对中国14亿人口的市场保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探索出适应我国邮轮市场发展的路径和模式,推动中国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力争在“十五五”期间达成将我国建设成为世界邮轮大国的目标。

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吴文学发表主旨演讲
随后,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炜航以“推动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全面发展新格局”为题发表主旨演讲。郑炜航副会长首先分享了两项最新的重大政策利好:交通运输部与文旅部联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促进邮轮运输和旅游服务的若干规定》即将正式公布,国家移民管理局外国人管理司委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广征业界意见,将进一步优化邮轮入境便利政策,持续释放制度红利。他表示,2025年1—9月,中国邮轮产业累计接待旅客204.72万人次、总人数突破102万,同比增长28%,执行航次376个,其中母港航次344个,这表明整个产业正在加速复苏。他建议未来可加强对邮轮入境游创新模式(飞机+邮轮组合产品)、中国国际邮轮食品通则落地实施以及康养邮轮的功能升级等重要问题的深入研究,共创中国邮轮发展的未来。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炜航发表主旨演讲
圆桌讨论环节,在邱羚教授主持下,张旗,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爱达邮轮有限公司主要创始人、中国旅游车船协会邮轮游船游艇分会会长杨国兵,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刚,皇家加勒比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亚洲区主席刘淄楠,叶欣梁等几位来自政、产、学、研界的嘉宾代表共同展开对话交流,围绕当前邮轮产业最关注的议题如政策创新如何从“上海样本”走向“全国共享”,国产邮轮“批量建造”的效能革命何时到来,“邮轮生态圈”如何突破“链式协同”不足的瓶颈,国际邮轮巨头如何应对中资邮轮崛起的新格局,人才培养如何匹配产业“跃升期”的新需求等,五位嘉宾分别给出了精准回应。

圆桌对话
张旗分享了上海邮轮如何用10余年走完了“从无到有”至“从有到强”两个阶段:首阶段重视基础设施、引进国际公司、建立合作与应急机制;第二阶段增强制度创新、质效提升、通关优化、风险管控、船供体系与岸上服务完善。面向未来,上海将以上海市旅游行业协会平台桥接政府与市场,推动上海邮轮制度创新突破,助力上海到2035年建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与全球卓越城市。
陈刚介绍了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如何全面兑现“生产效率提升超20%、建造周期比首船压缩8个月”的目标。未来十年,虽然前路艰难,但仍期望在设计、建造、配套等领域持续孵化全产业链能力,系统谋划“十五五”“十六五”中国轮船装备产业发展,加强产学研用融合,大力推动供应链本土化和国产化,从而实现全产业链突破。
杨国兵表示,2025年中国邮轮市场增幅近30%固然可喜,但邮轮生态依然堪忧:邮轮人口基数下降、核心政策法规未系统推进、原创邮轮进展缓慢。建设邮轮生态圈三要素缺一不可:邮轮人口增加、邮轮有效供给增加以及与国际接轨的政策法规体系。期待未来五年政策全面接轨、邮轮公司持续创新、国际巨头部署更多大船新船、国产原创邮轮尽快启航,从而构建起更加健康可持续的生态圈。
刘淄楠分析了邮轮业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底层逻辑,即以宾客为核心和持续创新产生链式裂变。在新格局下,皇家加勒比将用全球造船硬件(超大邮轮)的创新和目的地创新(完美假期、海滩俱乐部)继续深耕中国超大市场,克服各种困难,争取用中国市场的卓越表现赢得更多最新最大邮轮部署中国,继续为中国邮轮市场创造新的契机,共同创造下一个黄金十年。
叶欣梁教授用20年践行“学科链-专业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理念,见证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邮轮人才培养从无教材到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发展历程,更欣喜地看到全国180余所院校已布局邮轮专业。他表示,未来需联合培养更多适应产业融合升级的创新人才,反哺教学与产业,延长做深全产业链,促进整个邮轮产业各方面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端不断地融合。
嘉宾们各抒己见,聚焦产业热点,共议新趋势、共谋新路径,为激发邮轮产业新动能、构建全产业链合作新格局建言献策,为中国邮轮经济的下一程绘制了清晰航线图。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领导、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联席主席史健勇教授担任主持
本场论坛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联合主办,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与中欧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领导、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联席主席史健勇教授担任主持。
【有关中国邮轮经济发展论坛】
中国邮轮经济发展论坛自2012年起已成功举办14届,持续发挥高端对话平台与产业思想引擎的作用,不断发挥其国内乃至亚太地区邮轮产业国际化、高层次的重要交流平台和智慧聚集地作用和功能,立足“上海范式”,聚焦全产业链协同与制度型开放,敏锐把握中国及亚洲邮轮市场的新需求与新动向,积极探索区域邮轮经济的新增长点,汇聚全球智慧,推动理念共识向实践标准转化,为构建上海邮轮经济全产业链合作新格局提供智力支持,为中国及亚洲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贡献智慧方案,构建持续发声、系统建言、凝聚合力的核心交流平台,与行业共同绘就邮轮经济更加繁荣美好的蓝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