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贝克:理想主义是最好的商业动机 | 毕业生代表发言

在中欧EMBA2018级毕业典礼上,张贝克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他虽然自谦「同学中的每一个人都比我更有资格今天站在这里发言」,但他的身上又弥散着特别的、企业家与学者混合的气息,让我们先来了解张贝克同学的故事。
张贝克身上有着看似矛盾的性格,既信奉规则也叛逆:2008年32岁时已是北京化工大学见习教授的他,不热衷发论文却激情创业,成为了一名「斜杠中青年」。
有时候他也自省,「守规则可能有点过了」,回头又自我开脱,「那是摩羯座的关系」。
2006年,出于缩小课堂与产业之间差距的想法,张贝克带着学生创办了全国大学生过程仿真控制挑战赛。15年后,这项赛事演变成为受到官方认可的中国目前智能制造领域最大的学生竞赛之一——CIMC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覆盖700多所大学,超过2000个学院。
张贝克总说自己是个不安分的人。比如,他的本硕博横跨了三个专业。
1997年,张贝克本科毕业,他想沿着高分子材料专业追溯源头,考了化学方向研究生,但分派给他的导师却不研究高分子材料。由于对主业不感兴趣,创业的想法就萌发出来,张贝克与几位朋友边读研边开发管理类软件。
他帮网吧老板管机器,借机自学软件开发。「现在看来都是很弱的东西,关键是点燃了一个人的激情。」
研究生毕业时,张贝克遇到了另一个「不安分」的人,他的博士生导师。两人有着相仿的经历,原本都是化学专业,自学了计算机,还都热爱武术。
导师退休后,张贝克接手了学校的仿真工程中心。他却发现,学生很难自主思考探索,需要给他们设定密集的目标,不仅如此,当时学生去工厂实习,还往往没有实践机会。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突发奇想尝试性地办了一届比赛,利用自己开发的模拟工厂系统,甲方提出需求,学生作为乙方完成工程项目,完整模拟了项目流程。「我的初衷就是让学生们知道,工业上对一个工程师的要求是怎样的。」张贝克说。
赛事逐渐由兴趣爱好变成了创业项目,这对张贝克而言等于停止了学术生涯。如同以往没有按部就班朝着专业方向发展,这一次他也没有遵循发文章评教职的学术路径,成为了学校里的「异类」。
做这项重要的决定对他而言却显得很轻松,「一点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睡不着觉。」
每年一次的比赛聚集了一批期望改变中国工程教育的理想主义者,既有青年教师也有泰山北斗。他们执拗地维护着规则,为保证公平,连参赛胸牌都换了多个版本。

张贝克把自己对规则的信仰也写入了这项比赛。他们开发了一套评分系统,由专家讨论、制定规则并形成代码,90%的分数都由计算机自动评分。
曾有人试图走后门,张贝克就写了一封长信解释:「如同加密系统,最好的加密系统是连做系统的人都无法破解的。」也考虑到教学相长,10%的分数会由专家给出,「否则全变成机器了,冷冰冰的。」
规则也会被偶然的过失打破。2021年的比赛中,张贝克遭遇了过去15年都未曾遇到的尴尬,由于工作人员失误,评分规则使用的一项数据被替换了,在比赛中,30多个分赛区均无人发现,直到一名学生因为工程文件丢失而重新复盘,才有了一些疑问。
「我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这个压力太大了。」他坦言,当时与团队讨论时也一度考虑过隐瞒,重新评分意味着会得罪已经拿到名次的选手。不过一夜未眠后,他说:「我们是因为理想主义才做这事业,那就再理想一点。」
他们用了两周时间,重新对已有的工程文件进行评分,并公开致歉。「当我们不怕失败时,坚持一些东西真没那么难。」
后来凝练了工程师精神,张贝克提出了「新工程师」概念,即从工具、知识、思维、精神层面上,去训练一个人的技术、管理、商业和人文。那是通往优秀工程师的道路。
他受邀给企业家们讲课,企业家们对那套人才理念极为认同,但会问:「张老师,什么时候给我们送一个这样的人才?」
张贝克听到会觉得羞愧,他说:「我们是帮助高校发展的,高校发展好了,自然给你们输送人才。」
当下很多人都信奉一点,认为只要技术领先了,好像就先进了、文明了,就比别人强了。张贝克却说,决定社会发展的恰恰还是软性的东西,就是人文。
所以后来,他再去和别人阐述「新工程师」概念的四个方向,会讲:技术是工具,管理是方法论,商业是方向,而决定基业常青的是人文。「因为不论是产品竞争还是企业竞争,最后都会是价值观的竞争。」
他便通过品牌精神不断逆向筛选和淘汰掉不该服务的客户。此前这么做凭的是朦胧直觉,直到2018年到了中欧,才给了他理论支撑,不断印证他原来的想法是对的。
就像在准备毕业发言的时候,有中欧老师启发他,中欧的定位到底是什么?他后来总结:「就是给我们这帮40岁左右的人,在职场把一半的路走过了,可能有点疲惫又有点迷茫,先去充电,充完电后让后半程走得更加自信,学校帮我们托起来了。」
以下是张贝克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的全文。

张贝克 中欧EMBA2018
浙江智新培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尊敬的院领导、教授们、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我是张贝克,来自北京2班。非常荣幸能够代表2018级全体EMBA毕业生在此发言。
我是一名大学老师,同时也是一名创业者。2006年,出于教育理想,我带着学生创办了一项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竞赛。
这项竞赛依据企业的人才需求,给在校学生提出了综合的工程能力挑战。发展至今,它已经成为了智能制造领域国内规模最大的赛事之一。
然而,随着竞赛不断发展,我却感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如果我不能解决竞赛的持久发展机制,那么它终将有一天会因理想的消退而消失。
我很想知道,源于理想的创业能不能最终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我不知道,在座有多少创业者曾经和我有过一样的焦虑?
我一直坚信,改变世界的理想主义可以是最佳商业模式的起源。因为对美好愿景的理想,代表了社会上大多数人共同的期盼,也就意味着巨大的潜在市场。
这种期盼之所以很难变为可持续商业模式,是因为存在一些现实障碍或者条件的不成熟。但我们创业者的责任,不就是去想办法消除障碍,建设那些条件,让理想不断变为现实,从而推进社会前进吗?

张贝克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
但这一想法,我过去找不到同类,更加没有理论基础。它更多的是一种偏执的,基于是非对错的坚持。当我来到了中欧之后,从进入课堂的第一个月开始,我就知道我来对了地方,中欧让我找到归属感。
中欧所有的课程,教授们从不同的角度在不断地告诉我们商业的本质就是价值的发现、创造和交付。我现在确信我的事业是建立在缜密的价值逻辑基础上,这给了我足以应对今后任何困难的自信。
中欧,让我过去在黑暗中靠着一点心灵的微光孤身前行,到现在踏着坚实的、科学的基石和一群人共同前进。
我开始认真思考我们的竞赛,给人们带来的真正的价值是什么?品牌课上的方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发动团队思考,如果哪天我们的大赛不办了?谁会怀念我们,他们为什么会怀念我们?这一点恰恰是我们创造的与众不同的价值。
基于这一价值分析,我们将竞赛中所体现的人才理念和工具,转化为独特的培训课程,并在长三角的中心开设了第一家人才培养基地。这一创业项目迅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天使投资,也获得了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合作邀请。我们看到了这个项目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所以,缜密的、科学的逻辑推演基础上,我们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确实可以成为商业模式的起源。这是中欧带给我的第一份礼物。
中欧给我的第二份礼物是关于领导力。这里我很想邀请大家跟我一起思考几个问题:第一、为什么人们愿意跟着你干?为了报酬吗?你又给得起多少?第二、人才从哪里来?我相信,这些也是在座各位都经历过的困扰问题。

在中欧的领导力课程上,沙克尔顿的案例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领导者的形像。这门课程独特的教学方式,让我在短短一天时间内完成内心的转变。我深刻认识到团队的问题实际上是我领导者自己的问题。
黄钰昌教授的管理会计课让我明白内在激励的持久性。作为创业团队,我们首先要寻找的核心人才是那些有意义感,愿意扛起责任的人。
我们还需要设计良好的激励机制,去激活团队每一个人身上的自我领导力,让他们愿意为自己的未来成长负责。这样,我们给予他们的工作机会才会变成历练机会,他们才会成长起来。
李秀娟教授的组织行为学让我意识到信任是一个团队成长的关键要素。只有领导者先做到从心底尊重和信任每位成员,向团队打开自己的内心,用积极的力量去鼓励他们的成长,才能带动和激发他们对团队的信任。
只有人们信任这个团队,充足的安全感才能让每个人的创新因子得以充分激活,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去扛起责任。当我们团队拥有更多领导者的时候,整个团队才能承担更多的责任。
所以,领导力是培养领导者的能力。这是中欧送我的第二份礼物。
接下来,我想代表2018届毕业生表达我们的感谢。
首先我要向我们的家人,以及在上学期间支持我们的团队感谢。谢谢你们给予了我们可以静心思考的时间。正是你们的爱,让我们充满了学习进步的渴望。
其次,我要向我们同学表示感谢。同学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相互学习的榜样。事实上你们每一个人都比我更有资格今天站在这里讲话。你们每次在课堂上的分享,都给了我更多深入思考的视角。
当然,还要感谢班干部的无私付出给了我们丰富的班级活动,让我们每一个人能够在中欧把心放下了、放开了,也放飞了。
我终于明白做一个有趣的人,不仅会让管理变得更有弹性,也会让自己感到开心。和这个国家最优秀的人做同学,是我人生中最欢乐的时光。我爱你们!
另外,我要代表所有的毕业生向中欧的教授团队致谢。你们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世界级的教学水平。在我们同学心里,你们就是天使,是那个把智慧的火种存放到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的天使。
你们用严谨、风趣以及厚道的方式,帮我们建立起了缜密的商业逻辑,教会了我们学习和创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受用一生的信心。特别特别地感谢你们!
最后,我要代表大家向中欧,我们共同的母校致谢!感谢中欧卓越的运营管理以及后勤保障的团队,只有世界一流的教学管理水平的支撑,才会有世界一流的商学院。
同时,中欧也向我们展现了作为一所学校应有的自由气质。我想,自由不仅能够创新思想,它也创造平等。而平等让我们回归到一个一个的原子,互相吸引、互相信任。而信任最终让我们堆砌团结在一起,变成了影响和改变世界的力量。
同学们,我们终于要毕业了。面向未来,职业生涯后半段的阳光已经打在我们的脸上。来吧,让我们带着中欧的印记,去让这个世界因为我们而变得更加美好!我们就是中欧给这个世界最好的礼物!
谢谢大家!
原创 张贝克 唐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