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形针情感、432Hz陪伴、溏心蛋社交、最小单位确定性、电子布洛芬、AI不释手、情价比消费、拒绝高敏感羞耻、重返三次元、为世界重新赋魅……在社交平台Soul App联合复旦大学发布的这份《2025年社交趋势报告》中,体现Z世代社交新趋势的这些新名词令人眼花缭乱。为什么一个人们经常误以为是“Dating App(约会软件)”的平台会对年轻人的社交趋势有如此敏锐而前沿的洞察?Soul App的CTO陶明(中欧EMBA 2021)通过Soul从产品定位、盈利模式到AI技术探索的分享,为我们打开了一个颇有启发的商业视角。


1/ 不是约会软件

位于上海浦东滨江大道的Soul App本部,墙面上的几个大字“让天下没有孤独的人”赫然在目。“是的,这是公司的终极愿景。我们不是相亲软件。”陶明不止一次向来访人员解释墙上Slogan的含义,这也正如Soul App的界面所传递的信息:蓝色背景下,一个宇宙中的无数孤独星球,被“灵魂”(soul)牵引到一起。

2017年加入Soul之前,陶明已经在互联网行业浸染了数年,有过大厂的光环加持,也尝试出创业的起伏艰辛。2013年从北京邮电大学毕业后,他先在搜狗公司广告部门担任研发工程师。彼时,正值中国互联网行业高速发展期,从业者普遍怀揣创业梦想。2014年,在行业热潮推动下,他选择离开搜狗投身创业浪潮。

几乎同一时刻,Soul创始人张璐也在互联网的红海中捕捉到了一丝微光。她曾将不敢发进朋友圈的心事,悄悄“倾倒”进QQ空间,再设成“仅自己可见”。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她忽然明白:还没有一个像树洞一样的产品可以让她无压力地倾诉自己的情绪,于是她在2016年推出了Soul。

机会源自大的社会背景:城镇化进程、独生子女政策和传统社交圈的瓦解深刻改变了年轻人的社交环境。过去,人们的生活半径在1.5公里内,同学、亲友的社交网络紧密;而城镇化让年轻人分散各地,现实社交机会大幅减少。95后一代中独生子女比例较高,缺乏兄弟姐妹的陪伴,线下社交选择更少。尽管微信和QQ占据社交市场的主导地位,但年轻人对熟人社交的抗拒情绪日益明显——他们不愿在朋友圈自由表达,因为熟人关系带来了无形的社交压力。

彼时,作为熟人社交的延伸,在陌生人社交领域,已有“陌陌”和“探探”双雄盘踞,人们的“社交需求”已经被这些软件激发。然而,陌陌、探探的“看脸匹配”,通过照片或短视频完成第一印象筛选,还是“劝退”了不少人。

当线下世界的“名片”成为线上关系的枷锁,有没有一套全新的规则,可以把社交从现实引力中解放出来?因此,在产品定位上,Soul想到差异化入局,一开始就打出口号“让天下没有孤独的人”,注重精神交流。

陶明说,Soul想给年轻人的,不是又一款社交软件,而是一个能收获即时共鸣的“情绪绿洲”。在这里,现实世界的社交压力被按下静音键,剩下的只有兴趣的共振和情绪的同频。轻松开始,随时离场,Soul想让用户重新相信:社交可以很简单,相遇可以很有趣。若用一句话定义Soul,那就是:多元有趣的AI社交游乐园。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买账。在很多人眼中,熟人社交本质上是通讯,而陌生人社交最终就是“形成现实关系”甚至是“约”——以荷尔蒙的需求定义了这个品类。陶明说,这也是Soul自上线以来,被误解最深的地方。他坦言,很多人把Soul粗暴地等同于“线上婚姻介绍所”,却忽略了Soul真正在做的,是把“人”先连接,再把“场”交给用户,重点是体验。

有一些数据能支撑这个说法。Soul日均DAU使用时长超46分钟。这远远超过大多陌生人社交产品的在线时长。与传统社交平台相比,Soul的社交链路非常完整,有关系建立、维护、沉淀的所有社交环节,用户所有的消息也都是在Soul平台上发生,即使也有一些转移到微信上,但更多的用户持续留在了这里。这说明用户们把Soul当成一个本位的社交平台。

另外,从沉淀的关系来看,很多陌生人社交平台用户的关系基本是男性、女性间的1V1关系。而在Soul平台,基于兴趣的社交网络属性则更加多元,也不局限于1V1关系,一对多、多对多关系同样普遍,也包括了男女生之间、女生们之间的友情。

此外,相比Dating App(约会软件)一般需要展示真实的照片和地理位置,Soul的用户会更重视自己的虚拟形象以及虚拟装扮,并且非常愿意为此付费。

2/ 盈利模式藏在对Z世代社交的洞察里

2024年,站内主话题“Soul数字头像”曝光破1亿,对虚拟头像进行消费的总用户人次达到534万,实现384%的同比增长……这些数据背后,是Soul平台虚拟商品备受追捧的生动体现。

究竟是谁在为这些虚拟商品买单?

在Soul的月活用户中,近八成为Z世代。可以说,Soul是Z世代活跃的核心阵地。这一现象或许并不难理解。与强调颜值的传统社交应用相比,Soul以“灵魂自测、兴趣匹配、精准推送”为特色,更契合Z世代的社交需求。

作为中国第一代移动互联网原住民,Z世代生来便与网络紧密相连。他们指尖轻触即可联通世界,却也在屏幕背后感受到真实的孤独。他们个性鲜明,兴趣广泛,从汉服到电竞,多元而热烈;一旦拥有可支配收入,便毫不犹豫为热爱“氪金”。他们对待社交的看法,也与传统截然不同。要了解Z世代的社交趋势,可以在Soul平台上窥见端倪。

2024年,Soul平台“无声连麦”相关话题浏览量突破8亿。就是这样一种彼此不语、仅聆听对方环境音的社交方式,却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年轻人倾向于通过声音获取情感支持与安慰,形成所谓“432Hz陪伴”现象。在视觉信息过载的当下,声音逐渐成为Z世代新的情感载体,帮助他们于繁忙日常中寻得心灵慰藉。

与此同时,Z世代对“最佳社交距离”的认知也在发生变化。数据显示,2024年Soul平台“固聊”相关话题活跃度同比上涨76%。与略显疏离的“搭子”关系不同,如今更多年轻人渴望建立长期、稳定的“固聊”关系。“半生不熟”的“溏心蛋社交”,正逐渐成为Z世代社交的新趋势。

在应对焦虑与压力方面,Z世代也摸索出多种排解方式。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他们开始寻求“最小单位确定性”——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户外运动等方式“掌控”身体,从而部分重获对生活的控制感。数据显示,61.7%的年轻人在情绪低落时选择户外活动,不仅为了调节身体状态,也是为了找回归属感与稳定感。

除此之外,能够带来情感慰藉的事物也备受青睐。Jellycat毛绒公仔、经典剧集《甄嬛传》等内容,俨然成为Z世代的“电子布洛芬”。在“情价比消费”观念影响下,年轻人不仅关注性价比,也更看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情绪价值,愿意为情感共鸣支付溢价。

“为世界重新赋魅”是另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面对日益理性化、“祛魅”的现代世界,Z世代正在重新审视工作与爱情的意义。他们不满足于表象的成功或传统价值观,而是通过具体实践为生活注入新的活力,主动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真谛。

Soul靠什么赚钱?答案就藏在对Z世代社交趋势的洞察里。Soul目前以“增值服务”为核心,此外还包括了广告和社交电商,这与主流社交平台依赖广告、会员、电商的路径有所不同。Soul总收入中高达九成来源于平台情绪价值型服务收入(包括avatar、虚拟礼物、推荐特权、游戏道具等)。基于虚拟头像打造的游戏化社交场景,吸引了大批年轻用户为此付费买单。

另外,在有趣、沉浸的AI社交游乐园生态的构建中,通过Avatar换装、数字宠物、数字文创头像等场景,为未来更大规模的虚拟经济铺设入口。因此,这套看似单一的盈利模式,实质上是Soul在“Z世代社交”情绪价值赛道上的战略选择,或许也是与其社群生态最为契合的发展路径。

3/ 以AI重构社交生态

2025年,随着AI在大众层面的渗透率提升以及技术能力的不断提升,“AI应用爆发”成行业共识。“社交”因高流量、网络效应和交互入口等特性,被视为AI时代诞生“Killer App”的重要领域之一。

作为较早思考将AI技术落地社交场景的互联网平台,从基因来看,在2016年上线之初,Soul就是一款基于AI推荐技术的社交产品。当时Soul没有采用导入通讯录现实关系或者LBS的模式,而是采用了AI的解决方案,通过基于AI算法的灵犀引擎,挖掘用户的兴趣图谱和画像,并推荐存在社交可能性的其他用户。

陶明介绍,AI的研究和应用一直是Soul极为重视的部分。“用户有时选择沉默,可能是因为担心负面反馈。例如,普通话不标准的人在与一线城市的人交流时可能会感到自卑。”为了降低这种社交门槛和压力,除了上线AI辅助社交功能、助力真实社交关系,Soul还推出了AI虚拟人,用户可以与AI虚拟人聊天,获得情绪价值,而不用担心负面反馈。

目前,平台上AI伴侣粉丝总数已超过400万。虽然不是每天都使用,但这一功能的渗透率已经相当可观。AI陪伴的主要价值在于提供情绪支持和信息价值。“我们希望AI能够自主引导场景,为用户带来情感上的慰藉。”

2025年3月,Soul发布了《2025 Z世代AI使用报告》,调查显示,AI在情感陪伴上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其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近四成年轻人每天使用AI产品获得情感陪伴,71.1%的年轻人表示愿意和AI做朋友,建立情感链接。

说白了,对于Z世代而言,他们不缺社交工具,缺的是被理解的情感共鸣。在陶明看来,Soul的AI系统恰如一位贴心伙伴,在用户孤独时陪伴、焦虑时疏解,通过算法将用户推向更契合的社交场景,让他们在虚拟空间中找到“被理解”的归属感。这种“社交拟人化”的打造,不是简单的技术应用,而是对年轻人社交心理的深度洞察。

“AI伴侣的作用是辅助用户更好地进行人际交流,而不是取代真人。”他强调,Soul不会定义用户与AI之间的关系,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偏好选择合适的AI虚拟人进行互动。“我们不默认任何关系,而是让用户自行决定如何与AI虚拟人或真人互动。”

与市场上的其他AI陪伴产品相比,陶明认为Soul的产品更具拟人化和真实感。AI陪伴不仅仅是工具,而是一个能够提供情感支持的赛博伙伴。通过使用公域场景合规社交数据进行训练,AI能够更好地模拟真实的人际互动,包括语气、停顿等细节,让用户感受到更加真实的情感交流。“我们的训练数据来自公域社交场景,如广场、评论等,这使得我们的AI在拟人程度和类真实交互方面表现得更为出色。”

科技对人的改变是不可逆的。未来,某些场景下人机互动可能会取代人与人的互动,例如教育和医疗领域。但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取决于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场景的容错能力。陶明说:“我们更关注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群体思维和行为的改变。”

从“被误解的相亲软件”到“亿级年轻人的社交主场”,Soul始终在做一件事:用AI与场景,帮孤独的人发出信号,让同频的人及时应答。连接只是开始,体验才是归宿。未来,Soul还会把这份“灵魂匹配”的温度,带给更广义的全年龄段用户——让社交回归社交本身,让每一次相遇都被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