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登坤(中欧EMBA2009)曾任职于金蝶国际软件集团16年,担任过CHO、CFO、移动互联网医疗子公司GM等职务。2017年初,他从金蝶离职后加入有米科技担任总裁。对于从CFO向CEO的转型,他有切身反思与体会。他说,CFO的转型就是从「格」到「局」的升华以及不断破局的过程。


陈登坤 中欧EMBA2009
有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事业合伙人、总裁


我在思考CFO的「格」和「局」的问题。「局」就是一个人对事物的时间和空间的认知维度和范围,你的维度和范围这叫局,局要大。「格」就是在一个既定的局里,对事物的精细度和深度。CFO的转型就是从「格」到「局」的升华以及不断破局的过程。

我一直想把两个感谢献给中欧。第一个感谢是中欧让我变得更谦卑。在26岁时我就进入金蝶管理层,29岁被任命为金蝶作为香港上市公司的CFO,坦率地讲当时还是有点小傲骄的。来中欧的第一堂课就是同学介绍,有些同学的履历看似很普通,但听他五分钟的分享,你会觉得他身上有很多闪光点与值得学习的地方,让我真正感受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第二个感谢是中欧让我更好地认识了自己。中欧的毕业模块有PDP测试,做出的结果令我很惊讶,我发现「社会的我」和「本我」整个是反的,「社会的我」作为CFO要求我非常谨慎,但是「本我」是奔放的、追求开拓的、想冒险的。测评结果上,整个那条线是一个大量能量消耗性往下走的走向,当时老师把我作为一个案例,来说明很多时候人最难认清的就是自己。2013年我决定辞去金蝶CFO,去一家子公司做总经理,这个转型的触动也要特别感谢中欧。

1/ CFO转型:从会计到战略,从财务到资本

说到财务转型,我特别推荐财务分层。过去财务都是按功能划分的:总账、营收、资金、预算、报表、分析等。但事实上如果不分层,财务被日常事务所束缚的时候,转型会很艰难,也几乎是不可能的。我把财务分成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和共享财务这三层结构:

在这个结构中你会看到,所有的基础数据处理的核算工作全部在共享财务中,它就像一个工厂流水线,批量处理订单、核算,为业务财务提供分析,支持战略财务做出为战略决策服务,支持业务财务深入为业务服务,这样财务人员也就有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通道。

2/ 三点反思,三点体会

以CEO之眼反观曾经作为职业的CFO,我有三点反思:

  • CFO看问题更多是从节流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更多考虑降低成本;
  • CFO秉持谨慎性原则,更多强调风险、规范、控制、平衡;
  • CFO是内部导向的,关注流程、制度、符合度。

如今作为事业的CEO,我有三点体会:

  • CEO是冒着风险去转型,更多强调资源的投资和配置,这是CEO每天思考的问题,改变不一定会成功,但不改变一定会失败;
  • 从CEO的角度来看,一个企业必须要先发展才能规范,发展比规范更重要;
  • CEO更关注外部表象,关注客户、竞争、突围。CFO更多考虑的是利润,而CEO更多考虑是怎么建立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才能赚取超额利润。只有差异化的优势,才能为带来超额利润。所以转型、创新、开源、关注外部,这是从CEO的角度更关心的问题。

当然,CFO与CEO的视角没有对错之分,关键在于平衡。我们常说CEO和CFO要换位思考,说说容易做到难。只有自己挑战自己实现了转型,才能真正换位思考。我在转型总经理之初,对财务负责人要求很苛刻,逐渐我开始多了更多包容与引导,因为从她身上我看到了自己过去的影子:对一些非原则问题的偏执,对自己建议的坚持,对风险的极端意见等。


电影《狼图腾》里一位老人说过一句话:草原是大命,狼和人是小命,只有大命在,我们的小命才能生存。这句话也让我领悟到,财务关注风险,首先要看更大的风险,底线的风险,如果底线的风险是可以承受的,则应该容忍适度的风险,优先支持业务去尝试与创新,只有这样才可能闯出一条不同的路。

3/ CFO的转型就是「破局」

我常在思考CFO的「格」与「局」的问题。大部分的CFO做的是「格」的工作,往往忘了一个「局」。

什么是局?局就是一个人对事物的时间和空间的认知维度和范围,你的局要大。

什么是格?格就是在一个既定的局里,对事物的精细度和深度。

2016年,李嘉诚先生在汕头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提到八个字:「建立自我,追求无我」,这八个字很好地解释了「格局」。

「建立自我」的过程其实就是「格」的过程——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如何取得成功?

「追求无我」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扩大自己「局」的过程,从自我扩大到更大的我,也就是「无我」,组织及社会如何取得成功?

CFO的转型就是从「格」到「局」的升华的过程,以及不断破局,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

当然,转型永无止境,从作为职业的CFO,到作为事业的CEO,再到作为志业的投资与公益,最终都是为了创造价值,贡献社会。


转载自「中欧F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