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曾讲,在音乐磁带尚流行的时候,A面的选曲通常是尊重市场尊重流行,要通俗易唱;而在B面,歌手会夹带私货,流露个性。

我们做个假设,EMBA学员在不惑之年重回到校园,是翻转了「人生磁带」的AB面。那么,他们的A面是日常示人的履历,是创业者、董事长、COO、CMO,光环种种。在这之外,B面是变柔软的女生,是成为型男的学长,是有好奇心尝试了许多第一次的男同学,是曾经抱头痛哭的EMBA学员。

A面

2000年之前担任酒店管理职务,2000年加盟携程旅行网,负责携程服务联络中心的创建和管理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2006年晋升为副总裁,2011年晋升为高级副总裁。2012年调任大住宿事业群,任大住宿事业群首席执行官,2014年底晋升为携程旅行网执行副总裁,2016年底晋升为携程旅行网首席运营官。

B面
“ 许多人说我在中欧读书后变柔软了 ”

一般来说,高管在企业中分管一个部门或者一条业务线,知识体系都未必全面,总有擅长和不擅长的事。我以前擅长做运营,相对不擅长做营销,对财务很恐惧。在中欧做学生,打破了对未知世界的恐惧感。

许多人说我在中欧读书后变柔软了,原来我特别焦虑,还有些坐井观天。出来读书以后,眼界宽广了,知识丰富了,与优秀又努力的同学交往,自然也谦虚了。

我家在上海,但是每次哪怕在上海校园上课,我都住学校宿舍。平时少有这样一段可以放空的时间,放松自己,跟同学交流,这会改变上课之后的生活状态。

A面

1991年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留校,参与创办昂立教育。2014年6月带领昂立教育与新南洋重组上市,成为国内K12教育第一股。同年12月,从昂立教育离职,参与创办家教 O2O平台轻轻家教。

B面
“ 现在看,我有型男的感觉了 ”

我读EMBA的感触是,原来工作中点点滴滴管理的东西,更多是零配件,到中欧读书以后,把零配件组成一台车,能够跑起来了。

2004年毕业以后,一直陆陆续续跟中欧保持联系。在2011年,同学和我说有个比赛叫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我代表中欧参加了第七届,拿到中欧的第四个冠军。准备参赛的那一年对我来讲帮助很大,我原来150斤,现在看,有型男的感觉了。跑步和锻炼,让我的内心变强大了。

我每天早晨起来跑步的时候,有99个理由说再睡一会儿吧,有一个理由说你起来跑吧。按理说我跑了那么久,应该很愿意做这件事,但是我最开心的时刻却是起床看到外面下雨,能马上回到床上。

联想到我们创业,不存在某一个点让你刻骨铭心,而是每天面临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不解决问题是不会成长的。

A面

阿里妈妈首席市场官、资深互联网人、前新浪网全国销售总经理、前乐视体育副总裁。曾担任艾菲中国、金投赏等多个广告创意节终审评委和嘉宾,亲历了中国互联网搜索、门户、视频、自媒体、电商、社交、移动等多个网络形态的更新迭代浪潮。

B面
“ 我想到很多在中欧的第一次 ”

其实在2010年,我就有机会来中欧读书,当时上司担心我分散工作精力,建议我实战见真知,在工作当中学吧。这样耽搁了4年,现在挺后悔的,如果有机会早来到中欧,早接触到这群有情有义的同学和朋友,会更有价值。

中欧给我的改变,是让我大胆去尝试和行动,把过去在心里想做却因为种种借口未做的事情,借助中欧这样一个平台、一个环境、一个契机,去一一尝试。

我想到很多在中欧的第一次。第一次走戈壁,是参加第一届行动领导力课程,3天走了80公里路,终身难忘;第一次去山区支教;第一次参与了一些创业项目;第一次跟着做投资的同学学习金融,做完整的公司项目的投资;第一次近距离地了解了传统行业——制造业方面的流程。

A面

量金资产董事长、基金经理、原理成资产合伙人、理成量化创始人、中欧校友金融与投资俱乐部理事、对冲基金人才协会专家会员。曾任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电视节目主持人、评论员、记者,主持财经电视节目《行业报告》、《公司时间》、《谈股论金》等。

B面
“ 我经常回学校,就跑到食堂吃个饭 ”

我儿时的梦想是做电视主持人,后来梦想达成了。在做了10年节目后,感觉自己被掏空,想要充电,就来到中欧读书。

没想到读了半年书,我就离开了电视台。那一年我正好39岁,人生要进入到四十不惑的时候,突然对下半辈子迷惑,觉得要去干一件别的事。巴菲特讲过,投资是人一辈子的最后一件工作。所以我去做了资产管理公司,希望这是我最后一份工作。

我经常回学校,就跑到食堂吃个饭,然后在校园的长凳上坐一下,许多当时的画面就好像在昨天发生一样。

我记得刚到中欧读书的时候,有位教授说了一句:读这个书,是你付出多少得到多少。

还记得我们班最后一堂课时,大家想给老师一点惊喜,老师却哭成了泪人,全班同学,都是4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和中年女子在那里抱头痛哭,印象尤其深,所以中欧给我们家的感觉。


原创 2017-07-18 中欧E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