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数企业家并不快乐,那幸福的密码是?
2300年前,亚里士多德就曾说过,世人无分男女,都以追求幸福为人生的最高目标。
与古人相比,我们现在活得更长久、更健康。但很多人依旧会感到,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不仅幸福难求,倦怠与焦虑更是时时相伴。
在疫情中,这种感受尤甚。企业家们必须要面对突如其来的企业发展节奏被打乱、现实中的掣肘以及不可知甚至更糟糕的市场环境。如何调节好心态,走出心理危机?又如何重新发现生命的意义?
我们邀请来中国积极心理学的奠基人彭凯平教授,为企业领导者开设一堂幸福密码课,以下是课程内容精选。
彭凯平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访问教授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系主任
中国积极心理学奠基人
1/ 五个错误的应对方式
在非常时期,我们的压力来自于对健康、事业和社会的担忧。且各种情绪交织,既有焦虑不安、恐惧愤怒,也会陷入抑郁等等。这些感受都来自于人类进化使然,在面对压力时,人的身体会自动进入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科学上称为HPA应激反应轴。
生活中常见的五种应对压力的方式,会让人一直保持亢奋的状态,难以真正的平静。但这并不是什么好事,科学研究表明,长此以往会导致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到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
- 错误应对方式1——负面思维
对压力产生过度的评估和判断,包括极端化、灾难化、甚至扭曲事实等。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说:「真正困扰我们的,并非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而是我们对这些事情的看法。」
哈佛大学心理系主任丹尼尔•吉尔波特教授发现,人在46.9%的清醒时间中,心思并不放在他们所要做的事情上,而在处理过度思维的背景噪声上,包括他人行为、人事关系、场景因素、社会规范等等。
这些噪声使得我们长期处于慢性环境的兴奋状态,进而导致失眠、神经衰弱、焦虑等亚健康的状态。
- 错误应对方式2——无所事事
事实上,如果你什么都不做,压力激素就并没有被释放和调整。人是要做一些事情的,当我们感觉到尽力而为时,大脑会分泌出一种神经化学递质叫做内啡肽,内啡肽就像吗啡一样,它能够解除我们身体的疲劳,让人进入到放松状态。
就如同跑步,跑到想要放弃的时候正是「高原期」。但如果再坚持一会,大脑就会分泌出内啡肽,它能够帮助克服运动产生的疲倦,最后你会觉得特别有劲。所以当中长跑的人冲过终点时,会特别开心。
- 错误应对方法3——成瘾
很多人会借助外物,如喝酒、 抽烟、过度消费、网络游戏、看电视手机,甚至过度的工作去缓解压力。一开始靠一点点的刺激,我们就能够产生兴奋,暂时抵御不正面、不积极的想法。但是它产生适应后,需要不断加强剂量,这就产生了依赖,被称为成瘾。
长期的成瘾行为并不会让我们减轻压力,反而会一直处于紧张、兴奋的应激反应状态,加剧压力。
- 错误应对方法4——情绪抑制
有时人们会用压抑、否定、倒退、逃避、投射、幻想、补偿等不正确的心理防御机制应对压力。但抑制情绪只会产生短暂的效果,并不会产生长期的积极效果。压力情绪累积越多,在身心层面造成的困难也就越多。
- 错误应对方法5——自我伤害
这可以是对外伤害,把负面情绪发泄到他人,特别是周围人的身上,互相指责、控制、言语或身体上的报复、攻击等。比如夫妻间的冷暴力,对待子女的体罚行为。
也可以是自我伤害,否定自己,连续不断地自怨、自责、贬低自我等。
2/ 如何忘记那只白熊?
那有没有积极的方式,去应对各种各样的焦虑和压力?在疫情中,有人失去至亲,丢了工作,日常的生活习惯被颠覆,该怎么办?心理学发现,积极的心态是应对的良方。
丹尼尔•魏格纳(Daniel Wegner)曾在哈佛大学做过一个很经典的实验。他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只白熊在白雪皑皑的冰上行走。随后让大家忘记这只白熊的形象,结果是你越想抹掉那只白熊的形象,越忘不掉。这被称为白熊效应,或者反弹效应。
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忘记这只白熊呢?比如想象一只黑熊或者棕熊,这是替代;或者不想熊,去想孩子的笑脸或者盛开的鲜花,这是转移。
魏格纳的实验证明,逃避、压抑、控制疼痛,都导致这些症状以更负面地方式回归。只有用积极的心理来转移,替代和升华反而更有效。我们在心理学中,把这套理论和方法总结为:积极心理学。
研究表明,积极的心态是可以帮助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重要能力。当人活得心花怒放时,好奇、好动、建立关系、解决问题、充满斗争精神,能活出生命的活力。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费尔普斯就认为,成功、财富、创业都与生命的活力密切相关。在积极的心态下,人们更有创意,主动性更强,财富增长也更快。
那要如何产生积极的感受呢?有三个重要的基础。首先要控制消极情绪,其次要产生积极的体验,第三要发现生命的意义。前两者都有许多具体的方法,但意义感这件事情为什么对人这么重要?
著名心理学家麦克斯•阿德勒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哲学认为生命没有意义,但人如果相信生命是有意义的,他就比别人要活得好很多,幸福感要强很多。
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迈克尔•斯泰格博士(Michael Steger)总结了积极心理学有关意义感的研究,发现那些为自己人生找到意义的人:
- 对生活更满意,更能决定自己的人生;
- 更能投入到工作中;
- 负面情绪更少,更少抑郁、焦躁、工作狂、自杀倾向、吸毒、酗酒;
- 更健康,在一项对136000人的数据分析发现,拥有意义感,可以降低20%的死亡率,降低19%的心血管疾病发生概率;
- 更长寿,在意义感得分最低的四分之一博士人群,在被追踪研究8年之后,死亡率为29.3%,而意义感得分最高的四分之一博士人群的死亡率只有9.3%。
3/ 结了婚的男人,会多活7.2岁
找到生命的意义有很多方法。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活出生命的感情来。我们仅以婚姻为例。
有项统计学研究,把全世界和幸福相关的因素做了分析,婚姻和幸福的相关性最高。不美满的婚姻,会让人觉得活得没有生趣和意义。
我们先来看看结婚对男人的好处。研究发现,结了婚的男人,平均比不结婚的男人多活7.2岁,而且离了婚的男人,再结婚的可能性很高。太太去世,男人在一年之内去世的可能性会提高35%-100% 。
而相反,结了婚的男人更健康和长寿。有几个主要的原因:首先,没有夫人,男人就没有可以讨论他们压力和感受的人,离婚男人自杀的概率会多出8倍;其次,女人的关系能力更强,社交网络更大;第三,经济原因,双方收人相加,经济条件会更好;第四,不去做「单身男人的傻事」,比如极限运动或者嫖娼,这都是高风险的事。
既然婚姻有这么多好处,到底是什么事情摧毁了我们的婚姻关系?
某项对4000多对美国夫妻的调查结论表明,摧毁婚姻关系的不是经济压力、政治分歧,甚至不是出轨。影响婚姻的真正杀手是沟通不当,常见的有四类语言伤害,被戏称为四大末日启示。
- 批评。指责和批判都是伤人的语言攻击,比如,「你怎么这么傻」,「你怎么什么事都做不成」。
- 鄙视。对男人最大的伤害是,「你真是一个无用的男人」,对女人则是,「你怎么这么丑」,「你怎么没有母亲的样子」。
- 辩护。从来不愿意承认自己做错事,把矛盾指向别人。
- 冷战。冷暴力是很危险的。建议夫妻之间每周都需要5小时的闲聊时间。此外,夫妻之间能开怀大笑或者是会心一笑都很重要。
一项早期的心理学研究调查了100多对幸福的夫妻、100多对不幸福的夫妻和100多对最不幸福的夫妻,试图找到是哪些因素影响婚姻幸福。结论发现,夫妻对以下问题的态度相似性越高就越幸福。
- 不吵架,夫妻之间老是敌意相向是很危险的;
- 对做善事和公益的态度,这是道德的一致性;
- 在疾病时,夫妻之间能否不离不弃地相互照顾;
- 在困难时,是自力更生还是相互扶持?结论表明,相互帮助的夫妻牵手的时间会更长,独立解决问题的,关系也更容易破裂。
一项更近期的研究表明,如果要维持长久的婚姻,有五个指标也值得用心留意。
- 女性的感受。现代婚姻中,主动离婚的往往是女性。因此让女性在婚姻中感受到爱特别重要;
- 要有共同的活动和计划;
- 能在一起笑;
- 对孩子满意;
- 理解对方。
经营婚姻并不容易,但婚姻也并不可怕。美满的婚姻是幸福的源泉,也终将和成功事业互相成就。
原创 彭凯平
来源:中欧EMBA公众号(CEIBSE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