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智:复盘台积电,如何作出成为霸主的关键决策? | 短动画
2010年,全球芯片产业迎来历史性大增长,但竟有22家芯片制造商退市,两年后又有20家关门歇业。台积电在这波浪潮中,一举成为电子芯片行业的绝对霸主。是什么导致了同行间命运的分叉?企业决策层又是如何善用「创意思考」,获得了宝贵的战略思路?
王安智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副教授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副教授王安智告诉我们,故事要追溯到2008年。彼时金融海啸冲击全球,芯片行业收入锐减,各大公司纷纷紧缩成本。迫于形势,原本已经交棒的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在2009年重掌帅旗。
张忠谋组建了两支独立团队应对危机。第一支是市场研究团队,负责观察产业趋势。他们发现,重要客户有扶植次要供货商的意向,这似乎代表着客户看多未来市场。此外,客户也担忧专注高性能芯片的台积电,将没有产能承接低端芯片订单。
据此,研究团队推断,金融海啸会在短期内造成冲击,但芯片行业的长期趋势不变。如果台积电跟随大流继续节约成本,恐怕会错失未来机会。
另一方面,张忠谋动员了销售团队,对客户进行地毯式调查。最终发现,在主业逻辑芯片方面,客户的预估需求量远高于公司的估测,并且乐意让台积电统包生产电源、模拟等其他芯片。这些调查验证了市场研究团队的结论。
据此,台积电作出了成为霸主的关键性决策:第一,增加支出,投资兴建新厂并研发新制程。第二,在以先进制程产品为主导的基础上,加足马力进军电源芯片、微机电芯片等相对低端的七大产品领域。第三,通过较低端产品盘活制程相对成熟的旧厂,增加生产线利用率。
芯片是技术和资本高度密集的产业,紧缩政策将影响往后数年的发展。最终,逆势扩张的台积电在2010年风口来临时,将同行远远甩在身后,成为芯片霸主。
王安智教授指出,台积电的决策是「创意思考」模型的经典应用。即,先进行发散思维,发现看似无关的事物间的关联,给出方案。再搜集证据,为决策者的聚合思维找到支撑。
先发散、再聚合听上去很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一是思维方式不容易转换,二是整合时互相消磨,成为两个平庸的存在。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可以将团队成员分成发散思维组和聚合思维组。发散思维组基于理论,进行言之有理的逻辑思维,勇于尝试、不怕失败。聚合思维组讲求证据,寻求强而有力的数据支撑,不畏挑战经验法则下的最佳方案,不怕重来。最后秉持尊重和自省原则,充分沟通,方能实现决策的实用价值最大化。
在经济上行期,「创意思考」的作用不甚明显,但在面临经济下行或是遭遇金融危机时,企业就需要整合看似对立的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获得高效的「创意思考」,最终得到战胜危机的战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