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场冒险,和人生一样 | 管理者的世界读书日书单
今天(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我们照例在此时推荐一份来自管理者的年度书单。
这份书单由中欧EMBA2018级春季班的6位学员推荐。有两本书陪伴了他们穿越疫情,有一本书推荐人至少买过100本。
我们在推荐语中还看到了:不轻易干涉相异于己的信念;一生用眼睛和耳朵感知世界;阅读是场冒险,和人生一样;放下主观感受才能离苦得乐;领导职责在于制定一个值得所有人为之奋斗的战略……以下是这份书单。
● ● ●
《正义之心》
乔纳森·海特
陈力峰 EMBA2018级
上海国际货币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副总经理
2020年疫情期间读过的最有价值的一本书,解答了长久困扰我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既然我们是被自私的基因所驱使,那么我们的恻隐之心从何而来,为什么我们会愿意合作和分享,并在关键时刻为集团和他人做出牺牲?
纽约大学商学院教授乔纳森·海特认为,正是智人基因在自然法则下优胜劣汰,使得能够团结合作并且愿意为集体和他人做出牺牲的智人基因,能够在严酷的自然界生存下来,并进化到了现在。
那些自私自利没有团队合作的基因,比如尼安特人,就在自然法则的淘汰下灭绝了。
这完美地解释了我们的基因为什么会带着恻隐之心,以及人性为什么生来就是善良的,以及王阳明所谓的良知为什么一直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
原来,那些自私自利,只为自己不管他人和集体的基因,早就被淘汰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人类之所以凭借并不占优的生物躯体,成为了世界的主宰,根本的原因在于这种合作与互助的基因早已深深地扎根在了我们身体中。
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都是正直和理性的人,在同样的条件下会做出截然不同的道德选择,进而形成不同的意识形态?
比如在疫情之下,我们的个体选择和欧美的个体选择完全不同。又比如一个人眼中的恐怖分子可能是另一个人心中的自由战士。人与人、群体、党派、政府与民众、宗教派别、甚至国家之间总是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作者认为,我们所谓的正义,其实只是一个群体为了在自然法则的竞争中生存下来所形成的共同观念。只要全球不是一个一致对外的群体,那么就不会有全球统一的理性和正义。
这些所谓的正义之心在凝聚一个群体的人心,对抗外界威胁的同时,具有强大的盲目性。不同种类人群之间相对的「道德」,正是制造纷争的根源。
人人都以为自己是正义的化身,这让我们轻易去批评、厌恶、甚至干涉相异于己的信念,这也正是造成人与人之间隔阂和冲突的原因。
● ● ●
《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
苏世民
陈小燕 EMBA2018级
合翌(浙江)科技有限公司 CEO
对于商学院的学生来说,苏世民这个名字大家肯定不陌生。
而我今天要推荐给大家的这本书《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相信不少同学已经看过,就算没看过,也听说过书里概括的25条工作和生活原则、10大人生信条、15条投资法则和10大管理原则……
这是一本投资、管理类的书,书里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如何做交易的核心决策,以苏世民带领黑石创造了过去30多年平均回报率高达30%的成绩来看,这些内容值得一看。
这是一本关于成功创业的书,就像书名一样,苏世民先生花费一生时间去学习、思考如何成功,如何实现梦想。他把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经验与教训都浓缩在这本书中。
书里没有特别高深的概念和理论,情节描述也没有波澜壮阔到令人心跳加速,就好像是一位功成名就的商界精英回首过往,将自己人生中的主要经历和感悟娓娓道来。
有人说:所谓投资就是一生用眼睛和耳朵感知世界,探求规律,追求卓越与伟大,而赚钱,只是顺便罢了。这本书里所讲述的苏世民一生的故事,似乎践行了这个道理。
「诚实善良、吃苦耐劳、尊重他人、信守承诺」这是来自费城的中产阶级犹太家庭带给他的品质,父亲的经营天赋和母亲热爱冒险的精神一直引领着他前进;在高中田径队的日子让他学会了坚韧和队友间的肝胆相照;耶鲁让他清楚要勇于做大事和行动力的重要;哈佛商学院让他学会求助高手与商业精神。
职业「菜鸟」阶段也曾迷茫过,甚至被人嫌弃、痛骂到想哭,但那段在雷曼兄弟度过的悲惨岁月让他深信:在投入精力差不多的情况下,要尽量选择做大事而不是小事。
正因如此,在日后创办黑石的过程中,他一直志存高远。
他说他的人生仿佛停留在38岁创立黑石的那一年,直到今天,他依然保持着每天睡5个小时,永远精力充沛地带着他的解决方案去帮助别人,也许这就是他的人生密码。
希望我们每个人在看完《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后,都能找到属于自己人生密码。
● ● ●
《哈扎尔辞典》
米洛拉德·帕维奇
张直 EMBA2018级
重庆中山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董事长
开卷有益。但阅读有三个境界:一曰陶冶性情,小说散文故事会,无所选择,拿来就读,培育语感,消遣时间,其乐无穷。
二曰经世致用,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举凡生计需要,无论课本、教程、指南、进阶诸种,死记硬背,读来苦逼,实为谋生。
三曰发现自我,俯仰天地,探宇宙奥妙;须臾毫厘,思时空幻梦;或逻辑著述,言喻意识;或不着一字,而成竹在胸。
此三者,为读者之大概也。
余幼好读,遍历读境三界。幼年孤僻,自《红领巾》始,西游、三国、水浒、说唐……随性漫卷,读到夸夸其谈,邻人厌弃。
及稍长,徒然厌古而媚外。喜西洋文法,非欧美汉译不读,甚是乖谬。
读着读着,个人阅读史上最难界定的大改变发生了,从此再不读作品,只喜欢各路哲学家了。
现在回过头看,整个大学时代,除开《哈扎尔辞典》,再也没读过任何一个人的文学创作了。
终于,《哈扎尔辞典》出场了。但它既然以如此突兀的形式出场,显然需要另起段落专门说一下了。
很难说它是一个小说,但它真的就只是一本小说。自从 92 年《花城》杂志刊出了一个节选,到 96 年单行本出来,我一共买过至少 100 本(我不知道是不是还有人会这样阅读一本书)。
自己所有的生活空间都摆一本以便随时取阅,20年中也坚持将它送给个人认为无愧于真正读书的人。
到现在我也很难说清这本书究竟是本什么书,但是显然这是一本人类迄今为止创作出的最卓越最神奇的书。不只是它的题材、文风、体例都有惊世骇俗的创造,更在于它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观。
所有的读者,都一定会被作者的思考力打垮:宇宙的真相是什么?人类的知识究竟是什么?梦境、语言、时间、轮回……
某种意义上,米洛拉德·帕维奇的创造力超过了任何一个天体物理学家,从他的小说中,可以看到 21世纪才出现的《环形使者》《黑客帝国》《星际穿越》里揭示的科学知识。
他不只是一个作家,在我这里,他更是一个穿越过来的智者。他以一本小说,给世界最后的提示。但人类无知,显然已经或正在错过他通过这本书提示的箴言。
阅读是场冒险,和人生一样。阅读的实质是通过语言与作者及其世界交互。
语言天性难测,「能想明白的未必能说明白」,而说出来的又总是言不及义,但也创造出新意义。
读者是语言的触媒,也是意义的共谋者。
从这个意义上,好的作者,从其创作开始,就开始等待好的读者,只有读者,才是伟大作品的最终完成者。
● ● ●
《人类简史》
尤瓦尔·赫拉利
陈晓林 EMBA2018级
湖北枫树线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
读《人类简史》是在2020年2月武汉封城期,在这段如此特殊的时光里读到了这本书,让我能换个角度去看待世界、看待生命。也不得不由衷地赞叹作者非凡的想象力。这不是一本标准的「历史」书,因为它有很多的哲学探讨。
人类最大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从生物学上来说,人类和其他动物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其诞生来自于某次基因突变,但是体格算不上强壮的人类征服了这个星球,创造了灿烂的科技,甚至拥有一部分改变自然的能力。
原因就在于,人类有可以讨论虚构事物的能力,我们通过虚构事物,建立起文明和合作的基础:宗教、国家、法律、文化等等,这些仅存在于想象中的事物,让人类可以摆脱生理进化的速度,不断加速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人类的成功来源于「八卦」的本能。事物的本质也经常是很简单的事实。有时又不是,人类驯化了小麦,但是人类数万年围绕它辛勤劳作,「伺候」它的结果是小麦的基因遍布世界,这到底又是谁驯化了谁呢?
我们一生似乎都在追求幸福和快乐。「快乐,并不在于任何像财富、健康甚至是社群之类的客观条件,而是在于客观条件和主观期望之间是否相符。」
佛教认为,快乐既不是主观感受到愉悦,也不是主观的生命有意义,反而是在于放下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
我们获取快乐的途径要学会自己去调整下「虚构事物」,放下自己的主观感受才能离苦得乐。
不论是一年前的「疫情」冲击,还是今天我们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国际政治环境下去经营企业,与过去不一样的只是困难的表现形式稍有不同,我们也只是换了张试卷考试罢了。
得了高分就快乐吗?不能得高分就难过吗?
人生就三种故事:一、别人给我们虚构的故事,二、我们给别人虚构的故事,三、我们自己给自己虚构的故事。
疫情、变局是苦是冲击还是难以承受之重,客观的现实我们无法改变,可以改变的是如何去看待它。
让人类真正从动物变成上帝的力量,是我们认识到自身的无知,而不是我们生来无所不能。能让我们从现实的困境中走出来的力量,也同样蕴藏在我们的身体里面。
● ● ●
《好战略,坏战略》
理查德·鲁梅尔特
张明霞 EMBA2018级
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金融有限公司 销售及市场营销部执行副总裁
如何具有更敏锐、更前瞻的战略思维和眼光,如何为企业甚至自己的人生制定理想的战略,一定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
但是什么是战略,什么又是好的战略,却又感觉无法一言以蔽之。我今天要和大家推荐的是理查德·鲁梅尔特的书——《好战略,坏战略》。
作者在引言部分就直入主题,用平实的、一针见血而非晦涩的术语来简明扼要地定义了战略——发现关键问题,设计出一个合理的方案,并集中力量采取行动处理这些关键问题。
好战略的核心包括三个要素:调查分析当前形势、制定指导方针来应对重大困难、以及采取一系列连贯性活动。相反,坏战略却充斥着喊口号、讲目标和故作高深的模板式的各种元素杂乱组合及堆砌。
好战略旨在实现某一重要目标,具有连贯性、协调性、指导性和物质性的特征。很多组织的战略拥有的只是体现进步的多重目标和行动,并没有一个连贯性的策略来取得进步。
第二部分是关于「战略的力量之源」的阐述。好战略通过集中智慧、资源和行动来获得力量。这种集中性带来的力量称为「杠杆作用」。
战略家必须具有深刻的观察力,能够找到一个着力点,进而放大精力和资源的集中使用效力。
第三部分「像战略家一样思考」,作者阐述了如何塑造战略思维和判断能力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如列清单等。同时,他也指出保持清醒的头脑而非人云亦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者在书中说:「领导者的职责在于创造适当的条件,让下属的努力结出丰硕的成果,还在于制定一个值得所有人为之奋斗的战略。」
相信读完他的这本书,一些章节一定会激发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曾经做过的战略。带着这些反思和心得再去观察、验证和实践,你我应该都能看到更清晰的路径去成为更好的领导者和战略制定者。
● ● ●
《商业简史》
刘润
李文发 EMBA2018级
云汉芯城 首席运营官
我平素虽坚持读书,却也不多,尤其对于商业研究类的书籍颇有些警惕,总有些担心遇上内容晦涩难懂的拦路虎。
《商业简史》这本书却是让我一口气读完,如豆腐般丝滑,也如夏日里的一碗冰绿豆沙般畅快。作者的底层逻辑极其缜密,又是那么善解人意,如串珍珠一般将关键知识点嵌入到一个个有趣的商业案例中,更有作者结合亲身经历的现身说法。
所以,读完之后合上书本,脑子里便浮现出了作者想要传递的知识框架:第一商业到底是什么,第二商业为什么能进步,第三商业从哪里来,第四商业到哪里去,第五我们如何顺势而为?
让我触动很深的,是从底层逻辑分析商业的迭代史。商业的发展史简单来说就是:线段型商业——中心型商业——去中心型商业——全连接型商业。
今天,我们正身处「中心型商业文明」时代, 它是利用其超级节点的优势,减小甚至消除传统商人赖以生存的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而我自己所处的互联网行业,是推动时代向去中心型商业迈进的强心剂。
落到实处,书中也提供了很多可以信手拈来进行运用的知识点,比如关于七种交易成本:包括第一类「购前」成本(搜寻/比较/测试),第二类「购中」成本(协商/付款),第三类「购后」成本(运输/售后)。
结合公司开展的平台业务,参照着从每一点上展开分析并深挖根因,找寻不同解,渐渐地清晰,直至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