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AC亚太区会议举办,共探未来人才发展趋势
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与全球招生格局重塑的时代背景下,2025 年GMAC亚太区会议于10月30日至31日在香港中文大学(CUHK)金钟校区成功举办。来自亚洲及全球顶尖商学院的领导者、研究专家与教育创新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学生流动性与未来人才发展的新趋势。

会议首日聚焦人工智能与数据洞察两大主题。在开幕演讲《21世纪的较量:人类vs.人工智能vs.教育》中,香港中文大学的廖明教授探讨了人工智能正从生成式向代理式发展对教育带来的影响。在《构建并部署人工智能系统以优化学生参与度与招生工作》的讨论会中,三位发言者一致认为,虽然人工智能的引入提高了效率,但必须以“人类信任”为基础,以确保教育的温度和价值不会被技术所取代。随后的研究分享环节中,GMAC研究团队指出,亚洲地区GME申请量增长显著,已成为全球商科教育增长的重要引擎。
次日议程进一步延伸至教育模式与产业联结的探讨。在《课堂之外:重塑亚太地区GME考生的学习之旅》专题研讨中,来自香港浸会大学、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北京清华大学的演讲者齐聚一堂,分享了她们对未来学习模式的见解——基于体验式学习、跨行业合作和社区参与等。此次研讨尤为引人注目,因为它强调了该地区的商学院如何引领创新,使学习不仅成为知识获取的桥梁,也是通往现实世界的桥梁。

来自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MBA课程部行政主任马宁女士指出:
“在亚太区域的GME变革中,真正的学习已不再局限于课堂讲授,而是贯穿职业发展、行业实践与全球视野的终身学习。GME项目考生加入的不仅是一段学习经历,更是一种未来能力的系统构建——连接知识、管理、科技与跨文化领导力。”
她强调,商学院必须重新设计“课堂之外”的体验——整合导师网络、校友生态、产业变迁与数字化工具,使学生不仅能适应现在,还能引领未来商业格局的演变。
担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全球合作与招生总监的吕晓霞女士,则分享了她对Z世代学生的观察,她认为商学院需要主动融入学生的沟通语境,建立平等、互促的成长共同体。
大会最后由Preface.Ai创始人Tommie Lo先生的闭幕演讲结束。他呼吁商学院只有通过创新、连接和转型,才能持续赢得未来潜在考生的信任与青睐。
GMAC大中华区总监陈振轩在会议结束时表示:
“我们不仅在分享研究成果,更在共同构建一个更具包容性与可持续性的教育未来。”
本次会议通过多场主题演讲、圆桌讨论和团体交流,为亚太地区的商科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推动了从思想碰撞到行动共识的转化。
中欧金融MBA (FMBA)课程是中欧第一个专业方向的在职MBA 课程,以“金融深度x管理广度x科技睿度”为特色,为金融从业者,及其他行业的管理者提供金融赋能的学习体系,旨在培养既懂金融本质,又具备管理智慧,更能拥抱科技变革的复合型领导人才。
中欧FMBA课程下设科技和领导力两大专业方向,双轮驱动,强调科技作为金融和管理的核心驱动力。中欧FMBA汇聚了中国产业与金融界的中坚力量,学生平均年龄为34岁,FMBA在校生身处产业和金融各个子领域,平均拥有近10年工作经验和5年管理经验。作为亚洲第一商学院位于上海的在职MBA项目,欢迎来自各行业的人才加入!



课程介绍册
申请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