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怡

中欧MBA2016级学生

MBA学生大使

我叫邱怡,上海出生,深圳长大。英国毕业后在一家咨询公司职业发展部就职,负责培训和绩效考核。每当自我介绍到这里,常常有人会问:“什么叫职业发展?”我会言简意赅地解释“HR”,然后会被人追问:什么公司啊?招不招人啊?薪水给多少啊?被这样的问题问多了,我就开始思考:为什么HR给人的印象就只有招聘和发工资环节?为什么只有少数的HR拥有MBA学历?怎么样的素质能提高HR的专业度?带着这些问题,我踏入了中欧这个正能量满满的校园。

 


开学照

 


参与中欧活动,与意大利前总理Romano Prodi合影

 

努力向前辈学习

 

很多中欧MBA同学在申请学校的时候都会提及中欧强大的校友资源。开学第三周我就深刻体会到这一点。在中欧MBA2018届学生会的牵线搭桥下,我非常有幸听到中欧EMBA邵正江学长的分享,那天的演讲主题是“关键人才管理”。短短一个小时的分享,掌声和笑声连绵不断,他绝对是HR里最会说段子的,说段子里最懂HR的。很多制造业背景的同学听后大赞,说从来没有看到这一面的HR,一改他们以往印象中HR一本正经后妈脸的形象。

 

这样的分享活动在中欧是非常常见的,特别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有多少人会放下架子,给你说说自己真实的所见所闻?查阅书本可知理论,向人发问可以解惑,在校园里面对面地向前辈请教更可以知道真实的案例。人与人的真诚沟通才是这个网络发达时代最宝贵的财富。

 


中欧EMBA邵正江学长的分享

 

努力向同学学习

 

中欧的学习方式借鉴了国外的教育体系,但又有所不同。记得在英国读书的那时候我们也有小组讨论和小组作业,但由于是自发性组织的,组合不一定多元化。而在中欧,多元化沟通和学习都能很好地得到保障,因为是学校安排分组。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来自不同的行业,每个小组都有外籍同学。我第一学期的小组就有一位德国姑娘,她教我们简单的德语,我们教她简单的中文。这个学期我所在的小组有一位来自市场营销领域的韩国欧巴,他给我们讲了好多中国产品在韩国如何营销的故事,真是大开眼界。

 

努力,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

 

在中欧,我真正体会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而那些学神一般的人物,不仅仅自己努力,而且还会努力帮助别人。每一次考试前,学神们都会自发给同学们补课讲解。我们还有非常多有意思的社团活动,很多同学都把自己对行业的见解分享给大家,甚至邀请行业大咖来学校给我们做讲座。正如我们从第一学期组织行为学课上学到的,这些Giver用自己的才能去放大别人的才智和能力。在时光飞速流逝的三个多月里,我学到了很多,也有更多的东西等着我去学,我相信临近毕业的时候一定能给自己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同学们组织学习小组复习,迎接期末考试

 

我们这一届的口号是Never Alone,希望大家都能相互扶持走完这18个月,甚至是未来更长的路。中欧,我们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