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个人都有成为CEO的能力,但CEO都有这种能力……
随着第四个学期临近尾声,在中欧校园的学习生活不知不觉已过大半。课堂学习、研究案例、小组讨论也渐渐被ICSP项目、面试、实习准备和国际交流(overseas exchange)所取代。感觉时间在一步步地把我们推出中欧校园,推回曾经熟悉的现实。这个时候,我不禁开始回顾过往,回顾迄今为止的中欧MBA之旅。
我出生并在上海长大,大学之前周围都是熟悉的朋友和同学,我的世界是由这些与我相似的人组成的。直到大学期间,我获得德国教育部颁发的全额奖学金留学德国,我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才发生了改变。我开始意识到,和来自近百个不同国家的优秀年轻人一起学习和生活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更有趣的是,通过观察其他同学在新环境中的变化和成长,我对自我的认知也更加客观全面了。与此同时,我察觉到自己对于观察人以及与人沟通的浓厚兴趣,于是回到上海后加入了一家英国的高管搜寻公司,如愿开始了与人打交道
的职业生涯。
之后的五年多里,我的工作日常就是和不同人打交道,从拜访客户到面试中高级管理人才,再到之后管理自己的团队。在与客户的沟通中,我学会了如何去影响企业最高决策者并帮助他们做出最合理的人事决定。从组建自己的团队,激励、发展团队成员,我理解了什么是领导力和领导力的一些特质。而让我最受益匪浅的是通过面试认识了成百上千的高管候选人并和他们中的许多人建立了长期的友谊和信任。
诚然,不是每个人都有成为CEO的能力和特质,但是那些在职业道路上取得成功的人,往往具备一些共同潜质。有些候选人通过自身的努力以及对工作平台的前瞻性选择,成功地从高级经理或者总监晋升为总裁、总经理。有的高管候选人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对专业的热情选择了专家路线,成为了自己所处领域的权威。当然也有一些人在中级管理职位上停滞不前,只能频繁转换平台以寻求发展。虽然每个人的成功路径不一样,但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持续的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learning agility)。
权威领导力咨询机构开发的高管能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通常会涵盖以下四个能力领域——人际能力、领导能力、商业管理能力以及个性特征。人际能力包含有影响力的沟通、跨文化交流、说服力、客户导向、发展战略性关系等方面;领导能力涵盖传播愿景、团队培养、领导变革、辅导与教育等方面;商业管理技能包含了建立战略方向、有效决策、创业精神、全球视野、有效利用资源等;而个性特质指的是自我认知、适应性、积极心态、审时度势、学习意愿、性情脾气等等。
这四个能力中的前三个维度都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逐步提升。而作为一个管理者,这种学习不再只是知识和技术层面的学习,更主要的是软性技能(soft skill)的学习。而提升软性技能最重要的是向“人”学习。个性特征的提升则更多地基于自我认知后的主动干预,而这种自我认知最普遍的获得途径也是基于和人的互动。
再联想到中欧教授在课堂上常说的“你们在座各位都是未来的领袖 (you are all future leaders)”和迄今的学习体验,中欧MBA似乎正是在不知不觉中替我们规划了这条领袖培养路径。由于我本科学的是商业和管理,所以几乎对所有的课程都不陌生。然而每学期甚至每门课都有机会和不同国家、不同专业背景的小伙伴们一起学习、讨论、做项目、做陈述,却给了我完全不一样的学习感受,因为这种互动式的学习完全超越了以前知识层面的学习。在团队中,大家都在学习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何领导,如何被领导,怎样建立一个有效的团队,建立怎样的决策机制并避免决策失误,怎样分享和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团队,一起庆祝成功,总结失败经验……而正是这样互相学习的机会,潜移默化地激发着我们的潜力,提升着我们的软实力。
在课堂学习之外,中欧提供了丰富的机会让我们去组织和参与活动——海外选修课(overseas elective)、TEDxCEIBS,各种学生俱乐部、商业竞赛、体育联赛、晚会、career trek等等,正是这些交流和碰撞让我们在认识和提升自己的同时也成就着其他人的成长。
宋珏和同学在马来西亚flame camp为孩子们准备午餐
宋珏和同学们在以色列特拉维夫机场
宋珏和同学们在约旦留影
建立长久友谊的一个基石是彼此拥有难忘的共同经历(commonly shared experience)。中欧的MBA之旅让我和近200位优秀小伙伴有了难忘而有意义的共同经历,这份经历所带来的友谊是我在中欧最宝贵的收获。
宋珏和同学在领导力实践课程上挑战任务
中欧足球俱乐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