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是未来的回望 · 我在中欧的新生活
来中欧之前我有七年在五百强外企工作的经历,申请前,作为项目经理,我刚刚成功交付了一个重要的项目,工作也得到了晋升,得心应手的工作状态告诉我这个就是我的“舒适区”。可是所谓的“舒适区”并没有给我百分百的安全感,我常常一个人陷入对未来的思考。管理一个项目的职责所在就是完成既定的目标,对人生的表达也渐渐变得单一。思索很久,我做了一个令身边人很惊讶的决定:辞职去读中欧的全职MBA项目。其实,这个决定在我的心中已经酝酿了很久,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就是这个意思吧。
先说说为什么要选择继续学习,再来谈谈为什么来中欧吧。
问到学习的意义,记得有一段话它是这么说的:“学习,可以允许你自由地发挥个人潜质,自由地选择学习方向,让未来可以不为功利所累,为生命的成长确定方向,为社会、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学习永远不会直接为我们带来工作或者财富的提升,但是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认识世界,辨别是非,表达观点,面临未来的种种选择,更好地去解读与规划才是学习留下的价值所在。回想起之前的工作,我常常想也许我做的是我胜任的,但却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每个人都可以去做自己擅长的工作,却不是人人都能有自由去选择自己热爱的。每个人读MBA的理由都各不相同,但是我相信那都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走向更好的人生。三十而立,取舍之间,我对自己说,要不要也给自己一次机会,去赋予自己自由选择的权利呢?
那么为什么来中欧呢?说来也巧,我身边有很多在中欧读过书的朋友,其中有已经取得事业很高成就的“大佬”们,每每听他们提起中欧的生活,都认为中欧是他们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而选择中欧是他们最正确的决定。当时的我很不解,但更多的是好奇,中欧为何会有这样的魔力?让所有从这里毕业的校友都能这样的称赞。带着这份憧憬与好奇,我对中欧格外的关注,也是在几年前,我看了一部电影叫《梦想合伙人》,当我看到主演姚晨站在校门口对她的朋友说:“这是亚洲最好的商学院”,我和身边的人惊呼,这就是中欧的校园啊!因为在此之前,早就对中欧心生向往的我,已经无数次在网上搜索过这座美丽的校园。
剧中郭富城所在的教室正是中欧上海校园的教室
世界的重心在向东方移动,未来的中心一定是在中国,一个学长对我说,中欧像一只大鸟,它的眼睛一只望着西方,一只望着东方,若你想有中西兼具的眼界,中欧就是你要去的地方。
申请中欧
为了申请中欧,我为自己严格制定了“时间计划表”。从参加宣讲会,学习学长学姐的申请经验,到复习备考GMAT,写essay,找推荐人,每一个事项我都希望赶在第一时间完成,所以我在第一批就提交了申请,并顺利拿到了Offer。我还记得当时参加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问我,你是北京的申请人,为什么要来上海而不在北京面试呢?我回答他,因为我已经等不及亲自看看这个美丽的校园了!
拿到中欧的offer后,我就被迅速吸纳进这个大家庭,得到很多机会去参加中欧的活动,因为对奢侈品的浓厚兴趣,我参加了中欧的奢侈品行业论坛,见到了未来教我市场营销的教授;聆听了多场高层论坛,早早就开始拓宽我对工作经验以外其他各个行业的认识;参加了中欧创业营的活动,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学长学姐。恰逢中欧的25周年校庆,学校在各地都有大规模的校友活动,作为即将入学的学生,我也有机会参加校庆活动,提前与之后一起学习生活的小伙伴们聚在了一起。
学生大使接待日
开学前的北京校友活动
中欧的生活
真正到了入学的日子,还来不及品味中欧生活的新鲜感,我们就被迅速调整到“奋战”模式,因为中欧的生活比我想象得还要紧张。课程安排其实每天基本上只有三节课,上午九点开始有两节大课,每节课一个半小时。下午两点开始上课三点半就结束了一天的课程。这样听起来也许你会觉得很轻松,还记得有一次在做大使活动的时候,一个申请人听了我们的课程安排,打趣地和我说道:“三点半你们就放学啦?这简直是小学生的作息嘛。” 我和他说,你看到的上课时间其实只占了MBA生活的一小部分,实际的情况是,我们每天下了课之后都还有各种事情要做,例如课前要预习的案例阅读,课后布置的论文作业,学习小组的讨论,职业发展中心的活动,还有各场排不完的企业宣讲,同时还有学生会、俱乐部、导师们的活动等等。基本上每天的活动都会安排的很充实紧凑,要到晚上十点才能结束,周末亦如此。一个人根本不能保证可以全部参加,必须要根据自身情况做取舍。
开学的当天,院长就和我们说,来这里的每个人都是怀揣着梦想的,所以我们不会给你们容易做到的事情做,我们要让你们做能改变自己的事情!还记得考试周的我们,每天都要看书看到半夜,第二天又早早起来看书,刚一开学的时候真的压力山大。记得那篇很火的帖子:“你见过哈佛凌晨四点的图书馆吗?”被我改编成“你见过中欧半夜的自习室吗?” 来鞭策自己不能偷懒,真是应了那句“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
presentation/小组讨论/考试周复习
如今是未来的回望
上个学期财务课上老师教我们年金的投资,教我们认识时间的价值,所谓年金就是你在第一年存一笔本金,之后每年都会有一定的收益,投资回报率高了就有更好的收益。读中欧MBA的这次机会仿佛就是我存给自己的一笔永续年金,按照三十岁的年纪工作到六十岁来算,我会因为今时的决定为未来事业上的每一年都增加一笔收益。
成年人的世界很残酷,面临社会的压力和竞争,往往不是年龄的增长造成了淘汰的危机,而是不再继续学习了。年轻时候的我们,会因为热爱而追寻,学习的知识日新又新。成年后的我们,缺少了对学习的热情,往往会因为“不进步”而焦虑着。而如今的我,坐在课堂里,觉得前所未有的充实,因为每一天我都在和最优秀的人一起进步。微观经济学的BALA教授总是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困难的时候,要“build reserve”,增加你的储备。生活给的安全感欠缺的时候,就想着为自己充值吧。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努力付出的意义不在于“立刻有”的成功,命运也定不会亏待每一个奋发向上努力的人。
和ICSP小组成员在Shanghai Night活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