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刘嵩,出生在山东济南。也许和很多山东孩子不一样,我在初中期间便离开了父母,在大学来到了香港。我和很多选择读MBA的同学一样,想要通过MBA进行职业转换。在香港工作近五年之后想要回到大陆,于是便开始着手研究申请MBA。我最终的选择是在第一轮申请了中欧,出于学校对中国深度的看重,也很庆幸能获得录取。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MBA是很重要的,因此一定要积极与在校学生以及招生老师交流来尽可能获得更多的信息。中欧的学生大使项目便是为了帮助更多的申请人来了解中欧,(点击了解:做申请人与MBA之间的桥梁—中欧MBA学生大使全新亮相),也非常欢迎各位打算申请中欧的同学们联系我们。

中欧MBA的申请流程不复杂,提交个人信息,三篇essay,一次面试,然后就可以等待最终结果了。Essay与面试聚焦的也是对MBA申请人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为什么选择MBA,为什么选择这所学校,以及为什么是这个时间。只要把这些问题想通,讲出自己的故事,制定好自己的MBA以及毕业以后的计划即可。特别是在面试过程中,自己的职业转换轨道一定要言之有理,可以讲出自己为之所付出的努力。MBA读书期间其实是瞬息万变的,之前所坚持的职业方向很有可能在和不同背景的同学沟通中发生改变,因此也并不会被面试官过分challenge。而申请时间则是越早越好,前提是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前两轮的申请者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的机会更大。越早申请也意味着越多的pre-mba时间供自己调整心态,为极其繁忙的MBA生活做准备。作为深度旅行以及潜水爱好者,在收到中欧的offer以后,我选择了辞职,去清迈学习禅修,去马尔代夫潜水,去南非做义工,完完全全给自己放了一个长假。

 

中欧的MBA生活

想必MBA的申请者多多少少都会了解到MBA将会是一段非常繁忙的生活。中欧MBA开始于开学前两个月左右,学校会发给每一位同学一个Harvard online course pack来帮助同学预习开学以后的课程,包括财务会计,数据分析等等。偷懒是不可能的,因为开学的第一天便会迎来一系列针对这些课程的考试。

中欧每两个月左右为一个学期,前两个学期以基础必修课程为主,包括财务会计,经济学,市场学等等。学习时间非常密集,大致上早上9点至下午3点半为上课时间,下课后也会有大量的课后作业以及小组讨论。此外,各个公司的宣讲会,俱乐部组织的各种活动也都会接踵而至。由第一学期开始学校还会为每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一般是由EMBA和MBA的资深校友担任,让同学们在面临职业困惑时得以寻求建议。

在各式各样的活动中如何做好时间管理以及权衡各种活动的重要性便成为了很重要的决定。出于对咨询行业的兴趣,我在中欧加入了管理咨询俱乐部成为副会长,因此课后真正可以留在学习上的时间并不多。在第一第二学期我的课余时间分配大致为 50%课后作业,30%组织俱乐部活动,20%参加其他活动以及找工作,基本完全没有可以休息的时间。当然繁忙的生活一定是收获满满的,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我了解到了很多不同行业的信息,在与小组同学一起奋斗的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也补齐了很多之前完全不懂的硬知识。当然,学习的过程中也一定不能缺少fun part,每个学期结束学校都会有一场大型party让大家尽情放松,更是有专门的MBA leisure club负责举办各种游戏活动,来调节学生们的紧张情绪。学校还设有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给有需要的同学。

 

第二学期结束以后,学校便会组织第一轮的海外选修模块。我参加了最热门的以色列模块,来学习这个国家的创业精神。在丰富的为期一周的游学过程中,我们前往特拉维夫大学,这个创业者的孵化地,参观了耶路撒冷,拜访了多个以色列的创业公司,听取他们的创业经验。除了以色列,今年中欧还安排了德国,日本,美国等其他目的地供同学们选择。

由第三学期开始,选修课便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同时也进入了暑期实习的招聘高峰期,相比前两个学期对课业的侧重,第三学期开始的生活会更加碎片化,然而繁忙程度则是有增无减。

特拉维夫

 

给想要转行咨询的小伙伴的建议

之前有一些申请人询问过我关于转行做咨询的建议,分享一下我目前的感受供大家参考。首先,转行咨询最重要的就是针对case interview的反复练习,而且越早开始越好,我自己是在pre MBA期间开始准备的。而在MBA的学习中也需要自己去努力发掘资源以及在繁忙的课业中抽出时间练习。此外,学校的CDC一直在努力拓展咨询行业资源,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今年Mckinsey,Bain,Monitor Deloitte以及Roland Berger都在学校举办宣讲会,RSM以及Bain更是邀请了中欧同学参加公司拜访。相比海外的传统咨询强校,中欧与咨询公司的上海办公室也可以有更多的互动。留给同学们的机会是很充足的,如何努力把握住机会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