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华南企业家创新转型,中欧思创会走进羊城广州
欧洲经济换挡调整,美国态度捉摸不定,中美贸易摩擦迷雾重重。华南企业家如何在经济大变局下找到应变之道?如何通过创新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2018年6月6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18思创会”来到了羊城广州,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和众多嘉宾一道,与现场700余位来自华南地区的企业家和高管共同就华南企业家新形势下的变革之道进行了探讨。
作为亚洲顶尖的商学院,中欧一直致力于创造和传播商业知识,增强与企业和企业家的交流互动,助力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转型。中欧“思创会”取意“思维创新”,旨在帮助传统企业缓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焦虑并实现转型升级。此前,中欧“思创会”先后走进济南、福州等城市,受到了当地企业家的热烈欢迎,并取得了良好的反馈。本次,中欧“思创会”再度走进广州,将最新的商业知识传播到华南,为华南企业家创新转型出谋划策。
创新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发表演讲
活动上,许小年教授作了题为“洞察经济形势,把握创新本质”的主题演讲,对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式做了分析。他指出,从全球经济的角度来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美贸易摩擦常态化;从国内来看,中国的经济处于结构性转型期,工业化基本完成,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
企业的发展机遇在哪里?许小年教授指出,行业整合、消费升级以及企业的技术升级都是机遇所在。“尤其是技术升级,后工业化时代,资源整合能力不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取而代之的是创新能力。可以说,创新已经不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它变成了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
企业如何进行创新?许小年教授给了两条建议:一是用好现有技术,在市场上进行差异化竞争,降低自己的成本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二是学习华为等企业,投入研发,攻克核心技术。“很多企业已经证明这两条道路是可行的。”他说。
最后,许小年教授强调,不管外在环境怎么变化,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这一原则是永远不变的。同时,创新不只是技术和产品的创新,还包括了管理、经营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这些是企业应该加以重视的地方。
创新要关注“无用的东西”
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CEO姚维兵(中欧EMBA2014级/中欧创业营第六期)对许小年教授的观点深表赞同。他结合自己公司技术创新的案例,分享了自己对工业4.0背景下智能制造的创新的看法。
他说,自己公司从2015年开始进行技术创新,推动数字化转型,从原来的手工定制改为自动化标准品生产。“这一措施导致成本结构发生了变化。人工生产时,人工成本和物流费占到了总成本的20%左右。现在成本主要是软件和设备等,成本大幅下降。”同时,技术创新和转型还带来了效率的提升。姚维兵透露,公司未来的目标是将管理效率提高75%,并将生产效率提高20%。
韩后化妆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合伙人肖荣燊(中欧EMBA2016)则从商业模式创新的角度分享了对“新时代的创变”的看法。他认为,企业的商业模式正在发生变化,“以前是基于企业的产业能力为中心往外扩张,先扩张到渠道层,再扩张到消费层。现在刚好反过来,先找到一群拥护自己的消费者,再满足其对产品的需求。”
除了商业模式转型,肖荣燊认为,消费者的需求也在变得多元化,越来越多关注那些“没用的东西”,比如文化、教育、健康、医疗和体育等,这些领域,企业要多加以关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有用的东西不太缺,但是无用的东西还有无限的可能。”
嘉宾圆桌讨论(从左向右):孙巍(主持人)、姚维兵、许小年、肖荣燊
在圆桌讨论环节,许小年教授与姚维兵及肖荣燊就创新转型展开了深入探讨,并与现场嘉宾展开了热烈的互动。
本次思创会由中欧主办,中欧校友会广州分会、招商银行广州分行及ACCA协办。中欧校友会广州分会成立于2004年,目前有校友成员近500人,是中欧校友分会里最活跃、规模较大的组织之一。广州校友会的功能有6大模块,包括变革与创新论坛、企业交流、人才交流等等。广州校友会的目标是成为“三个平台“——高效的沟通交流平台、资源深度整合的平台以及提升校友生活品质的平台。
继广州思创会之后,今年,中欧思创会还将走进苏州、杭州、哈尔滨等地,邀请中欧名师与知名企业家一起解读互联网时代的全新商业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