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期中欧陆家嘴金融家沙龙,专题解读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成标准
沙龙现场
上海是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齐备的城市之一,到2020年,上海将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按照国际金融中心的建成标准,上海应该更加开放、更具辐射力和影响力,应该不断创新、更具活力。那么,从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的视角看,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标准应该有哪些?哪些方面已经具有优势?哪些方面还需要在接下来的时间实现突破?6月15日下午,作为第十届陆家嘴论坛的平行活动之一,上海金融大讲坛暨第108期中欧陆家嘴金融家沙龙特邀英国Z/Yen集团负责人Mark Yeandle,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蓝皮书》主编吴大器专题解读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成标准,并邀请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花旗财资与贸易金融部总经理裴奕根,普华永道中国资深经济学家赵广彬及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研究员于卫国围绕“上海离建成国际金融中心还有多远”的主题展开研讨。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刘功润主持沙龙活动,100余位政界、金融界、企业界嘉宾与会交流,陆家嘴金融网作现场图文直播,陆家嘴直播提供视频直播支持。
英国Z/Yen集团负责人Mark Yeandle发表主旨演讲
Mark Yeandle首先介绍了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的编制情况,在最新一期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伦敦、纽约和中国香港继续位列前三,上海和北京分别名列第6名和第11名。从子项排名来看,上海的商业环境指数排名第20位,人力资本和声誉指数均排第13位,基础设施指数排名第5位。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对各地区排名前五的金融中心进行比较发现,北美和西欧总体落后于亚太地区。上海跟伦敦之间的差距从曾经的187分缩短至目前的53分,表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非常迅猛。Mark Yeandle先生认为上海事实上已经建成了国际金融中心,并且在短短的二十年取得如此成就非常难能可贵。展望未来,上海应努力拓展国际化的深度与广度,将上海塑造成蜚声全球的成功城市。
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蓝皮书》主编吴大器发表主旨演讲
吴大器认为GFCI指数是全球金融的晴雨表,值得中国的理论及实践学者进行深入思考。上海发展金融有独特的禀赋优势,从国际视野来看,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应立足高原、志在高峰,高标准起步,阶段式推进,宽口径跨越,双高型发展,牢牢立足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高原,努力攀登建成一流国际金融中心的高峰。从国家对标来看,要以市场为基准,进行要素化拓展。吴大器先生还指出金融中心在上海四个“中心”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从上海责任的视角来看,应坚持金融中心与其他中心战略联动、保安全廉洁。从未来攻坚视角来看,要扩大开放、引外资弄潮、重国际定价、筑风险底线、护航成长。
圆桌研讨
由英国Z/Yen公司编制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是全球最具权威的评估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指标。2007年开始,该指数开始对全球46个金融中心进行评价,着重关注各金融中心的市场灵活度、适应性以及发展潜力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