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高宁先生、许定波教授对话国企改革——中欧“高朋满座”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首场成功举办
7月3日,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先生做客中欧“高朋满座”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就《国企改革四十年》这一论坛主题发表演讲,并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法国依视路会计学教席教授、副教务长许定波教授进行了主题对话。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李铭俊教授通过视频连线致辞,代表学院欢迎宁高宁先生的到来,并问候到场参加论坛的一百多位中欧校友和同学。他表示,“高朋满座”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首场聚焦国企改革,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在改革开放行稳致远的新时期,期待中欧校友作为中国建立现代经济体系的中坚力量,继续不忘初心,充满热情地参与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时代历程当中。
宁高宁先生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国有企业与国家和民族的进步紧密相连,它们稳定国家经济命脉,带动数千万人群就业,提供社会服务,提升产业水平,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40年来,国有企业经历了生产效率、治理结构、资本市场层面等多领域、多层次的改革,企业自主权大大增强,现代企业制度和资本市场逐步建立。
宁高宁先生以执掌华润集团、中粮集团和中化集团三家国企的探索和实践为基础,总结出一个如何认识企业的模型——一是企业的属性和作用,二是动力体系,三是评价系统,四是资源配置,五是人的选择。他现场亲自画图并解析了这一模型:
企业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有人性和生命力的社会组织形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发展创新是企业的本质属性。“国家是企业的国家,城市是企业的城市”,承认企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商业文明成熟的表现。对企业属性的不同认识,会导致动力体系不断变化,财富、精神、名誉、职业性、科技等因素都会驱动企业走向不同的方向;只有完善的评价系统、清晰的评价标准,才能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和组织人事的科学评价,从而推动资源的有效配置;最为重要的就是人的选择,因为人是所有产业中能动性和伸展性最大、成本最低的元素,选择怎样的管理者是企业中最有力和立竿见影的信号,对人的使用、评价、激励和培养不同,资源配置的效果就不同。而对于人的选择,根本上也要回归到对企业属性和目标的认知。五个环节就这样环环相扣,蕴含着深刻而务实的宁高宁式管理智慧。
在对话环节,许定波教授邀请宁高宁先生分享了多个通过资源整合进行企业战略布局的案例。宁高宁特别强调,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的管理技术,通信、管理、数据交换的环节缩减,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同时技术打破了企业边界,改变了企业生态模式,大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将成为趋势。许定波教授表示,中国国有企业在历史上作出了卓越贡献, 国企在过去40年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国有企业将会长期存在,但是目前国有企业的效率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如果2017年非金融国企投资回报率提高1%、银行投资效益提高0.1%,就可以为社会多创造1.77万亿元的财富。不作为的机会成本是最大的国有资产流失。他希望企业在扩大规模时,要关注资源分配、产品结构以及风险互补性等问题,把企业效率和投资回报率的提升作为核心目的,分析机会成本,真正创造价值。现场校友和同学被二人的精彩对话吸引,也纷纷就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
宁高宁先生在回答校友提问时指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有企业实现根本性改革的一个主要形式,但其中的管理权、激励和退出机制等问题还需探索和实践磨合,要给企业家决策的空间,调动起他们的主动性去提出解决办法。如若不改革、不创造、不增长,在机会成本上就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两个半小时的论坛圆满落幕,在这是中欧北京校区的“高朋满座”论坛开办的第18个年头,曾有80多位商界、政界、学界的知名人士莅临演讲。今年的“高朋满座”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还将邀请多位身处时代变革中的知名经济学家、企业家,共话40年来的经济变革与管理实践历程,温故纳新,同道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