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蔚华做客“高朋满座”论坛 主讲影响力投资与经济高质量增长
“财富的增长引起社会问题,需要从财富本身解决。”8月23日晚,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长、原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高朋满座”论坛发表演讲,提出影响力投资、公益金融是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途径。
缘起于西方的“影响力投资”概念,旨在追求良好财务回报的同时,更追求积极的社会影响力,即“义利并举”。从招行行长的位置上卸任后,马蔚华先后担任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壹基金理事长,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公益金融领域的推广和探索。在他看来,影响力投资即是公益和金融相结合的产物。他在演讲中回顾数百年来人类公益文明的发展阶段,慈善公益的范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扩大。进入21世纪的“新公益时代”,商业模式被引入公益领域,影响力债券、公益创投、慈善信托等影响力投资方式涌现,成为当今社会商业向善、金融向善、社会向善趋势的表现。
“美国有一个多米尼400社会指数,选取400个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的上市公司,过去十年,多米尼400指数一直跑赢标普500。在中国,我们社会价值投资联盟也在尝试做‘义利99指数’。”社会价值投资联盟是2016年由国内近50家机构联合在深圳创立中国首家社会联盟类公益机构,重点关注教育、健康、环境、养老、公共安全、反贫困等领域,支持影响力投资项目,马蔚华是该机构目前的轮值主席。他透露,以“义利并举”为原则选取的这99支股票同样跑赢深沪指数,由此说明这一理念已受到社会和资本领域的广泛认可。
马蔚华结合十九大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分析,指出影响力投资符合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公益金融包括影响力投资,是实现高质量增长的重要途径,当经济和社会利益可以兼得,社会问题就容易得到突破。” 他以中国扶贫基金会旗下的中和农信项目举例,该机构为无法从商业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支持的贫困人口提供无需抵押的小额信贷,致力于帮助贫困弱势群体提升自立能力,从而摆脱贫困,已获得了蚂蚁金服、红杉资本、德泰投资等多家知名机构的投资。
“虽然普惠金融也面临风险,但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这些风险和成本问题有望很快得到解决。”作为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理事长,马蔚华还介绍了该基金在设立创业投资子基金、贷款风险补偿等方面的探索,鼓励科技力量投入到影响力投资中来,成为公益金融的关键推动力量。
马蔚华曾连续多年担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国际顾问委员会的中方主席,此次出席中欧“高朋满座”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吸引了众多关注和参与投资的中欧企业界校友现场参与,在互动中就影响力投资的收益、量化标准、法律标准、如何落地和选择行业项目等问题与马蔚华对话交流。
马蔚华在回答中举例说,在交通扶贫领域,社会投资就对解决贵州的交通建设问题做出了很大贡献,因此影响力投资在中国有着非常大的潜力,但各项标准和生态的建立还需要复杂的过程,希望大家传播和践行影响力投资理念,“有所投有所不投”,推动行业生态和量化标准的建立,更欢迎法律、智库等机构的支持。公益创投项目应选择对行业有深刻理解的投资机构和有资深经验的人才,研究多元化的资本运作手段,更要秉持耐心,关注项目的长期潜力而非仅看短期收益,实现良性循环。
作为唯一一所由中国政府和欧盟委员会合作创办的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自1994年创立以来,以“中国深度、全球广度”为定位,以国际化办学为特色,注重研究和商业实践的融合,注重管理学知识的创造和传播。中欧北京校区“高朋满座”至今已连续开办17年,80多位商界、政界、学界的知名人士莅临演讲,今年更特别策划“高朋满座”致敬改革开放40年系列活动,邀请身处时代变革中的知名经济学家、企业家,共同回顾40来的改革与实践历程,洞见新时代的机遇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