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期中欧陆家嘴金融家沙龙:在改革开放40年的当口展望中国经济
沙龙现场
在改革开放40年的当口,外部发展环境持续变化,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预期引发了普遍关切。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新形势,理性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10月19日,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特邀京东金融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博士做客第111期中欧陆家嘴金融家沙龙,做题为“改革开放40年的当口:中国经济展望”的主题报告。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刘功润博士主持沙龙活动。
京东金融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发表主旨演讲
京东金融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金融危机过去十年后,全球经济出现了如下新变化: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全球影响力大幅提升,如零售内需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移动支付等新经济发展生机勃勃;另一方面,全球的社会裂痕进一步扩大,民粹主义抬头。“去全球化”思潮的兴起、恐怖袭击频发等现象,或预示着危机的后遗症刚刚开始。
2018年,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我国出现表外融资大幅下降,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大幅减少的情况。强监管下,P2P平台频现违约、跑路现象,金融风险有所加大。此外,政府利率与市场利率倒挂的现象也说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亟待疏通。私营经济方面,企业利息支出快速增加、利润率明显差于国企、亏损单位数量和总额都显著上升。整体来看,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下滑态势,消费放缓,投资持续回落,外需面临贸易战风险或将拖累下半年经济。同时,通胀有上升苗头。类似有关中国式“滞胀”的担忧明显上升。对此,沈建光认为,解困中国经济,加大基建不如切实减税,还富于民。
对于近期热议的中美贸易战问题,沈建光指出,以市场换技术虽然获得巨大成功,但中国终究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加强自主研发投入与提高自我创新能力,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演讲中,沈建光还对全球主要经济体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税改虽然带动了美国经济短期向好,但其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欧洲经济虽不及预期,但并不悲观,政治风险才是其最大隐忧。
沈建光最后总结道,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并非最差时刻;从国际视角来看,中国经济全球表现仍然不错。展望未来,中国的农村消费、服务业开放、大湾区区域经济发展等,都是中国发展的潜力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