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荟中欧 创新合作
8月29日下午,在外交部欧洲司参赞林航的带领下,外交部第十四届欧洲外交官研讨班一行近30人莅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京校区参访并研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丁远教授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院长助理、北京校区首席代表马遇生陪同研讨班一行参观,教务长办公室高级顾问、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育基金会理事徐波及中欧校友代表参与活动,并与来自德国、意大利、法国、荷兰、罗马尼亚、芬兰等欧洲各国的27位外交官一同座谈交流。
近两年来,学院已在北京、上海分别举办四场“智荟中欧”招待会,对中国和欧盟在商业文化领域的交流、互信、合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外交部欧洲司也多次莅临会议。今年,欧洲司主办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欧合作新起点”为主题的第十四届欧洲外交官研讨班,即将中欧北京校区作为参访交流的一站。
丁远副院长进行主题演讲
在研讨会上,丁远副院长首先以“A Role Model of EU-China Cooperation—How CEIBS Becomes a Top International B-School based in China(中国和欧洲的合作典范——中欧如何成长为一所扎根中国的世界顶级商学院)”为题进行演讲,介绍学院的发展历程。他表示,学院伴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而成立,并不断根据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市场需求调整自身发展战略。25年来,学院始终坚持追求学术卓越,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商业领袖,形成了全球5地办学的格局,拥有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的逾22000名校友,并累计为逾16万人次的海内外中高层管理人员提供管理培训,是亚洲唯一一所MBA和EMBA同时进入英国《金融时报》全球排行榜前5强的商学院。中国及欧盟领导人曾分别赞誉学院为“众多优秀管理人士的摇篮”和“欧中成功合作的典范”。
丁远副院长表示,中欧的成功受益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工商管理教育和国际化人才等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得益于一批国际化背景的高素质教授师资队伍,更离不开中国政府和欧盟委员会持久的密切合作。
为了使外交官更直观和生动地了解中欧及中国企业,北京校区特邀四位来自不同企业类型的中欧校友参与座谈,分别是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CEO刘保东(EMBA2005),中钢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EMBA2008),北京兴华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陈胜华(EMBA2014),罗斯德尔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CEO王宇(GEMBA2016),他们结合中欧的学习经历与企业自身业务,与各位外交官进行了深入而坦诚的交流,表现出中欧校友极强的国际化视野与综合素养。
座谈交流
外交官们对中国的工商管理教育以及中国企业与经济发展十分关注,并就中欧的课程体系、全球五地办学的战略格局、校友群体的凝聚力,以及中国的经济转型、国有企业改革、经济发展趋势等话题进行了深度交流。丁远副院长在交流中表示,中欧强调“教学与科研互动、以学生和校友为中心”的文化,未来将不断总结中国的管理实践和商业模式,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向世界贡献一流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促进中国与欧洲乃至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
与会外交官与中欧校友交流
本次活动是外交部欧洲外交官研讨班首次走进中欧校园。各外交官积极踊跃参与研讨,深入了解了中欧建院25周年以来伴随中国经济发展不断成长的历程。最终,活动得到了各方好评。
马遇生陪同外交官研讨班一行参观北京校园区
外交官研讨班一行参访北京校区后留影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