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区块链驱动的供应链及服务创新研讨会
2017年5月12日,比特币勒索病毒席卷全球,该病毒通过攻击系统漏洞入侵电脑,加密锁定用户文件,需要支付一定金额的比特币才能恢复。黑客恶作剧的背后,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的市场热度正不断增高。一度被神化为“黑科技”的区块链究竟有哪些落地的应用场景?能够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实际帮助?带着问题,让我们一起回顾不久之前的“区块链驱动的供应链及服务创新”研讨会,从行业应用的角度为你揭开区块链的神秘面纱。
赵先德教授:区块链衍生的商业模式升级
2017年4月5日,由中欧-普洛斯供应链与服务创新中心举办的“区块链驱动的供应链及服务创新研讨会”在广州闭门举行,来自区块链技术公司的技术专家,能源、手机、医疗、五金、物流等行业的企业家与学者共40余人齐聚一堂,共话供应链与区块链的融合发展。
中欧-普洛斯供应链与服务创新中心主任赵先德教授用一场题为“区块链衍生的商业模式升级”的报告为会议揭开序幕。他从学术角度解读了区块链的概念和特点、工作原理、主要形态等内容,并对中国区块链即服务(Blockchain-as-a-Service, BaaS)的现状及前景进行了展望。赵教授指出,目前中国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区块链服务云平台的出现为区块链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便捷的路径。这种新的技术也会促使企业创新,从而衍生新的商业模式升级。
图:区块链云平台的部分应用场景
然而区块链技术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高延迟:全网每个节点交叉验证的必要性和效率问题;低容量:数据库储存空间问题;低吞吐量:处理大规模交易的抗压能力问题,以及安全性问题。如何在利用区块链技术带来的便捷的同时处理好区块链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是区块链实践者需要注意的地方。
“区块链+”:听技术专家讲述区块链的落地生根
研讨会上半天的内容是两组区块链项目的分享,难能可贵的是,我们安排了项目的供方和需方同时登场,带给听众不同视角的全面解读。
东煤交易董事长李洪国与布比区块链CTO王璟联袂讲述了区块链在东煤交易的应用尝试:身为煤炭行业老牌整合者的东煤交易已经打通了煤矿、铁路、港口、质检、电厂、贸易商等煤炭供应链中的不同环节,目前准备发展煤炭供应链金融业务,但供应链中资金额度大、重复审核、运距长、角色多、产需分散等特征为供应链金融带来了很多挑战。而区块链的应用解决了信任维护、统一凭证、数据确权等关键问题,可谓对症下药。此外,区块链的先天优势是信息不可篡改,这也为资金和授信的灵活拆分、流转,以及实时跟踪提供了更多可能。具体到区块链落地的流程和节点应该如何把握等实操问题,双方也都无私地向听众分享。
创捷供应链有限公司总裁文健君与网录区块链CEO吕旭军则共同阐释了区块链在创捷订单融资中的应用。创捷是中国产融生态服务模式的先驱者,为4000多家手机供应链条上的中小厂商提供服务。创捷虽然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流程和利益共享机制,但在实施订单融资的过程中仍然面临如何增加银行对平台的信任、增加参与方之间的信任、增加政府对平台的信任问题。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三个信”的问题:用区块链将各方各个环节的不同信息串起来,即在不改变创捷现有系统的情况下在底层加上一个区块链系统,用API的形式把数据记录在区块链当中,订单信息、对账信息、物流信息、资金信息都可以放到上面,实现数据的可信。
+区块链:发掘不同行业中的区块链潜在应用
研讨会下半天的内容是互动讨论,主要分医药、五金产业集群和物流三个行业展开,来自这些行业中的资深实践者纷纷提出自己想要解决的痛点和对区块链的疑问,由区块链技术专家、教授和同行/跨行从业者轮番作答、相互补充,将气氛推向高潮。
图:研讨会讨论现场
明希供应链董事长袁现明抛出了医药供应链平台中的典型痛点:第一,供应链条上的其他参与方都比自己强势,如何说服他们将资金流信息和产品信息共享上线,并且对数据准确性承担责任?第二,医生多点执业、病人病例、药品溯源、保险审核等几方面数据的如何对接匹配?围绕袁总的问题,参会者纷纷献计,就信息平台如何结合区块链技术打通信息孤岛,为医药供应链各方参与者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以及政府对区块链衍生的医药供应链新商业模式的态度方面发表见解。
宏伟供应链常务副总经理吕惠芳带领参会者了解了以浙江小五金产业集群为例的区域性产业,这类产业集群虽然规模庞大,但是整体信息化基础薄弱,供应链大多依托传统社会关系,单个企业规模小且发展于家族企业,供应链效率较低。区块链专家指出这类场景应用区块链的挑战在于,其一,基础薄弱,首先需要花大量成本进行信息化改造,完善区块链应用的先决条件。其二,供应链盘根交错,产品线众多且复杂,应用区块链进行产品溯源的挑战较大。其三,产业结构与特性深受地缘因素影响,需要考虑其地缘特点进行应用。但一旦应用成功,则对于中国大多数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示范性的意义。
借用易流科技的透明一体化供应链场景与马士基和IBM的区块链合作案例,易流科技董事长张景涛和中欧-普洛斯供应链与服务创新中心研究员王良也合作带给参会者“区块链+物流及多式联运”的大讨论。在多式联运的市场/监管环境、基础设施(点/线)、装备技术、规则及标准、组织形式、信息共享、价格改革、企业培育、对外合作等各方面,区块链技术都将有众多应用机会。当然,在完善多式联运运输组织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一体化运输服务的过程中,涉及到上述物流领域各类区块链单一应用场景的组合、数据的匹配协同,而且需要组织的多式联运各方参与者,其复杂程度要大于前面几个案例中单纯某个行业的整合。
结语:新技术出现时,看连接旧世界的机会
一天的研讨会结束,围绕五大行业供应链的特点、需求、解决方案、区块链优势及落地时要注意的问题,我们写了满满的一张白板,但这对于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的结合而言,只能是沧海一粟。未来一段时间里,围绕供应链+区块链的各类现实场景和未来情景,我们还将以商业评论和学术论文的形式进行更多的归纳和展望,希望通过这些文章和后续活动,让区块链的技术为更多人所知,被更多人实践。
区块链究竟是什么?看到这里的您应该明白:在技术层,它是一项新的技术组合;在数据层;它是一个新的数据结构;在应用层,它是一种新的业务形态。但无论在哪个层面,区块链都不是黑科技,它并未颠覆现有的供应链服务,而是引入新的思维和工具去改善现有业务模式,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当新技术出现时,有识之士不会去顶礼膜拜,而是看连接旧世界的机会。
第九条新闻
首期供应链实践分享课程圆满落幕
导读
2017年7月1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首期供应链战略与创新实践分享课在中欧北京校园圆满举行。实践分享课是中欧EMBA的全新授课形式,目的是在传统课程之外为中欧学员创造更多知识交流与经验分享的空间,帮助学员更好地管理企业。本次分享课由中欧运营及供应链管理学教授、中欧-普洛斯供应链与服务创新中心主任赵先德领衔,40余名中欧EMBA学员在小组导师的带领下分为5个小组,以学员企业案例分享+组内组间思维碰撞的方式展开交互式学习。
本次分享课定位生产制造型企业。经赵先德教授精心挑选,台上分享的学员企业包括宇通客车、聚慧食品、梅花生物和海科化工。台下带队的小组导师包括APICS亚太区企业顾问古慧明,ASCOM学会主席、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刘学元教授,创捷供应链有限公司总裁文健君,思勤供应链创始人虞毅峰与京东集团Y事业部总裁于永利(按姓氏拼音排序)。
赵先德教授与小组导师团队
赵先德教授:借力企业供应链能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为帮助学员温故知新,赵先德教授首先带领学员回顾供应链战略EMBA课程中的基础知识。赵教授指出:竞争日益激烈的开放市场,企业能与竞争对手抗衡的能力来自个人的实力和选择合作伙伴的能力。企业内外部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正是这两大实力的基础。整个供应链的管理不是简单的采购流程或者配送流程,而是在公司竞争战略的指导下,研究供应链战略、供应链网络、供应链流程以及相应的资源如何组合,从而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具体到供应链战略的制定,赵教授也带领大家回顾了一个基于产品供需不确定性的基本框架。
牛波同学(EMBA2016SZ1):宇通客车供应链实践分享
公交车、旅游大巴、校车……各类客车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宇通客车作为知名的客车企业,拥有出色的研发、销售、供应链、制造团队,年产销量在7万台以上,占中国客车市场的30%以上,大中型客车市场全球销量第一。
牛波同学带领大家回顾了宇通客车的各项供应链管理举措,并向同学们提出了他在实践过程中的一些疑惑:首先,如何构建面向海外本地化制造的供应链网络架构及供应链保证能力;其次,如何建设整体解决方案及一体化价值交付运营体系;最后,在小批量、品种多和需求定制化的条件下如何获得高质量低成本的零部件呢?
针对牛波同学的问题,各个小组从供应链流程的梳理重构、定制化产品、客户需求的挖掘、生态圈的建立等不同视角给出了建议,例如:①从产品角度重新梳理供应链流程,为不同产品匹配不同的供应链战略;②关注末端用户的需求,虽然目前的业务客户多为企业,但是未来更多定制化的需求均来自实际用户;③将SCOR模型的实践与企业实际情况结合,细化模型中的不同指标;④在未来发展中借助信息科技的力量整合生态圈资源,带领整个客车生态圈的成长和壮大。
苟中军同学(EMBA2016BJ1):聚慧食品供应链实践分享
中国味道是什么?麻、辣、鲜、香、甜!这些味道都离不开我们日常所用的调味品,是对调味品的多样化组合。苟中军同学创建的聚慧食品有限公司正在将这些复合调料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摆脱传统作坊式无规则无序化的管理。在苟同学看来,聚慧目前已经打造了9个调料功能模块,帮助在高效快速规模化生产的同时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站在整个供应链的角度,他提出的问题包括面对第一产业的大散乱农产品种植户,如何利用供应链金融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面对顾客定制化的需求,如何协调产品多样化小批量定制与自动化规模化的冲突等。
对于供应链金融问题,一位从事金融行业的李霏同学建议其在下游大散乱种植户和聚慧之间培养5到10户中间商来帮他做统一收购,以其现在的规模进行融资,然后将融资额合理地运用于上下游的交易中。刘学元教授则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进行补充,认为聚慧需要在上游供应商的管理、质量的把控上做得更好。
龚华同学(EMBA2016BJ3):梅花集团供应链实践分享
味精,一种白色晶体,最常用的调味品。但味精是如何生产的?大家可能并不知道。龚华同学从味精的原材料——玉米展开,对味精供应链的不同环节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展望了梅花集团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可优化空间,例如如何将供应链金融的知识服务于味精供应链的上游玉米采购的环节,如何合理根据不同类型产品选择不同供应链战略,如何针对远距离地区的运输需求进行供应链网络优化等。
针对龚华同学的问题,现场的导师给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虞毅峰先生提出梅花需要明确其在供应链几大职能中薄弱的环节,将其补起来,然后要让内部各个职能协同运作起来。古慧明女士与龚华同学一问一答将问题抽丝剥茧,并指出在执行优化时要有非常明确的目标,而不是为了使用某种软件或者某种方法;与此同时还需要与所有执行人员沟通这一共同目标,否则执行人员只是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难以达到预期的优化效果。
王春梅同学(EMBA2014SH4):海科化工供应链实践分享
海科集团的主产业是石油化工,从这个主产业里延伸出来的特种化学品是海科新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王春梅团队的主营业务,例如电池化学品、化妆品化学品、医药食品辅料、电子化学品、香料香精等。王春梅同学提出了特化行业的几大痛点:开发客户的难度大费用高;客户品控要求特别高;收款帐期非常长;需要特殊资质认证;行业数据分散、核心玩家少等。鉴于以上痛点,王春梅同学的团队提出了建立产业联盟平台的设想,即聚集产业链中的企业聚集起来强强联合,把客户资源拿出来跟大家共享,能给客户提供一站式多品类的服务。
产业化平台化是各行各业的一大焦点话题,各位导师同学高度肯定了海科的平台设想,认为这代表了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同时就一些落地细节展开了讨论,例如文健君提到的平台的连接、利益分配和生态组成。他说:首先,作为平台你想要连接哪些参与者,为什么要和他们连接;其次连接之后怎么合理地进行利益分配;最后形成的这个生态如何能产生双边的效应实现价值共创。
学员企业案例分享现场
小组讨论现场
总结:供应链+生态圈的商业模式创新
纵观四位同学的分享,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但是在供应链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却有共通之处:宇通和聚慧都提出了大规模生产与小批量多品种定制的矛盾;聚慧和梅花都提到了想利用供应链金融解决上游大散乱的种植户供应商的问题;海科提出的产业联盟平台战略也和导师们提到的供应链+生态圈模式不谋而合。
在分享课最后,赵先德教授总结了供应链+生态圈落地的三层境界:第一是根据不同产品确定不同的供应链战略,设计合适的供应链网络及流程,匹配不同的供应链资源、供应链绩效。面对大规模制造和小批量定制,在推式和拉式的动态协同中找到均衡点;第二,供应链的本质不仅仅关注你的客户,更要关注客户的客户,即最终的消费者,产品是服务的载体,要从产品延伸到服务;第三,建立平台型的生态圈,合理设计生态圈发展机制,公开透明记录平台发展数据,与生态圈的参与者合作共赢。
未来,中欧-普洛斯供应链与服务创新中心还将联合中欧EMBA课程部推出更多期的供应链战略与创新实践分享课,下一期课程的预期定位为流通商贸型企业。更多的活动信息及介绍,敬请关注中欧-普洛斯供应链与服务创新中心公众号以及时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