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欧深圳校区年度论坛顺利举行
12月10日,第三届中欧深圳校区年度论坛在深圳鹏瑞莱佛士酒店顺利举办,聚焦“全球贸易新格局下的中国企业之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特聘教授,世界贸易组织(WTO)前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Pascal Lamy),雅克·德洛尔欧洲研究所负责人、欧盟委员会名誉主任热纳维耶芙·庞斯(Geneviève Pons)等嘉宾受邀出席本次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中欧校友以及深圳企业界人士500多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丁远教授进行开幕致辞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丁远教授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中欧是中国唯一一所与政府合作的非盈利性国际商学院,经过25年的努力,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就在两周前,哈佛商学院与中欧正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欧成为中国大陆唯一一所获得哈佛案例库‘直通车’待遇的商学院,只要是我们认可过的教学案例,可以不经哈佛审查直接进入他们的案例库。”他还强调:“中国华南地区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今年中欧接待了约1500人次到中国学习,包括来自世界顶级商学院的学员以及跨国公司总部的高管。很多企业都将华南作为学习的重要一站。所以我们现在不光要把华南作为我们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基地,也要把深圳作为窗口,向全世界介绍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中国优秀企业。”
拉米教授进行主题演讲
接着,拉米教授发表了主题演讲《全球化的前景》。他首先抛出问题:“全球化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全球化会一直延续下去,这曾经是大家的观点。但随着全球化衍生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推倒全球化的呼声也慢慢出现。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大家就开始质疑全球资本市场的合理性,并将危机的原因归结于全球化。此外,环境问题以及数字化的改革也成为大家支持‘去全球化’的原因。”
拉米教授接着分析道:“如果我们能够解决全球化带来的问题,全球化才会变得更加有意义。努力的方向有四个:一是把全球化的过程变得更加容易;二是更多地思考社会影响;三是更多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四要增加全球治理。我们需要更强的全球治理,需要更多国家之间的合作。现在全球化最需要的就是合作,因为合作带来的利益肯定比竞争要大得多。中国和欧盟有多年的合作,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庞斯女士进行主题演讲
随后,热纳维耶芙·庞斯女士带来题为《全球化与环境:欧洲如何响应“绿色新政”》的主题演讲。她分享到:“全球化的进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环境的可持续性和包容性。欧洲近年新兴颁布的‘绿色新政’就是针对环境的可持续性。‘绿色新政’的主要目标是到2030年之前,全球二氧化碳减排量要提高到55%。欧盟占全球碳排放的10%,中国则占29%,并且中国占据的份额持续增长。所以,让中国参与减排事业是非常必要的。”
在本次论坛上,除了拉米教授和庞斯女士为全球贸易和环境问题把脉之外,中欧的两位校友嘉宾也带来了他们的企业分享和行业观察。
夏国新正在进行企业分享
深圳歌力思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国新(EMBA 2005)分享了歌力思海外收购的战略与实践,他说:“歌力思近年来收购了多个国外品牌,但收购容易,运营难,因为既要保持品牌的基因,又必须调整产品适应中国市场。所以,收购考验的是企业的运营能力,即能否把收购的品牌和企业运营好,是否有能力对它进行改造。”
黄赟先生进行企业分享
顺丰集团助理CEO黄贇(MBA 1999)也分享了顺丰如何助力中国品牌国际化。他分析了目前的经济大趋势并指出:“大家都在思考未来的格局是什么,我们在未来的格局之下能不能找到企业的定位和使命?我想我们短期内会看到很多挑战,但是经济的复苏不是简单重复原来的模式,中国企业要积极参与中国经济的未来,共同塑造世界贸易的未来。”
圆桌讨论环节
在圆桌讨论环节,丁远教授与四位嘉宾进一步剖析了目前的全球贸易新格局。拉米教授在总结时指出:“中国参与了全球化,也分享了全球化带来的利益,两位中欧校友的成功故事就是例子。当然欧盟也是如此,因为我们高度地相互依存。面对目前的环境,我们的解决方案就是让全球化更广泛,更加可持续。这就需要解决当前的问题,否则全球化的未来只会变得更加危险。”
中欧深圳校区年度论坛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深圳校区的大型品牌活动,迄今已成功举办三届。通过这个广受关注的平台,专家学者和企业家进行了深度交流,企业家们得以反观自身的企业和行业,能够带着思考与勇气,责任与担当去面对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