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乐领导力”网络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0年11月9日是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将军逝世50周年纪念日。为缅怀伟人,学习其卓越领导力,以在新冠肺炎肆虐和全球经济低迷的当下找到克服困难的定力,10月30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与戴高乐基金会、法国“展望与创新基金会”举办“戴高乐领导力”网络研讨会,法国前总理、中欧“夏尔·戴高乐全球领导力”教席教授拉法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丁远教授,戴高乐基金会研究部主任福加西,法国前总统蓬皮杜之子阿兰·蓬皮杜和依视路集团前总裁冯达磊等出席,论坛由中欧教务长办公室国际事务特别顾问徐波主持。
拉法兰教授首先从理论角度概括了戴高乐领导力的定义和内涵。他介绍道,戴高乐认为领导者需具备如下特性:首先,有个性,是一个行动派,不愿袖手旁观;第二,尊重现实环境,根据环境确定决策方向;第三,对自己的命运有所感知,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不是一个领袖;最后,注重威严。他强调,通过阅读戴高乐的著作《剑锋》,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上全面理解戴高乐领导力。
拉法兰教授还比较了中、美、法三国领导力文化的不同特点。他表示:“对中国人而言,领导力主要是战略层面的,领导者负责协调每个人的工作,让机器运转起来;对美国人而言,领导力是从学习开始的,只要掌握必备技能,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很好的领导者;对法国人而言,领导力与天赋、性格以及命运有关。”
丁远教授高度评价了拉法兰教授的精彩课程,并强调了戴高乐领导力对中欧培养企业家领导力的重要作用。他说:“中欧不仅注重教授学生领导力技巧,也积极挖掘学生的领导力天赋,培养学生的领导者性格,提高学生基于中国文化的战略思考能力。因此,除了中国本土学生,中欧也吸引了大量希望学习不同领导力文化理念的国际学生。”
丁远教授也对领导力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表示,领导力虽然和天赋、性格有一定关系,但也可通过学习来培养。领导者需具备分析复杂形势、洞察问题实质的能力,但在执行环节,领导者不需要事无巨细都插手,而是要激励他人,并构建起稳定和富有激情的团队。
在活动上,福加西代表戴高乐基金会强调在中欧设立教席的重要意义,并从理论上梳理了戴高乐领导力学的主要价值内涵。作为蓬皮杜总统之子,阿兰·蓬皮杜回顾了战后法国经济重建过程中蓬皮杜总统如何运用戴高乐领导力使法国实现现代化。作为唯一的企业家嘉宾,冯达磊以依视路在中国市场的迅猛发展说明戴高乐领导力在企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018年1月10日,在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之际,中欧与法国戴高乐基金会签署设立“戴高乐全球领导力教席”备忘录,双方希望通过合作,为中国和亚洲的全球企业领袖培养提供戴高乐领导学的理念和案例支持,并在此基础上对中法两国博大精深的领导学进行比较研究,从而为全球化时代人类生活各领域的全球领导力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2018年6月,丁远教授与雅克·戈德弗兰主席签署协议
同年6月13日,中欧副院长丁远教授与戴高乐基金会主席雅克·戈德弗兰在法国著名的荣军院签署协议,双方决定在中欧设立“戴高乐全球领导力教席”,并任命法国前总理拉法兰为教席教授。时任中国驻法国大使翟隽及戴高乐基金会和法国各界人士100多人出席仪式,时任法国总理爱德华·菲利普还在仪式后会见丁远副院长并合影留念。
两年来,该教席进展顺利。期间,戈德弗兰曾率戴高乐基金会代表团访问中欧。拉法兰教授的讲座深受中欧师生欢迎,他将戴高乐领导力学与企业商业生活相比较,深入浅出地结合案例故事介绍戴高乐领导力学,为中欧培养更多国际化商业领袖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2018年7月,拉法兰教授在中欧“大师课堂”发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