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合差异 增进理解 ——欧盟驻华大使郁白出席中欧北京新年论坛并对话丁远副院长
12月12日,中欧北京新年论坛在国家大剧院举办。欧盟驻华大使郁白(Nicolas Chapuis)先生应邀发表主题演讲《形近而义远——浅析中欧之间的文化误解》。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出席论坛并致辞。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丁远与郁白大使对话,探讨如何弥合差异,促进双方的互信与合作。
汪泓院长在致辞中表示,中欧一系列办学成绩的取得,源自中国和欧盟双方的高度重视,源自中欧人的追求卓越,源自校友对发展成果的分享和对社会责任的履行。这一切将为中欧今后的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未来,中欧将继续拓展全球化视野,通过各类论坛、智库和研究平台的搭建,通过与全球企业家的合作和对校友的赋能,将中欧打造成为人才培养的高地,以及中国与欧盟在经济、社会、文化上共融共进的战略平台。相信在中国政府和欧盟的支持下,在中欧校友的共同努力下,中欧一定能够创造新的奇迹。
郁白大使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使用着共同的语汇,却容易忽视不同文化下词语的不同含义。他依次阐述了何为“相互理解”“文化逆差”,大量列举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并指出了承认文化差异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如何弥合欧洲和中国之间的差异。郁白大使表示,欧盟愿为增进理解创造适当的条件,例如计划召开专题会议探讨欧洲和中国之间的文化误解,促进双方学术界的讨论;从语义学角度出发出版“误解词典”,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分歧、弥合差异等。他还称赞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成功就是一个增进理解的绝佳案例——一方面有力推动了中国企业领导者更全面地了解世界,另一方面帮助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业领袖更深入地认识中国。
丁远副院长在与郁白先生的对话中表示,全球化时代,中国与世界在贸易、投资等商业活动中深度融合,了解如何与其他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一起交流、工作,已成为一种必要的能力。他举例说明了语言文化上的误解并不只存在于中国和欧洲,也存在于欧洲各大国家之间。丁远副院长与郁白大使探讨了如何在不同文化间形成“求同存异”的能力,以及除了语言以外,如何加强对更深层次的历史与文化符号的理解。两位的精彩对话让在座的校友兴趣盎然,现场提问互动十分热烈。
这是中欧北京校区第五年举办新年论坛。作为中欧北京新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年论坛在每年年底围绕当下的热点经济话题或核心思想命题,邀请中欧教授或知名学者、政要、校友进行主题演讲,与中欧校友互动交流,已成为中欧北京最具前瞻性的思想交流盛会和最受校友欢迎的论坛活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