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商、学界专家共话“乡村振兴中的企业新机遇”
“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必经之路”,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企业应如何参与,又面临哪些新的机遇?5月10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京举办“乡村振兴中的企业新机遇”主题论坛,来自政、商、学各界的9位业界人士和专家学者出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致开幕辞;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陈萌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会计学教授、副教务长许定波,桂林市副市长蒋春华分别发表主旨演讲;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副教授黄生主持圆桌论坛,来自中环易达、京东、中信农业基金、腾讯等企业的4位管理者分享了各自企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横店集团管理学教席教授汪泓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乡村振兴是缩小地区和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一条必由之路。中欧教授作为乡村振兴的观察者和推动者,力图通过学术研讨、案例研究给予理论指导与经验总结;包括中欧校友企业在内,广大的企业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甚至是发起者,他们懂得市场规律,善于结合自身优势,调动和整合产业链力量来组织生产,满足大市场的需要,因此,乡村振兴呼唤更多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家投身其中。她强调,企业参与乡村振兴要重点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关注国家战略和地方规划,有效借助政府力量打通流通渠道;二是要懂农村、懂农民,对农村社会关系有清晰认识,将产业发展与当地资源特色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三是要持续耕耘,尤其是注重培养当地人才,激发当地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乡村振兴事业“久久为功”。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陈萌山在主旨演讲中指出,乡村振兴需要创建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农业企业,尤其是大型农业企业,这对本国稳定农产品市场、聚集农业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业企业在一些领域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比如从产业结构看,我们的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仅为2.4:1,而发达国家普遍在4:1以上,生产效益提升空间还很大。未来国家将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发展现代农业,扶持农村加工业、服务业、乡村旅游等产业的发展。陈萌山还分析了现代农业的三大引领性标志——植物工厂、智慧农业、功能食品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他提到,目前我国有220多座植物工厂,其年产量可达传统种植方式的4-8倍;智慧农业推动农业生产向网络化、精准化、智能化变革;农业食物生产向以营养为导向转型发展,不仅要将营养品质纳入育种目标,还要配套研发营养导向的种植、养殖调控、加工等方面的新技术。农业科技领域市场广阔,相关企业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发扬创新精神,探索跨界应用场景,以多种有效形式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会计学教授、副教务长许定波在演讲中分析了我国乡村经济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指出当前缺乏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以及资源利用效率仍然较低,都是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他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协同发展的角度指出,农村的组织形式和资源利用的方式应当适配生产技术的发展,因此,政府和龙头企业都起着关键作用。2020年以来实施的新《土地管理法》,破除了长期以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不能与国有建设用地同权同价、同等入市的制度性障碍,为农村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带来很大空间。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企业边界正在被打破,龙头企业可以提供资本、技术、人才、市场,应当与政府合作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平台,在机制设计上综合发挥政府、企业、农户和农民合作组织的作用,将经验农业向数字农业、科学农业迭代,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通过数字化和现代物流供应链的建设,把分散的小农经济融入到国内、国际经济大循环中来。
直播画面
桂林市副市长、市政府秘书长(兼)蒋春华通过远程连线发表主旨演讲。拥有17个县区的桂林既是旅游大市,也是农业大市,近年来多措并举形成了推进乡村振兴的“桂林经验”:一是统筹城乡国土空间、产业发展与乡村建设规划实施,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二是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建设,推动乡村产业做强做大;三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四是培育发展乡村新业态新经济;五是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群众主体、市场运作的方式,形成共谋共建共享的乡村振兴机制。在此过程中,有的企业通过参与田园综合体建设,服务地方生态改善规划的实施;有的县域引入培育50多家粮食加工企业,成为全国最大的干米粉加工区;有的企业推行“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经营模式,带动就业和产业升级;有的企业与村民合作社共同开发旅游资源,带动农民致富;有的地方银行设立6000多家农村金融普惠综合服务点,构建乡村振兴的金融服务模式……乡村产业的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到了产业的增值收益。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副教授黄生在主持圆桌论坛时,首先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各个市场环节进行梳理,如前端的技术研发,中端的生产制造和流通环节,后端的交易、品牌和营销环节等,而各部分如何进行机制设计、共同发挥作用,需要多方力量的投入。在这一探讨框架下,来自中环易达、京东、中信农业基金、腾讯等不同领域企业的4位管理者,分享了各自企业的实践探索和未来计划。
“向设施农业要食物”,是确保粮食安全和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的必然选择。中环易达设施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在此领域已深耕20多年,中环易达董事长魏灵玲(中欧EMBA2011)在论坛上分享了我国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趋势:温室和植物工厂建设趋向规模化;装备技术趋向集成化、智能化;管理运营迈向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设施园艺的跨学科协同创新以及技术市场化、资本化也在加速。作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园的管理、规划和运营单位,中环易达通过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双轮驱动”,输出全产业链的技术体系,已服务了全国100多个农业园区,其“植物工厂”也经常接待外国政要参观。目前,中环易达正在构建国家设施农业产业联盟,聚合企业、大学、实验室、资本、协会等创新要素,打通创新链和产业链,服务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乡村振兴,物流先行”,利用互联网和冷链物流连接城乡,也有利于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京东在农业领域已有多年的实践。京东集团副总裁叶威(中欧EMBA2018)表示,作为一家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服务公司,京东希望通过技术的升级、流通环节的建设等,来团结更多企业及相关方,打通乡村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他提到,近年来京东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抓手,与政府合作搭建全链条溯源。同时,联合政府、行业协会、龙头企业,推动了120多个产品标准的升级或规范,挖掘和打造了一批特色品牌。通过确保高品质产品的生产,提升种植者的价值回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实现高质量农产品与农村消费升级正循环。目前,京东还在探索由政府引导支持,农户、农民合作社以土地入股,与生产和流通企业共建农业新型合作集团的模式。
乡村振兴既需要企业的活力,也需要资金的“活水”。2016年成立以来,中信农业基金布局农业产业链前后两端,分别通过投资前端的农业科技和服务企业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赋能后端的品牌农业和食品科技企业来提升农业增加值。总经理乔百君认为,乡村振兴需要产业形成集群之势,股权投资由于杠杆撬动及优选机制,可以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5-10年,农业科技和食品消费领域也具有不少黄金投资机会。但目前,农业类的股权投资基金规模还不大,多由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发起设立,或由中央企业或地方国资企业主导,民营企业主导的农业股权投资基金较少。如果有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其中,势必会助力乡村发展及产业振兴。他还提到,中国最需要乡村产业振兴的中西部、北部地区资金更为紧张,建议从“顶层设计”层面设立国家级的乡村振兴母基金,给予这些地区更多支持。
乡村振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数字化平台型企业在其中有很大的作为空间。2021 年 4 月,腾讯设立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腾讯公司副总裁陈菊红(中欧EMBA2008)兼任负责人。陈菊红在论坛上表示,除依靠人工智能技术为乡村产业和农业科研提供支持外,腾讯也系统性关注基层医疗、教育、乡村治理等问题。针对乡村人才缺乏,腾讯在农业农村部指导下启动了“耕耘者振兴计划”,为乡村治理骨干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提供免费培训,计划3年线上覆盖100万人、线下培训10万人,通过“培养一个人”,从而“带动一个村”。同时,腾讯将农业农村部在全国推荐的乡村治理典型模式,开发成数字化工具,从而提高村庄治理的效率和效果。目前,湖南娄底市油溪桥村的“村级事务积分制管理”模式,已成为一款可向全国推广复制的小程序OA系统。2022年4月起,农业农村部将“耕耘者振兴计划”向全国进行推广。
圆桌论坛直播画面
5位嘉宾还就如何与政府加强合作、科研成果转化中的难点、产业投资中资本方的关注点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探讨。黄生教授最后总结道,中国乡村地域广阔,发展尚不平衡,产业振兴应依据地方特色,以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产业集群,这其中需要与地方政府部门的配合、跨学科的科研融合与创新,也离不开社会资本的推动,以及数字乡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而最重要的因素还是人才。最后,他强调企业参与乡村振兴,要立足于企业自身积累的商业能力及技术,谋划长远,去做在根本上能够推动社会价值最大化的事情。
本次论坛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京校区举办的“智荟中欧·企业赋能学习坊”系列活动首期,众多观众通过多家媒体平台观看了直播,观看量超过30万人次。未来,中欧北京还将组织实地参访农业企业和深度案例研讨,以多种方式促进企业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将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共同富裕提升到发展战略的高度,持续不断地进行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