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大工作研究会第三小组赴中欧调研
8月26日,由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陆凤妹(曾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代表资格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主任)带队的上海市人大工作研究会第三小组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就学院“产教融合”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2019年10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2020年9月,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印发《上海市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提出到2025年形成“1+6”产教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为贯彻落实《实施方案》和《试点方案》,2021年12月,上海市教委会同市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形成《上海市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系统谋划加快构建上海市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在《行动计划》中,提出了增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主体内生动力、建立开放共享的协同育人信息平台、建立健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等三方面共18项重点任务。中欧作为一所亚洲顶尖、全球一流的国际化商学院,理应在其中作出积极贡献。
陆凤妹主任察看了中欧教研成果展示,听取了学院在产教融合方面的工作汇报。
学院院长汪泓教授表示,管理教育需做到“四个主动纳入”:主动纳入国家战略之中;主动纳入上海发展战略之中;主动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态势之中;主动纳入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中。推动产教融合,便是重要举措之一。而案例研究和案例教学,是推动产教融合的一个重要抓手。20多年来,中欧始终通过高质量的案例研究和开发,传播前沿管理知识,助力中国企业发展与转型实践,产教相长,产教融合。
第一,中欧通过“双轮驱动”,打造世界级中国主题案例库。2001年,中欧成立了案例中心,着手打造原创中国企业案例用于课堂教学。2014年,在上海市政府支持下,中欧启动建设“中国工商管理国际案例库”,希冀将其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主题案例库。2016年,中欧推出“双轮驱动”,明确了学术论文和案例研究开发同等重要,有力促进案例开发与产教融合实践。自2018年以来,中欧案例库已与全球三大案例库(哈佛案例库、毅伟案例库和欧洲案例交流中心)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第二,中欧通过实境教学,构建产教融合的新模式。学院在充分发挥案例开发优势基础上,推出了“实境教学法”,学生在教授带领下研读案例后,再赴教研基地进行深入学习交流。截止去年,学院与各类企业共建“教研基地”24个,这些企业为案例研究、学术研究和学生实习提供了重要平台,同时也获得了持续的知识反哺。
第三,中欧通过共享智慧,助力国内商科院校能力建设以及管理教育水平的持续提升。中欧案例库为中国大陆28所院校和机构的3000多位教师提供了案例教学使用服务,案例使用累计覆盖学生达38万人次。目前,学院正与国内的一批优秀院校携手,通过战略合作,继续深入挖掘和提炼中国主题案例。
在调研中,汪泓院长就上海如何进一步推进建设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探索将行业企业参与产业合作教育办学纳入立法范围、着力完善企业深入参与发展产学合作教育的制度设计、增强产教融合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紧密度、加大工科博士培养力度、优化各专业领域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加大舆论宣传引导等等。
另外,汪泓院长也介绍了此前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担任校长以及在宝山担任区长和区委书记期间,在促进产教融合方面的实践与经验。
听取汇报后,陆凤妹主任对中欧在产教融合方面的成绩表示了充分肯定。她强调,希望中欧再接再厉,全面按照《试点方案》和《行动计划》的要求,总结好、提炼好在产教融合中的优秀实践,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经验。在实践过程中,要善于和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同时,要充分发挥中欧的智库影响力,为上海市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多出高招、多献良策。
上海政法学院副院长罗立刚,原上海市妇联主席、上海市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会长、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副会长张丽丽,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健勇,上海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原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张健明,上海市宝山区经济委员会主任石明虹,中欧院长助理兼教务长办公室主任徐惠娟、院长助理兼院长办公室主任李瑗瑗、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媛媛陪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