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荣誉退休教务长约翰•奎尔奇做客中欧高层管理论坛,探讨中美关系“新常态”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前,中美竞争态势成为各方的关注焦点,也深刻影响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深刻理解中美关系的实质和其关键性影响因素,对于前瞻全球经济复苏态势和中美关系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6月12日,中欧高层管理论坛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下称“中欧”)上海校区举行。中欧荣誉退休教务长约翰•奎尔奇(John Quelch)就中美关系“新常态”展开探讨,中欧经济与金融学教授许斌担任主持。两位教授共同讨论了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以及其如何在全球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仍保持繁荣发展。
奎尔奇首先概述了美国的经济和政治形势。他表示,技术层面来看,美国当前还未陷入衰退,但仍面临高通胀风险,可能会触发大部分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危机。
“在经济状况不佳时,政客们总是试图转移焦点,将中国当做指责的对象。实际上,正是由于中国过去30年的发展,大幅提升了全球制造业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美国消费者对物美价廉产品的需求才得以满足。”奎尔奇说。
他认为,中美沟通对话对于稳固双边关系至关重要。“沟通是建立关系、解决问题的第一步,然而,中美双方目前几乎没有对话,尤其是在军事领域,这是极其危险的。”
可喜的是,近期部分美国商界领袖访问中国,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也会在近期访华,中美双方出现了重启对话的曙光。奎尔奇称,中美双边关系“解冻”将在很大程度上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劲信心、稳定增长预期。
他进一步强调,尽管美国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和国际关系都面临挑战,但其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政府、大学和企业的协调创新机制仍在发挥巨大作用。他说:“中国同样建设了很多一流大学来推动创新,但想要走在创新前沿,中国必须留住人才,防止人才大规模流失到海外。”
在他看来,较高的就业率、灵活的用工政策和繁荣的劳动力市场也是美国的重要优势。
“美国目前的失业率约为3.7%。新冠疫情期间,有约1%的人口退出劳动力市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失业率。但有些领域的就业形势依然紧张,很难找到合适的劳动力。”奎尔奇称,企业乃至行业都需要及时调整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全球形势。在此背景下,灵活弹性的就业政策就尤为重要。
今年3月,硅谷银行因流动性不足和资不抵债,被美国加州金融保护和创新部宣布关闭。此后,硅谷银行母公司硅谷金融集团寻求破产保护,为硅谷银行寻找买家。硅谷银行破产成为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发生的最大规模银行破产事件。为将破产的波及范围最小化,美国联邦政府紧急出台了应对措施。美国政府如何应对短期金融体系动荡,迅速稳定局势,并以此为契机为更可持续的增长创造条件?奎尔奇在论坛中对此做出深入分析,并介绍了美国银行体系的运行特点。
他分析称,与全球其他地区相比,美国的银行体系更具企业家精神,以对区域市场的深度了解,助力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硅谷银行同样如此,但最终遗憾走向了失败。“政府未来必将通过立法对流动性进行更强的监管,这对银行而言将是更大的压力测试。”
最后,针对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变化下的中美关系“新常态”,奎尔奇也做出了展望。
他总结道:“如果美国经济能成功实现软着陆,同时中国消费者信心能够继续坚挺,今年能实现接近5%的GDP增长率——换句话说,如果全球能成功抵御住这次经济衰退的威胁,我们将看到中美之间更多的对话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