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 第二届中欧决策科学系年度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10月18日,第二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决策科学系年度学术研讨会在沪成功举办。来自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休斯顿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的师生,以及来自震坤行工业超市、杉数科技等企业的代表共30余人相聚中欧,进行了内容丰富的学术研讨和产学交流活动。本次研讨会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决策科学系主办,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赵先德教授、王良研究员主持全天活动。
上半场:学术研讨
活动伊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管理学与领导力教授濮方可(Frank Bournois)代表学院进行欢迎致辞。濮方可教授指出促进研究交流、产学连接是中欧一直以来的关切,而供应链和AI在如今世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感谢在座学者们在这两大方向上进行的重要研究,这些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找到正确的决策方式。濮方可教授也期望中欧能够以中欧供应链创新研究院为契机,继续创造深化供应链和AI产学交流的土壤,与国内外院校的同仁共同努力,培养今日与未来的商业领袖。
(中欧副院长兼教务长濮方可教授发表欢迎致辞)
在随后的学术分享环节,香港理工大学智能制造讲席教授、先进制造研究院副院长黄国全首先介绍了他在元联网方面的研究。他提出的元联网(Cyber-Physical Internet)的愿景是建立一种收发实物的新模式,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和实物网的协同效应,搭建新一代的全球跨境物流网络,使得接受和寄出实物就像收发邮件一样。黄国全教授进一步揭示了对于实现元联网的愿景至关重要的四个创新,分别是将信息和实物流整合为一个“元体流”的数字化架构,用于配置“元联网”中各级网络(类似互联网中广域网、局域网等概念)的服务,激励物流供应链中多方参与者合作的价值机制,以及用于同步物流规划、调度和执行的决策分析。
(香港理工大学黄国全教授分享研究)
随后,休斯顿大学人工智能学科方向的鲍尔讲席教授李猛分享了他合著的两篇AI相关的工作论文。第一篇论文关注买家对AI的使用如何影响供应商的报价策略。研究发现,当买家在采购中同时采用自动化(即买方使用聊天机器人自动询问价格)和智能化(即买方在选择供应商时表明使用了AI)时,AI能带来最大价值。第二篇论文旨在探究AI助手的智能程度和披露AI的使用对医生采用AI的影响。研究发现,AI助手的智能化程度越高,医生的采用率越高,并且采用得越早;而信息披露加快了AI助手的采用。

(休斯顿大学李猛教授分享研究)
同样来自休斯顿大学的决策和信息科学终身教授(副教授),鲍尔讲席教授谭寅亮带来了题为“运筹学中的人工智能研究回顾与前沿”的分享。机器学习技术(尤其是深度学习)的进步使基于人工智能的算法、机器和系统能够执行更多任务。他首先从客服服务、营销与市场、金融与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四个方面概括了AI在当下商业领域中的应用,接着从微观角度回顾当前的AI学术研究,重点关注AI在运营管理中的应用。此外,谭寅亮教授也介绍了他和合作伙伴在医疗保健、假货检测、AI的顺序学习和艺术品拍卖等领域的AI相关研究的进展。

(休斯顿大学谭寅亮教授分享研究)
新加坡管理大学运营管理学教授林云峰最后分享了他对管理在线零售中的订单保留问题的研究。针对许多在线消费者会在短时间内连续下订单的现象,林云峰教授和研究团队研究了在线零售商在将消费者的订单发送给第三方物流提供商进行处理之前,如何优化保留订单不下传的时间以平衡订单安排总成本和潜在的交付延迟。研究发现,订单保留具有节约成本的巨大潜力,电商可以提供一个个性化的订单持有时间阈值(更可能在短时间内连续下单的消费者的阈值更高),而会员身份、性别、年龄、城市等人口统计特征也对阈值产生影响。

(新加坡管理大学林云峰教授分享研究)
下半场:产学交流
下午,与会者一行来到震坤行工业超市(以下简称“震坤行”)总部,开启下半程的参访和产学交流之旅。
震坤行董事长兼CEO、中欧校友(AMP2005,EMBA2020)陈龙首先对公司的成长脉络、业务模式等内容进行分享。在简要介绍震坤行的发展历程后,陈龙校友从平台交易层、数字化服务层、智能交付层三个维度介绍了震坤行作为一家数字化的工业用品服务平台,如何通过一站式的工业用品采购服务来帮助客户企业重塑采购模式,以及如何通过全链路数字化决策体系实现工业用品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透明、高效、降本。就参会者提出的“采购中的灰色地带是否会影响数字化普及”、“重资产模式下如何保障盈利”、“B2B和B2C电商的差异”等问题,陈龙校友也分享了他的思考和观点。

(震坤行董事长兼CEO、中欧校友陈龙进行分享)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前院长、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毛基业分享了他和合作研究者对两家中国企业——云徙和伽蓝的实践观察,以及他们如何基于实践观察来开展高质量的案例研究。从这两个案例中,毛基业教授先是对作为生态系统参与者的、IT供应商的能力发展基本路径进行了归纳,包括“转化、采纳、拓展、专业化、整合”五个主要阶段;然后又对话语权较低的企业如何推动商业网络的数字化转型进行了归纳,包括“凸显成员问题、激发转型兴趣、匹配利益诉求、强化商业网络”四个主要阶段。面对师生们对案例研究方法中的各类具体问题和疑惑,毛基业教授也逐一进行了解答。

(中国人民大学毛基业教授分享案例研究)
最后,杉数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罗小渠博士带来了题为“智能决策: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的分享。在罗小渠博士看来,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实质是实现更高效的全局性资源配置,其背后涉及的复杂数据决策问题需要专门的技术体系,杉数科技通过打造新一代计算技术引擎和运营体系,为头部及领先企业提供数据化决策支持,全面提升运营能力。基于杉数科技的实践,罗小渠博士还通过多个案例来演示企业客户如何更好地将智能决策方法应用到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智化”。
(杉数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罗小渠博士进行分享)
中欧-震坤行教研基地正式揭牌
会议期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京东运营及供应链管理学教席教授、中欧供应链创新研究院院长及中欧-震坤行供应链与服务创新中心主任赵先德也与陈龙校友共同为中欧-震坤行教研基地揭牌,标志着震坤行正式成为“中欧教研基地”之一。
赵先德教授表示非常高兴看到震坤行成为中欧教研基地,并感谢震坤行多年来为中欧在知识创造与知识传播方面给予的支持。他希望中欧-震坤行教研基地能够为中欧校友、专家学者和更多企业家创造充分交流的平台,帮助更多像陈龙校友一样信念坚定的企业家参与到全球竞争之中,进一步提高我们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能力。陈龙校友则表示非常荣幸震坤行能够被授牌成为中欧教研基地,中欧的学习经历对他的创业过程大有裨益,帮助他在创业过程中进行相对理性的思考。作为教研基地,震坤行期待与来自各行各业的中欧学员、校友展开更多交流互动,以及与中欧研究团队在数字化供应链创新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合作探讨。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赵先德教授与陈龙校友共同为中欧-震坤行教研基地揭牌)
活动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