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区域特色格局 打造医药健康产业发展高地——2023年度第四期中欧卫生政策圆桌会议顺利举行
1月6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健康产业研究中心与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合作,以“构建区域特色格局 打造医药健康产业发展高地”为主题,举办了2023年度第四期中欧卫生政策圆桌会议。中欧院长、管理学教授、社会保障与养老金融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汪泓,拜耳(中国)有限公司、传播副总裁张蕾,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力,上海张江集团副总经济师、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楼琦,上海市医疗保障局代表,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代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院长姚岚,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人才办公室主任苏颖,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副院长李济宇,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健康产业基金投资部总经理周伊,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处方药事业部数字创新副总裁郝一鸣等百余位领导、专家和企业代表等业内人士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现场
中欧市场营销学教授、中欧卫生健康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周东生与中欧管理学兼职教授布安瑞主持了本次会议。

周东生教授

布安瑞教授
首先,汪泓院长和张蕾副总裁分别致欢迎辞。汪泓院长代表中欧对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医疗健康是一项重要事业,也是许多地方的支柱产业,今天这场会议就是要探讨如何打造区域特色的医疗健康产业发展高地。中欧成立30年来,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大健康也是中欧研究的重点之一,中欧卫生健康产业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卫生健康领域的政策研究,卫生政策圆桌会议已举办三十余场,邀请了许多国家卫生健康、医保领域的官员和专家学者等前来分享。此外,中欧还有她本人领衔的社会保障与养老金融研究院,希望为国家医疗健康事业贡献中欧力量。

汪泓院长
张蕾表示,拜耳和中欧保持着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自2017年起持续七年共同举办系列卫生政策圆桌会议,已形成突出的品牌效应,本场圆桌会议邀请了医、产、学、研、经、服多方专家学者和行业领袖,通过对“科技+投资+产业”这一创新融合模式的研讨,相信一定能够促进业内不同领域的交叉融合,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药健康产业发展高地、打造经济发展的新赛道新引擎贡献力量。

张蕾副总裁
在上午的主题演讲环节,刘力进行了题为“‘健康亦庄’的探索与实践”的分享。亦庄作为北京市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医药领域聚集了化药、生物药、现代中药、新型疫苗、高端医疗装备、第三方服务平台等生物医药全产业链企业4200余家, 已形成了龙头引领、集群共进的发展格局。未来,“健康亦庄”将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协同创新、促进交流、数字赋能、金融护航,打造细胞与基因治疗、国产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示范区。

刘力副主任
楼琦的分享主题为“适应于科创新范式的生态建设实践与探索”。自1996年起,张江生物医药产业生态经历了七次浪潮,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形成了开放创新、跨界创新、源头创新三种创新范式。未来,张江集团将做好持续引领产业方向的“传感器”、优化资源配置效能的“连接器”、解决科技链鸿沟的“转化器”,进一步开拓业务版图、扩大空间载体、完善基础服务、加大科技投资、持续创新赋能、提升产业服务、加速策源转化,不断进阶和迭代,体现园区作为产业组织者的独特价值。

楼琦总经理
上海市医疗保障局代表分享了“完善多元支付机制、促进创新药械发展的上海探索”。面对创新药企的诉求反映和医保支付的管理刚性、商业健康险领域存在不足等问题,基于国际经验和政策对发展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要求,商业保险未来需要在定位、产品、能力、监管方面努力。上海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探索构建社商合作下的多元支付机制,包括医保侧、商业保险侧、供给侧、需求侧、数字赋能等方面的一系列具体政策和实践。

上海市医疗保障局代表
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代表的分享主题为“新形势下推动中欧科教合作的思路与实践”。她指出,世界科技创新发展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新形势下国际科技合作更加服务于战略目的,科技外交活动更加活跃。欧洲是我国重要的科技创新战略合作伙伴,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对欧合作。中欧科技创新合作存在一些风险和挑战,也探索出许多成功的实践案例,未来将在世界性科学难题、应对全球性挑战、新技术新应用场景等方面进一步开放合作。

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代表
在下午的主题分享环节,姚岚分享了题为“全民健康时代院外医疗服务发展及资源配置”的演讲。她首先介绍了院外医疗服务市场的现实问题和政策背景,不同国家院外服务模式和筹资,以及我国不同地区的探索,随后分享了院外服务的创新发展,包括智能化家庭病床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数字技术赋能等。未来,应鼓励公立医院引领院内外综合服务,构建公私合作下区域化的院外服务基础设施、服务内容与筹资模式,多元化院外健康服务与多层次健康保险融合发展,转变服务模式助力医疗健康产业创新发展。

姚岚院长
苏颖的演讲主题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实践探索 ”,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作为中部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卫健委委属医院,在医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的做法,包括科技创新转化组织、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转化医学相关流程等方面,如破“五唯”背景下的科技成果导向、青年医学家论坛、科研门诊等,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排行榜(2022)》中,该医院已位列综合榜单第6位、发明申请量第2位、专利授权量第1位。

苏颖教授
李济宇的分享主题为“医疗器械创新成果管理与转化时间研究与体会”。他指出,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要以创新促进发展,经济支撑创新,基于其对自主知识产权价值以及各方利益博弈、知识产权服务等方面的思考,以及个人和团队从医学研究者、成果创造管理者、成果管理研究者、成果转化实践者的工作角色演进中的相关工作实践和取得的成绩,提出了提升临床诊疗领域自主知识产权价值的解决思路和良性模式。

李济宇副院长
周伊的演讲主题为“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分享”。他首先回顾了近期医疗行业二级市场表现,指出当前医疗产业投资面临一级市场投融资遇冷,IPO审核收紧、上市周期延长、总募资额缩水,港股破发频出、价值体系重塑,医改和集采政策压力大等挑战。在此背景下,深创投在医疗健康领域采取了抓住行业龙头、做系统性布局、拓宽退出渠道的投资策略,并分享了代表性成功案例。

周伊总经理
郝一鸣分享了“数字中国战略下的医药行业新趋势与新机遇”。他指出,数据和AI 将对医药产业带来巨大变革,转变已在不同领域发生,如患者就医购药习惯已发生深刻转变,药企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转变,未来的商业模式一定是数据驱动的。基于患者需求,拜耳正在建立数字化商业模式,对外建立广泛的合作生态,内部打造数据驱动的智能运营模型。

郝一鸣副总裁
圆桌讨论环节由周东生教授主持,姚岚、苏颖、周伊、郝一鸣参加了讨论,与现场参会嘉宾就科技成果转化的挑战和改进方向、如何构建面向消费者的健康生活模式、院外服务的合作机会、公私合作的模式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

圆桌讨论
最后,布安瑞教授总结道,在推动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有政策的扶持、园区的组织,以及医疗机构、企业和投资机构促进医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在今天的讨论中,我们看到了很多成功的实践和未来机会。至此,2023年度第四场中欧卫生政策圆桌会议圆满结束。与会嘉宾均对会议的内容高度与深度、社会价值以及组织筹办表示一致认可,并期待2024年度中欧卫生政策圆桌会议的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