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秩初心,教育是永恒的追问 | 院长家书
亲爱的中欧同仁、校友、朋友们:
见信如晤!
碧云舒卷收夏色,红枫摇曳动秋声。在金色九月,我们迎来了第40个中国教师节,祝全体中欧教授和所有教育界同仁节日快乐!
每年的今天,我们都会以家书的形式向教授们表达问候,致以感念、共勉前程。对中欧而言,今年是特别的一年,再过一个多月,我们就将迎来建院30周年庆典,追溯时光的脚步,回到中欧梦想起航的原点,重温学院的辉煌历程,并再次叩问管理教育的初心与使命。
我们看不见时间,但可以感受时间的力量。历史没有答案,但提供了创造奇迹的条件。30年前,作为中国教育领域改革开放的大胆尝试、管理教育界国际合作的先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正式创立。30年来,从一地办学到拥有全球三洲五地校园,从传播西方管理经典到创造中国管理新知,从依靠访问教授到打造出一支名师荟萃的全职教授队伍,从籍籍无名到在全球16500余所商学院中脱颖而出,中欧闯出了一条扎根中国的国际化发展之路,成长为中国与欧洲乃至世界沟通的桥梁,建立起全球管理教育界一张闪亮的中国品牌。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中欧30年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一支名师荟萃、融贯中西的教授队伍。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流商学院的本质是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这是建院伊始学院领导层就坚定的信念。然而,这谈何容易!首先,中欧当时在全球管理教育界还籍籍无名,中国内地在全球管理教育中的影响力也尚未凸显;同时,一流教授是全球商学院都虚位以待、竞相争夺的稀缺资源。另外,由于文化、语言、社会环境和其他方面均存在差异,外国教授来华工作要经历很长的调整和适应期,教学环境、子女就学、配偶就业、业余生活甚至税率等,都会对国际教授的聘用产生很大影响。
迎难而上,百折不回。学院决定,无论如何艰难,必须建立一支自己的全职教授队伍。学院老院长们充分通过自己的社交网络,说服认识的优秀教授加入中欧;学院领导也多次去往国外,拜访当地著名商学院的教授,动之以情、感之以诚,邀其到中欧任教,不放过任何一丝希望。过程虽然艰苦,但学院对教授的招聘始终是高标准、严要求:首要条件是必须具有国际知名学府经济或管理领域博士学位,拥有在全球一流商学院多年执教经验,并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过论文。同时,还要求在相关领域从事过多年有关中国问题的研究。
正是在这样困难的起点下,经过30年的厚积深植,如今,学院建成了一支由120位海内外知名学者组成的世界级教授队伍。他们中有中国经济改革的参与者,有深具全球影响力的前政要,有学贯中西的经济学者,有理论功底深厚兼备实战经验的金融学者和管理学者。他们博闻善教、扎根中国,将世界最前沿的管理思想与中国的管理实践相融合,不断夯实中欧的“中国深度”和“全球广度”,推动中欧这艘轮渡驶过万水千山。
在研究中,他们刮摩淬励、著述颇丰。2003年至今,中欧全职教授已出版300多本书籍和专著,在权威期刊上发表了400多篇论文,在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的商业经管领域,中欧教授上榜人数连续10年位居国内各院校之首;他们凭借卓越的研究实力,融世界之博大,合本土之精深,究经典之深邃,领商业之前沿,持续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支撑。
在教学中,他们孜孜不倦、润物无声,擅长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他们运用案例教学、实境教学,传授如何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他们融合拓展中国与世界的商业前沿洞见,帮助学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他们长期传播“商业向善”的价值观,帮助学生从一名管理者成长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领导者。
当前,世界格局纷繁复杂,前沿科技日新月异,“乱花渐欲迷人眼”,企业家对未来的疑问和不确定感在不断增强。我们在和中欧的企业家校友沟通过程中,能深切地感受到,他们对管理教育的要求和期待与以往相比已截然不同。他们带着问题而来,希望找到关于未来的答案。商学院如何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如何帮助他们穿越当前的迷雾与挑战?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全球视野的商业领袖?这是萦绕我们心头的问题。
管理教育总在回答发展之需和时代之问,而中欧以“认真、创新、追求卓越”的态度作答。在我们看来,中欧要致力于成为前沿思想的发源地、优秀人才的集聚地、传播中国商业思想和管理智慧的主阵地。为此,中欧将继续倡导全球化发展理念,为中国与欧洲和世界的深度交融发展搭建平台;继续强化“中国深度、全球广度”的特色,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继续推进“八大战略”,全力提升学院的品牌美誉度和全球影响力;继续加强学科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对接,加强新商科建设;继续践行ESG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商界领导者。
诚如斯图尔特·克雷纳在《管理百年》中所言:管理没有最终的答案,只有永恒的追问。管理教育亦然。三十年栉风沐雨、砥砺求索,我们对自身使命知之愈明,对前进方向行之愈笃。我们憧憬山海阔远,前程璀璨;但也深谙,疾风劲浪,在所难免。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中欧教授队伍的高才硕学和全体中欧人的实干笃行,是我们确定的信心和底气。让我们继续携手,带着新的历史使命出发,为中欧的未来创造新的辉煌,为中国和全球管理教育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为中国与全球经济社会的繁荣谱写新的篇章!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院长 汪泓 欧方院长 杜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