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首届颠覆性技术创新论坛在北京校区圆满落幕
8月19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首届颠覆性技术创新论坛在中欧北京校区举行,论坛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高管教育、中欧校友前沿技术转化协会联合主办,并得到中欧校友前沿技术转化协会战略合作伙伴卡尔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的支持。本次论坛线上进行同步直播。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空前密集和活跃,世界科技强国和产业巨头都在加大科研投入,寄望于通过颠覆性技术创新,引领新一轮经济繁荣。在此背景下,本次论坛邀请了五位海内外颠覆性技术知名专家,以“拥抱变革,集智未来,世纪危机下的颠覆性技术创新”为主题做专题报告,并展开圆桌讨论。

图: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高管教育李剑青主任致开幕辞
中欧高管教育课程部行政主任李剑青致开幕辞。她表示,本次论坛旨在聚焦前沿技术,包括国内外颠覆性技术和基础研究,汇集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实现跨界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她强调,前沿技术(包含颠覆性技术)转化在国际上是个热点,在国内是个难点,难就难在生态。“中欧高管教育愿积极携手中欧校友前沿技术转化协会,搭建前沿技术生态圈,推动前沿技术转化。”

图:王中林院士做《从“0-1”的原创科学到“1-100“的技术革命》的专题报告
在接下来的主题分享环节,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王中林院士首先作了题为“从‘0-1’的原创科学到‘1-100’的技术革命”的专题报告。他回顾了各个历史节点颠覆性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同时介绍了自己如何开创摩擦纳米发电机、建立纳米能源学科,并将相关科学领域的研究延展到现实产业中,包括微纳医疗健康与环保产业,自供能安防监测产业,微纳能源与蓝色能源产业,自驱动传感产业,压电(光)电子半导体产业等的历程。

图:中微达信董事长曾耿华做“量子计算机时代的序幕正在拉开”的专题报告
紧接着,中微达信董事长曾耿华作专题分享。他介绍了量子计算的源起和原理,以及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他指出,因为摩尔定律逐渐走向极限、经典计算机走入超算瓶颈,加上全球数据量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呈现爆发式增长,所以现在算力无法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应对经典计算无法解决的算力,量子计算提供了颠覆性的实现手段。

图:北京颠覆性技术创新基金首席顾问才让做“颠覆创新引领未来,变革前行基业长青”的专题报告
最后一位专题分享的嘉宾是来自北京颠覆性技术创新基金首席顾问才让,他从国家颠覆性技术创投布局的角度,介绍了创新技术与金融的结合模式,同时分享了颠覆性技术国家专项创新基金的特点及其设立的意义。

图:圆桌对话:“拥抱变革,集智未来”
论坛最后的圆桌对话环节由中欧荣誉退休教授张逸民主持。蔡司医疗高级市场经理谭俊锋首先介绍了卡尔蔡司公司发展历程中的“三个坚持”,即坚持做领先的前沿科学、坚持做最精准和最高品质、坚持做负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
中国工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院颠覆性技术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曹晓阳则分享了大颠覆创新与小颠覆创新的特征和影响,小颠覆创新是在一个行业技术轨道内的创新或者颠覆,这类技术的来源是多样的,有很多偶然性和不确定性。而大颠覆是定义时代的创新,会波及到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每一个组织,需要重点关注。
近期,人工智能在全社会引起了高度关注。张逸民教授与嘉宾们讨论了人工智能的创新型商业应用。嘉宾就汽车产业、药品研发和医疗产业、水处理产业、新能源产业、食品加工产业和养老产业可如何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展开了分享和讨论。
另外,在论坛上,中欧高管教育课程部北京校区公开课招生负责人刘伟对学院近况和高管教育的课程做了详细的介绍。

图:高管教育课程部北京校区公开课招生负责人刘伟做详细介绍

图:协会部分成员合影
中欧校友前沿技术转化协会成立于2021年,由一群追求真理、热爱自然科学、熟悉科技成果转化的校友发起。该协会汇集中欧企业力量,发挥中欧企业家精神及国际化优势,旨在实现科技与商业的结合,以科技赋能引领产业发展。协会总部位于北京,并设有上海分会。
协会成立至今,多次支持学校在全球CEO等课程开设科技话题、颠覆性技术话题内容。协会旨在汇集科学界、企业界和政府等各界力量,推进开拓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关注原理-样机早期技术,创建多种后期退出机制,打造一个闭环的前沿技术转化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