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05月11日
新华财经:“沪上金融家公开课”在中欧开讲,40余位金融大咖参加
5月10日-11日,“沪上金融家公开课”在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行。新华社副社长兼秘书长刘正荣,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李铭俊致辞。原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屠光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原院长、教授朱晓明等授课。公开课汇集业内顶尖金融科技专家,聚焦数字经济时代金融行业思维变革及模式创新,40余位历届“沪上金融家”参加。
延伸阅读一
屠光绍:科技渗透变革资管行业生态
10日至11日,“沪上金融家公开课”暨“数字金融·金融科技”学科建设研讨讲坛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行。原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屠光绍在公开课上表示,科技已经改变了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的生态,包括行业监管、风险挑战、组织运营、投研智能、营销渠道、产品工具、竞争格局、资管业态等。科技渗透给资产管理行业带来一系列的变革,从而促进资产管理行业进一步发展。
“靠科技的支撑,资管机构可以去发掘更加细分的市场,细分龙头的错位竞争也呈现了非常积极的态势。”屠光绍说。
屠光绍认为,当前金融科技有四大支柱,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金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资产管理行业产生了九大影响。
一是催生了资产管理的业态。首先是科技巨头侵入带来新业态,比如阿里巴巴、腾讯都以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做资产管理业务。其次,新兴初创资管科技公司带来新业态。此外,大型资管机构变革带来新业态。
二是重构了资管行业竞争格局。包括科技巨头的跨界竞争、分销巨头的转型竞争、资管巨头的垄断竞争、细分龙头的错位竞争。目前全球前50家资管巨头的集中度已经达到50%以上,前100家的集中度达到80%。这个集中度、垄断竞争都是靠科技的手段实现。
三是扩展了市场营销渠道。传统渠道成本高,新技术显著提升效率,汇集海量客户和大数据;新渠道促使资管行业服务更普惠,对象更广泛,成本更便宜。
四是丰富了资管产品和工具。首先,标准化产品快速普及;其次,新技术促进新产品诞生;第三,个性化投资产品涌现;第四,新投资工具得到运用,例如高频交易、算法交易等投资工具都是要通过科技来支撑。
五是促进了资管投研智能化。数据来源更加广泛,另类数据分析能力增强,例如利用AI获取市场情绪、卫星影像等另类数据;利用AI、云计算进行大数据分析。同时,将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投研结合,方法模型和经验得以迭代创新。
六是推动了组织和运营管理变革。首先,带动业务变革,促使聚焦优势和创新转型发展,寻找新模式,理顺产品线,优化空间布局。其次,带动组织运营变革,使资管机构内部实现集中化和自动化,组织扁平化,大幅提升效率。此外,推动人力资源布局优化,使得传统岗位去人工化,具备核心投研分析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的人才受到重视。
七是带来了投资风险新挑战。首先,需面对科技相关风险,包括信息安全、隐私泄露、人工智能被用于网络攻击等。其次,需处理隐蔽的风险,比如暗箱效应,科技和设备不稳定性,模型及参数错误等。第三,需关注传染性风险。跨界、跨地域和跨市场融合带来的传染性上升,策略同质性增加。
八是提出了资管行业监管新要求。因为行业业态、竞争格局、资产管理机构自身管理行为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对监管提出了新要求。在监管方面应坚持一致性原则,加强协同监管,防止监管套利,同时建立动态风险预警机制,发展金融监管科技。
九是改变了资管行业生态环境。包括行业监管、风险挑战、组织运营、投研智能、营销渠道、产品工具、竞争格局、资管业态等。
“沪上金融家公开课”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举办,碧桂园全程支持。公开课汇集业内顶尖金融科技专家,聚焦数字经济时代金融行业思维变革及模式创新,面向“沪上金融家”历届获奖者授课,打造适应时代需要、服务国家战略的高端系列课程。(王淑娟 唐雪恋)
延伸阅读二
李铭俊:持续关注金融行业创新与变革 不断输出人才智力支持
10日至11日,“沪上金融家公开课”暨“数字金融·金融科技”学科建设研讨讲坛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李铭俊博士在致辞中表示,未来学院将持续关注新形势下金融行业的创新与变革,拓展前沿研究,不断输出适应时代需要、服务国家战略的智力支持。
李铭俊表示,金融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金融业迎来了历史发展机遇。上海始终走在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前沿,更是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他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仅要打造市场体系,优化市场发展环境,同时也需要金融人才的支持。
“沪上金融家”项目已经连续评选了八届,积累了一大批优秀的金融高端人才,对增强上海金融软实力,营造上海金融文化氛围产生了积极影响。
李铭俊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很荣幸为该项目提供学术支持,并与“沪上金融家”评选组委会联合开设此次公开课。将持续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打造高层次的金融管理人才交流平台,贡献学院的力量。
他介绍,作为一所扎根中国大地的亚洲领先、世界一流的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一直十分重视深耕金融领域。早在2007年学院就创立了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依托上海市的有利条件,致力于为金融企业、金融监管部门、立法机构提供一流的研究、咨询和培训业务。2011年学院开设了金融MBA课程,为金融机构与其他行业从事与金融财务相关的中层管理人士提供金融和管理的课程。
在谈及办学目标时,李铭俊表示,希望培养能够将金融之术与管理之道融会贯通的未来领导者。并积极与海外学者、政要、商界代表探讨金融科技最新发展趋势以及合作机会。
“沪上金融家公开课”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举办,碧桂园全程支持。公开课汇集业内顶尖金融科技专家,聚焦数字经济时代金融行业思维变革及模式创新,面向“沪上金融家”历届获奖者授课,打造适应时代需要、服务国家战略的高端系列课程。
延伸阅读三
朱晓明:推动数字经济“1+10”研究正当其时
10日至11日,“沪上金融家公开课”暨“数字金融·金融科技”学科建设研讨讲坛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原院长、教授朱晓明认为,目前人类已经进入数字经济和智能经济时代,必须从数字经济的十种形态入手,推动数字经济“1+10”研究。
朱晓明指出,目前,全球都对数字经济发展给予高度关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数字经济排名第二的经济体。根据国家网信办近日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8)》,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4.8%。
朱晓明认为,人类已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阶段,正在步入数字经济和智能经济时代。历史上重大理论成果往往出现在产业革命之前,并对实践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在数字经济时代,金融科技(Fintech)、智慧医疗等产业发展方兴未艾,业界已经超前学界,迫切需要推动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的理论研究。
朱晓明说,研究数字经济,必须包括近几十年出现的十种新经济形态:数据经济、服务经济、平台经济、物联经济、共享经济、产消者经济、长尾经济、普惠经济、协同经济、智能经济,推动数字经济“1+10”研究。
“沪上金融家公开课”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举办,碧桂园全程支持。“沪上金融家公开课”汇集业内顶尖金融科技专家,聚焦数字经济时代金融行业思维变革及模式创新,面向“沪上金融家”历届获奖者授课,打造适应时代需要、服务国家战略的高端系列课程。(唐西均)
延伸阅读四
曹实:金融科技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
10日至11日,“沪上金融家公开课”暨“数字金融·金融科技”学科建设研讨讲坛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行。CFA亚太区研究总监曹实在演讲中表示,金融业靠人才,金融科技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
首先,基础金融业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阶段。到目前为止,金融科技的成功经验多数在传统金融行业不发达的地区或领域。例如,印度在小额信贷和移动支付方面进行了较多投入,几大银行积极推进金融与科技结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金融科技生态体系。
其次,金融业和高科技产业强强联合阶段。资管智能化正逐步深入产业,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已经深刻影响了金融业生态。当前,机构之间强强联合已经成为趋势。未来,金融人才和数据科学人才间的强强联合将成为金融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最后,高端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阶段。优势人机团队必将取代劣势人机团队,人工智能的辅助为推动金融科技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行业人才有限、流动性强,金融业应抓住时机,着力培养一批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高端金融科技人才,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曹实说。
“沪上金融家公开课”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举办,碧桂园全程支持。公开课汇集业内顶尖金融科技专家,聚焦数字经济时代金融行业思维变革及模式创新,面向“沪上金融家”历届获奖者授课,打造适应时代需要、服务国家战略的高端系列课程。(曹梓骞)
延伸阅读五
顾建忠:用科技手段挖掘小微金融服务宝藏
10日至11日,“沪上金融家公开课”暨“数字金融·金融科技”学科建设研讨讲坛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行。上海农商行行长顾建忠在公开课上表示,上海农商行的普惠金融业务有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三个特征。目标是未来3年内向民营、小微企业投放信贷额度不少于2000亿元,重点培育支持100家科技型小企业,召开100场民营企业金融需求对接会。
顾建忠介绍,全国农商行的资产总额合计有36万亿元,其中上海农商行的总资产是8000多亿元。上海农商行的普惠金融业务主要涵盖三农、小微、科创三个领域,2018年上海农商行的小微企业业务贡献公司条线净收入22亿元,收入贡献占比达到55%。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上海农商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近1300亿元,占全行对公贷款余额52%,为近1.2万户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直接或间接帮助企业带动就业近10万人。涉农贷款规模476亿元,是上海全市涉农贷款市场份额最高的商业银行,占比近三成。
“小微金融很多银行是不想做、做不了,因为成本太高、风险太大,没有科技手段的话不可持续。”顾建忠指出,小微金融服务获客难、信息不对称、征信成本高、信用状况差,这些靠金融科技的手段可以很好解决。“里面可能是一个宝藏,我们要开发出来。企业贷款中有一个数字是派生存款率,我们小微企业日均返存率达到24%,高于1亿元以上大额贷款客户的12%,这很好证明了长尾客户的重要性。”
顾建忠透露,上海农商行将上线消费贷款CROS系统,将是全上海首创。该系统的精准画像有几百个维度,反欺诈技术也全面应用,而且迭代速度会很快。“未来我们50万元以下的贷款基本上会实现全线上化,50万-300万的2/3线上化,300万-1000万的1/3线上化,1000万以上的线下。”
顾建忠表示,上海农商行普惠金融布局要做的首先是人才储备,未来要招的人一半是技术人员,一半是风控人员。其次是强化自身IT体系,外部则强化与专业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三是挖掘长尾用户。四是准备5亿-10亿的基金专门投金融科技公司。
“沪上金融家公开课”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举办,碧桂园全程支持。公开课汇集业内顶尖金融科技专家,聚焦数字经济时代金融行业思维变革及模式创新,面向“沪上金融家”历届获奖者授课,打造适应时代需要、服务国家战略的高端系列课程。(王淑娟)
新华财经报道详情:
https://mp.weixin.qq.com/s/SP9WPAjKjlFZQwy-aacC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