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斌:区域性合作有利于中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采访嘉宾简介
许斌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吴敬琏经济学教席教授、副教务长。许斌着重研究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跨国企业在中国的战略,以及新兴市场的贸易和金融问题,其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国内知名刊物。
“在短期内总体资产价格的泡沫有所膨胀,股市、房市将总体朝上。其次,虽然资产价格呈现总体朝上的趋势,但其上下波动范围同样远超过去所有正常年份,出现经济风险的可能性将扩大”。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吴敬琏经济学教席教授,副教务长许斌博士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建议,投资者应当注意分散投资,规避投资风险并走专业化投资方向。
许斌在专访中表示,经济的长期增长并不是靠印钞票就可以拉动的,而是靠资源、技术以及制度共同推动。他建议,不论是学者、媒体还是社会各界,都应以积极的方式表达对中国经济未来的憧憬,帮助全世界认识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人民实现美好生活,为世界带来发展。
调动全社会资源积极性是经济发展的关键点之一
南都:许博士,你此前提及,经济的长期增长并不是靠印钞票就可以拉动的,而是靠资源、技术以及制度共同推动的。那么,要实现中国经济长期高质量发展,目前在资源、技术以及制度三个方面如何抓住机遇和面对挑战?
许斌:中长期经济趋势,由资源投入、资源质量以及资源有效配置来决定。展望未来15年,中国在人才资源上具有独特优势,新生代的受教育程度、创业创新精神、对世界的理解等方面都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新生代的发展将是中国经济发展可依靠的资源之一。
如何充分利用资源?这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如何运用先进技术,比如充分发挥我国人工智能技术、5G基础设施、新能源技术等国际领先的技术资源,这将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亮点。二是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与我国改革开放密不可分。继续深化改革,调动全社会资源积极性,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点之一。
当然,在坚定长期发展信心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国家经济往往会有周期性的波动,或者遭遇负面冲击的风险。我们无法预测未来将迎来哪些风浪,无论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还是实体经济改革中可能面临的资产价格震荡,抑或是可能面临的全球性金融风险等,都需要我们做好应对中短期风险的准备。在经济基本面向好的情况下,扎实防控风险工作,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南都:中国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逆势增长2.3%。从2020年的成绩单来看,我们如何确保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在您看来,如何理解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许斌:中国作为全球唯一保持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的确来之不易。但是,即便受到疫情的强冲击,中国逆势增长2.3%,这仍偏离中国经济的趋势线,我们还是要将眼光投向长期持续性增长。
在宏观经济学当中,预期扮演了非常关键的角色。当看好中国经济的情绪占多数,中国经济向好的概率将上涨。
过去40年,中国经济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除了拥有优质劳动力、资本资源、吸收先进技术、通过改革开放等政策对资源配置合理优化等因素外,中国还为全世界讲述动人的中国故事——中国人民实事求是,从基础做起。中国人民吃苦耐劳、市场潜力庞大。对于全球而言,这显然具有吸引力,资本自然向中国流动。
当前,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各个领域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中国的角色变化也意味着我们应开启新的中国故事——在国际,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各国的合作共赢;在国内,中国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减少过去高速增长所带来的部分经济扭曲,更加平衡各方面之间的利益,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所以,我认为最为关键的是,不论是学者、媒体还是社会各界,都应以积极的方式表达对中国经济未来的憧憬,帮助全世界认识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人民实现美好生活,为世界带来发展。
南都:今年美国政治、经济发生了一些变化,这对世界经济有何影响?
许斌:中美同为世界两大超级经济体,中美竞争与合作并存。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新发展机会。同时,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等多个国际性问题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包括欧洲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有与中国合作的意愿,合作的趋势将会令美国感受到压力。另一方面,美国在新总统任期内,将改善与欧洲、日本、加拿大等双边关系,这间接地有助于改善中美关系,促进全球经济走向多边合作。
南都:从央行四季度调查问卷来看,企业家、银行家调查问卷各项指数不同程度超过去年同期水平,但居民消费意愿下降,储蓄意愿上升。您对此怎么看?
许斌: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之下,中小企业与家庭对于未来前景的不确定性更为谨慎。他们在短期内相对较为悲观,因此增加预防性储蓄,这显然符合预期设想。
过去,中国抓住全球化发展趋势,“以外循环为主”拉动经济增长,通过高储蓄带动中国高投资、中国经济高增长。然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全球政治格局以及经济状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不可能再依靠“以外循环为主”的发展策略。转向“以内循环为主”,这是必然趋势。新冠肺炎疫情亦为“路径转变”带来一定的正面影响。
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在转变过程中,我们仍面临挑战。短期内,我们仍难以摆脱以投资为主的驱动发展模式,而在推动消费驱动发展的过程中,培育消费意愿、降低储蓄意愿、提升消费者安全感,这仍然需要培育周期。在未来5-10年内,我们仍需做好思想准备,在推动“内循环”发展过程中或将遇到某些挑战。
这些短期因素将会消退。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更重要的因素是中国的老百姓是否对未来经济持有稳定的信心。未来,推动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化,让普通老百姓能够从收入当中拿出更大比例来改善生活质量,使相对贫穷的人有足够可支配收入,既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向,也是推动“内循环”发展的关键点。
南都:今年,我国央行货币政策走向如何?
许斌:实际上,本次疫情对中国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跟中低收入家庭造成较大的影响,需要我们在财政政策上通过救助金、减免税费、发放消费券等形式给予支持。同时,货币政策亦需要配合财政政策提供相应的流动性。在经济下行周期中,我们有必要通过“小步快跑”的方式增加流动性,但绝非“大水漫灌”。
此外,由于全球经济处于低谷,国际收支方面所造成的影响也需要我国央行调整相应的货币政策。特别是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货币政策不仅需要考虑国内经济状况,也需要考虑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国际收支变化。在我国收支顺差的情况下,将造成部分被动性货币的发行。
不过,由于过去半年内人民币升值幅度较为明显,已有效抵消该因素的影响。但总体而言,国内仍需作出相应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符合当前经济现状。
通过区域性合作实现间接的全球化是一种出路
南都:近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地区签订多个贸易合作协议,这释放了哪些信号?
许斌:中国经济现在处于一个“双转型”阶段,无论是供给侧还是需求侧都需要转型。
在供给侧,我们要从以高投资驱动的数量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向以高创新驱动的质量型增长模式;在需求侧,我们要从以高出口为标志的外循环主导模式,转向以高国内消费为标志的内循环主导模式。
这意味着,走以内循环为主的发展道路将成为发展重点,但“外循环”依然可以做出亮点。特别是“内循环”在中短期发展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难度,内外循环“两条腿”都需要积极向前走。
在世界“逆全球化”盛行的阶段,如何继续用外循环这条腿来走路,需要创新思维。通过区域性合作实现间接的全球化是一种出路。去年四季度,中国与其他14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而且中国与日本首次达成双边关税减让安排,这是巨大的突破。
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中国与欧盟“压哨”完成了中欧投资协定的谈判。随着这场耗时7年之久、多达35轮的谈判落幕,中欧深化经贸合作也迎来了新开端。
“股市、房市将总体向上走”
南都:2020年,海外资金对中国的关注度非常高,中国已经成为了投资最佳的标的之一。这种趋势会不会延续一个较长的时间,会否推高中国资产价格?同时对于国民财富增长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许斌:中国经济的根本力量来自于人民。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也是带动中国经济长久成长的根本,同时亦是资金流入中国的重要原因。
中国更早地稳定疫情、复工复产更早地落实,与海外形势相比具有不对称性。所以资金的短期流入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有没有对中国经济的长期看好。我们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让所有经济主体尤其是民营经济释放活力,进一步完善法律保障、保护知识产权,自上而下地形成制度建设、文化认知以及舆论宣传,不仅能够长期吸引国外的资金,而且更重要的是促使国内的资源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时间较长,对全球经济打击较大,因此世界各国央行普遍采取量化宽松的政策。通过增加货币挽救经济局面,走出经济低谷,这符合主流的经济学原理。但是,另一方面,仅仅通过央行“放水”是不够的,这正如人一感冒就打抗生素,免疫力自然会有所下降,我们应当避免走入这样的陷阱。
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方面,我认为,首先,在短期内总体资产价格的泡沫有所膨胀,股市、房市将总体朝上。其次,出现经济风险的可能性将扩大。虽然资产价格呈现总体朝上的趋势,但其上下波动范围同样远超过去所有正常年份。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应当注意分散投资,规避投资风险并走专业化投资方向。
服务业及中高端制造业成FDI关注点
南都: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环境之下,跨国企业在中国的战略将出现哪些新趋势、新动向?
许斌:西方企业更多的是以市场为主导,来对中国市场进行考量。中国对于全球企业与资本而言具有不可抵抗的吸引力。我认为,在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将会有更多符合中国经济阶段的外国企业到中国分享未来经济的成长。
我们能够从外企搬迁入驻的趋势窥探中国经济发展的轨迹,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过去追逐“劳动力红利”、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外企逐渐撤资,而像特斯拉等走在行业前沿的外企纷纷到中国投资,进一步吸引高端外企来华。西方企业在来华投资建厂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其所代表的人群对中国的好感,进一步影响西方社会重新认识中国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公开数据,在极为不平凡的2020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达到1630亿美元。外资流入规模再创新高,吸收外资全球占比19%,成为全球最大的外资流入国。
南都:这些FDI对于中国的关注是否更多侧重于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业?
许斌:在中国转型升级过程中,服务业占比显著超越制造业,成为占比最高的产业。不过,服务业仍是中国短板之一。中国作为国际收支与货物贸易的顺差国,却是服务贸易的逆差国。而且服务贸易的逆差逐年呈上升趋势,这说明我们对于高质量的教育、医疗、金融等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在消费的领域中,消费升级趋势和消费分层特征共同存在,而且在每个消费层次中均呈现升级趋向。
这亟须我国在内循环为主导的发展道路上,进一步提升服务业质量,并通过金融开放等政策吸引更多投资服务业的外资进入中国。此外,中高端制造业也将是FDI的关注重点。
南都:中国继续扩大金融市场开放,取消QFII和RQFII的投资额度限制,对于我国高质量发展而言,具有哪些影响?
许斌:中国受益于全球化进程,应与世界分享中国经济硕果,包括在金融领域更加开放,让外国投资者更容易、更便捷地投资中国股票、债券等金融市场以及仍有资本管制的领域,这与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相一致。
同时,走内循环为主的发展道路势必降低居民储蓄比例,而储蓄减少将影响供给侧投资,不利于中长期发展。在降低居民储蓄比例,增加消费意愿的同时,吸引国外金融资本,加大国外资金在中国的投资比重将是解决办法之一。
此外,从金融角度来说,目前中国经济过分依赖银行间接投资。未来,在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过程中,我们可引进国外资金,增加直接投资比重,促进中国股票、债券等金融市场发展并成为中国企业重要的融资工具之一。我们在提高金融风险意识的同时,敢于金融开放、善于金融开放,让中国金融行业在市场化的环境中获得足够的成长以及开放度。
采写:南都记者 许爽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