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今宇:马斯克引发的ESG争议,评级的价值、局限与企业的应对之道
近日,特斯拉CEO马斯克和ESG “杠”上了,从今年3月8日开始,马斯克对ESG的评价从“扭曲到疯狂”升级到“魔鬼的化身”。5月18日,针对特斯拉被标普从ESG 500指数剔除一事,马斯克更是表示“ESG是个骗局,它已被虚伪的社会正义战士武器化”。
马斯克的发言成功引发了社会关于ESG的讨论,国内外诸多媒体都非常关注此事,尤其是对于ESG体系的有效性、客观性和透明度的讨论。GreenBiz(美国一家专注于绿色经济的媒体)的主席Joel Makower连续发表了三篇文章,详细论述ESG评级的是与非;商道纵横的总经理郭沛源博士也两度发文,认为“ESG评级不完美,但不可或缺”。
ESG体系包括披露、评级和投资三个组成部分,马斯克炮轰的主要是评级部分。那么,ESG评级到底在评什么?它是评给谁看的?而企业又应该如何对待ESG评级?在作者看来,指责ESG的马斯克,反而是ESG评级的“最佳推销员”。
ESG评级到底在评什么?
简而言之,目前主要评的是风险。
ESG评级评估的是被评企业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所面临的风险和管理这些风险的能力,涉及环保合规、客户权益、劳动保护、社区关系等诸多具体领域。如果企业有完整的体系和扎实的举措来降低这些风险,ESG评级自然不会太差。
全球五大ESG评级机构使用的评级与信用评级中使用的字母等级(如AAA、A、BB、CCC 等)或学校中使用的成绩等级(如A-、B、C+ 等)相类似。某种程度来说,ESG评分与信用等级在形式上的类似,也反映了两者所具备的衡量风险的作用。此外,也有观点认为两者最终会合二为一,因为ESG风险终将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经营。荷兰独立研究公司Sustainalytics在ESG评级中没有使用字母等级,而是直接给出数字分数,并且明确将之标注为“ESG风险评分”,分数越高,风险越大。
评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先要进行重要性分析,确定哪些指标与被评公司的行业相关;然后进行数据采集,从各种来源收集有关公司的信息;最后要处理原始数据,对众多指标进行加权计算,得出一个整体分数或等级。
鉴于ESG评级的核心是反映企业的风险,评级的指标偏重“除恶”(即减少负面影响)远多于“扬善”(即增加正面贡献)。以明晟(MSCI)为例, 该机构的评级体系总共包括35个关键议题,其中涉及“扬善”的仅有7个,被归类为“环境或社会机会”(environmental or social opportunities)。具体到特斯拉所属的汽车行业,代表“扬善”的“清洁技术领域的机会”(opportunities in clean tech),目前只占总分的13%。这或许与马斯克的期望相去甚远,而且特斯拉的《2021年影响力报告》在开篇就指出——“要想达成世界急需的改变,ESG需要朝衡量对现实世界的影响的方向演进”。
作为一个思想超前又极具情怀的商界领袖,马斯克的诉求有他的合理性和前瞻性。如果 ESG体系最终是为了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扬善”和“除恶”并进,这样也能鼓励企业家们为可持续发展积极寻找出路,而不是仅仅止步于规避风险。同时,ESG评级体系也一直在动态演进,业界也有一些声音建议可以通过增加积极贡献(如绿色能源、普惠产品)的权重来完善ESG评级。可以预期,此次马斯克发声之后,这一进程会加快。
在未来,ESG评级或许可以拆分成两类,一类评对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贡献,另一类评风险。如南方周末开发的善择云平台,主要是监测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领域的风险,评估上市公司相关表现,形成上市公司ESG风险指数和风险等级。扬善”和“除恶”虽相关联却也不尽相同,企业必须两者兼顾。否则,就可能像美国太平洋瓦电公司(PG&E)那样,虽然是绿电方面的佼佼者,却因多次引发加州森林大火而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
ESG评级是评给谁看的?
主要是给投资者、客户和企业自己看的。首先是投资者,包括个人和机构投资者。特别是Z世代,他们对许多环境和社会议题非常关注,希望避免此类风险或投资给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企业或项目。ESG涉及企业多方面的风险,相关信息的收集方式和分析逻辑纷繁复杂,投资者需要一个经过处理的、概括性的指标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虽然未尽完美,但ESG评级满足了这一需求。低ESG评级的公司通常会首先成为被投资者排除的对象。也就是说,某家公司ESG评级的高低,意味着这家公司能否拿到进入投资者下一轮评估的“入场券”,因此公司应避免被评级机构打低分,并尽量在行业内保持有利的位置。
当然,ESG评级只是投资者关注的指标之一,他们(尤其是机构投资者)也会自己分析企业的ESG或可持续发展报告、向监管机构提交的文件和媒体报道等,并通过与公司的直接接触来进行环境和社会方面的风险评估。比如基金管理公司汇添富还自主研发了一个评分体系,由风险监测部门为基金经理提供及时的ESG风险信息。现在已出现一个明显的趋势: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投资人,都会先要求潜在的被投资对象提供ESG报告,否则免谈。这一点业界体会颇深。
其次,客户(特别是跨国企业或机构客户)也可以使用这些评级来评估公司的业务关系及供应链风险。由于全球供应链会面对各种社会、环境方面的敏感议题,跨国企业变得愈发谨慎,也更加看重合作伙伴的ESG评级。事实上,许多为海外公司做供应商的本土企业经常会被要求提供ESG报告,甚至被“邀请”参加一些可持续发展认证(如低碳制造、有机棉花等)。也就是说,ESG相关要求和行动会沿着供应链形成“压力传导”,这一点在碳中和议题上表现得尤其明显。
此外,ESG评级也面向大众。各种ESG评级显示在数十万彭博终端上,也能在评级机构的网站上查阅,求职者、媒体、NGO等都可能将评级作为参考。因此,从打造品牌、吸引人才、掌握行业话语权的角度出发,企业也应重视ESG评级,成为它的积极使用者。
其实,被评企业自身更应关注、研读自己及同业的ESG评级,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风险和机遇。检视自身的经营战略是否符合社会期待或受到环境约束,并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把ESG评级当成一个企业的预警系统,能够帮助企业避免日后更大的麻烦或灾难。从这个角度来看,马斯克除了做ESG的“诤友”之外,也可以把ESG评级作为特斯拉经营的“诤友”,特别是针对拖了这次整体评级后腿的产品安全和劳动管理做出新的部署。
企业该如何对待ESG评级?
应当把ESG评级当成梳理自身、规范经营和降低风险的机会,注重实际作为,而不仅仅是提高分数。ESG评级的初衷是希望促进企业成为资优生,而不是局限在如何“应试”。
ESG涉及经营的方方面面,也关乎企业的长远发展。要想成为资优生,就需要把它提升到战略层次,进行系统的规划和实施。当前,部分企业在ESG行动上经常出现碎片化的状况,官网上的ESG、可持续发展或社会责任的页面要么空无一物,要么只是摆上几张企业做公益、植树或扶贫的照片。企业需要进行系统的布局,并结合自己的主营业务和实际情况逐步实施。
系统的ESG战略规划与实施可以参考下面的“PRO”模型,在定位(positioning)、资源与能力(resources and capability)以及组织(organization)三个方面做好6项主要工作。
识别议题。ESG议题众多,不同行业的关注点也存在很大差异,要想全面了解相关议题并分清主次,重要性评估(materiality assessment)是必做的功课。企业也可以去评级机构(如MSCI)的网站去了解所属行业各项议题的权重,帮助自己“审题”。
设定目标。围绕各类ESG议题设定可行的目标,既包括定性的战略方向,也包括量化的、有时效性的指标(如减排量、工伤率、员工培训时数等)。特别是在碳中和的问题上,要有明确的路线图。
投入资源。人力上,为做好ESG管理,企业或需针对各领域内容设置专岗,这也催生了许多新的职业或工种,如ESG职业经理、碳排放管理员等;还有一些辅助性人员,如数字化、物业管理、合规管理等。财力上,除了自身的投入,企业也可以考虑发行绿色债券(比如小米在2021年发行了4亿美元的30年期优先绿色债券)和接受ESG主题投资。物力上,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特性采用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智能设备等转型升级。当然,企业更要多多借助外力,如行业内或跨行业联盟、绿色初创公司、咨询或专业服务机构、NGO、政府政策等外部支持。
打造优势。寻找环境和社会痛点的解决方案能促进企业创新,打造亮点,为企业开拓面向未来的机会。如总部设在瑞典的SSAB公司在钢铁行业的ESG评级领先,除了管理系统化,他们还特别致力于研发、生产世界上首款无化石燃料钢(fossil-free steel),并获得了沃尔沃等客户的青睐。
明确政策。企业自身为ESG的重点议题订立明晰的政策是将管理制度化、透明化的必要步骤。同时,处理ESG相关议题需要企业遵循一定的国际规范。有了明确的内部政策指引,ESG才有落到实处的可能。
完善架构。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在董事会、管理层、业务和职能部门等各个层级设立专门的ESG委员会或工作组。人员激励上,很多公司也将管理层和员工的部分薪酬跟环境和社会方面的KPI挂钩。
除了上述系统性的建设,在ESG评级的“应试技巧”方面,企业还要注意定期披露相关信息,对ESG 风险和机遇进行实时监测,避免产生重大争议或负面事件。
支撑ESG体系的是一种商业理念,即企业把自身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正面和负面)纳入经营战略。它与企业家个人的价值观密不可分,也被认为带有一定的意识形态色彩,因此从一开始便饱受争议。然而,争议没有让ESG倒下,反而使之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渐成为主流。无论企业是否情愿,都不得不接受来自ESG的审视。而那些完成系统布局、积极“备考”ESG的公司,不仅会越来越受到投资者和客户的青睐,也终将为自己的可持续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全球首富、商界领袖和超级网红,马斯克的言行一直都备受瞩目,而能让他念兹在兹的事情或许不多。可以预见,马斯克的指责不会让ESG评级消失,反而会促进它更加透明、完善和普及。如果有一天,所有企业都将环境、社会及治理的要素内化到自身经营的方方面面,ESG评级也的确不再有存在的必要,这恐怕也是马斯克所乐见的。从实际效果上看,马斯克成功地为ESG博取了媒体版面,引发了媒体和大众对ESG评级体系比以往更加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因此称他为ESG评级的“最佳推销员”也未尝不可。
何今宇,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战略学教授
来源 | 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