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角下的创新领导力”中欧专场举办
12月6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组织的“2023浦东国际人才港论坛”分论坛之“人才发展学术”专场在沪举办。论坛主题为“全球视角下的创新领导力”,聚焦“人才、管理与创新”,分享最前沿的人力资源管理思维和成功实践经验。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张维炯教授担任本场论坛的主持。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横店集团管理学教席教授汪泓的演讲题目是“人才引领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全球科创中心”。她说,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人才是上海的第一资源、最核心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上海科技创新需要金融科技、智能制造、数字经济,集成电路、量子科学等卡脖子技术人才。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
对人才引领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全球科创中心的具体措施,汪泓建议:第一,提升科技创新中心核心竞争力,打造重大产业基地,实现高质量创新从“高产出”向“高价值”的进阶。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提高全球科创中心显示度;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国内领先地位的重大产业基地;支持组建新型创新联合体,完善创新联合体相关政策;更加注重强链补链,增强产业链韧性和弹性;打造富有韧性的创新生态系统。
第二,以具有国际竞争力制度和服务优势吸引高层次海外人才,打造全球科技创新的人才高地。以“个税+融资+团队”政策体系为海外人才提供全方位支持;依托创新创业型国际人才社区集群打造高品质人才生态系统;加大人才资源集聚力度,提供国际一流的制度环境和“类海外”文化环境;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提升文化对人才的吸引力。
第三,以上海的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平台、重大学科、重大任务为牵引集聚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是以“国家重大战略”带动“重大科技创新”;二是“世界级平台”吸引“全球科学家”,打造世界级重大创新平台;三是以“大学科”造就“大师级”科学家;四是以“重大任务”造就“关键人物”。
第四,加快布局新赛道和未来产业,加速“核爆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锻造长板,实现在重点领域的全球领先的整体性优势或部分领域的先发性优势;面向未来科技要补短板,突破“卡脖子”难题;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为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提供“金融动力”。
第五,持续推动上海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加大先行先试力度,尽快推出新一轮重大开放举措;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共建共享全球创新网络;提升国际影响力,通过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活动。
“全球视角下的创新领导力”中欧专场
汪泓表示,浦东打造国际人才港,不仅要将浦东打造成为人才的“聚宝盆”,还要成为人才的“摇篮”。不仅引入人才为上海、浦东的发展贡献智慧,更要输出人才,帮助人才走出上海、走向国际,迈入更广阔的舞台,展现上海、浦东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人才港,全面打赢“人才争夺战”,为浦东和上海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
在主题演讲环节,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领导力教授范悦安指出,在促进公司内部创新方面,有三个因素至关重要:规范制度、人才和领导力。他说:“这不是投资,而是组织文化。员工应该有心理安全感,有动力自由创新和表达,而确信自己不会因此受到惩罚。”范悦安教授补充道,一个运作良好的组织还应该拥有积极和包容的公司文化,并配备正确的规范和系统,以确保不同级别员工之间的顺利沟通。
“全球视角下的创新领导力”的圆桌讨论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教席教授李秀娟表示,在打造全球国际化人才中心的过程中,全球思维的重要性,全球思维就是各体理解并适应全球范围内多元文化观念和实践的能力,也就是有跨文化的能力,包括全球的商业眼光,对多样性开放的态度。在她看来,跨文化团队领导必须有较高的全球认同度,要意识到自己和他人跨文化时,相互之间的文化地位如何,而这种跨文化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来培养的。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教授陈少晦指出,如果数字互联化时代的动因是尽可能减少人的不完美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而“人本”重要的价值是通过人才释放出来资本的力量,其聪明才智和高度执行力。在如今的时代,受时间窗口影响最少的核心竞争就是人力资源,以及其创新能力。只有企业里中每一个员工释放出自己的创新能力,人力资本作为企业核心战略资源才能支持企业的创新战略,让整个企业走在商业竞争的前沿。而理念思维、组织发展、人才体系是支持管理创新的核心。
来源丨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