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AI,5-10年的未来判断

互联网时代,连接创造了价值;人工智能时代,大模型的生成能力将在服务领域创造全新的蓝海。在中欧EMBA新知论坛上,中欧黄生教授对话九合创投创始人王啸(中欧EMBA2006级),对人工智能的下一步里程碑和未来有可能爆发的投资领域,做出了展望和判断。
● ● ●

王啸 中欧EMBA2006
九合创投创始人
我们正迎来一次结构性的变化,就是智能时代的开启。大模型给机器赋予了更高的智能,原来需要人做的事情,有一大部分可以用大模型的智能替代。
现在很多行业都在数字化,下一步是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而且这个趋势不可逆转,谁先智能化,谁就具备了优势。所以这是一次深度的结构性变化,就像互联网开启了信息时代,大模型将开启智能化的新时代。而DeepSeek的出现,让这件事情的可行性和成本同时发生了变化。
大模型的能力上升了,成本下降到非常低,这时候整个大幕拉开了。今天我的分享会围绕大模型的兴起,DeepSeek带来的冲击,以及商业化的机会展开。
现在我们把大模型当工具,比如让它写程序、做PPT,以后它可能会慢慢变成主体。未来公司的团队构成可能是一个主管加10个agent智能体,主管负责管理这些agent员工。我们投的一家公司已经在做这件事,公司的组织结构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物联网概念已经提了十几年,但那些「物」还不具备真正的智能,当人形机器人、家里电器和车都具备了相当程度的智能时,万物智能的时代才真正到来,我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每一波浪潮来临的时候,诞生的公司总市值都呈指数级上升,移动互联网的公司比互联网早期BAT的市值翻了几十倍。万物互联时代的人工智能公司,也许会比上一个时代的公司总市值增加至少10倍以上,而且公司的数量也会继续增多。有幸当这个大潮开始的时候,我们在做科技的早期投资,支持创新者从0到1的发展,做他们最早的投资人。
这波机会始于OpenAI带来的大模型的流行,到近期DeepSeek取得了新突破,不是人去教大模型,而是直接激励它,让AI通过不断尝试与犯错,通过自我反省,寻找最优策略。这次理念突破不仅实现了大模型能力的快速提升和成本的大幅下降,也给国产GPU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DeepSeek打破了美国精心规划的「算力配额」新秩序,行业开始走更高性价比的推理路线,实现AI平权,重塑了全球AI生态。而且DeepSeek走开源路线,把自己的能力开放给全世界。这是一种非常值得敬仰的开源精神,因此有点像安卓系统。因为有了安卓,才有了智能手机过去十几年的快速发展。DeepSeek的突破可能类似于当年的「安卓时刻」,它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基座。大家可以直接在它之上来构建应用,2025年应用层会显著爆发。
我们过去已经投了二三十家跟人工智能相关的公司,有些是SaaS公司,借助大模型能力转型,比如智能销售和客服。我们投资的探迹科技是国内智能销售的领先者,有几万家企业客户,已经接入DeepSeek,帮助销售提高效率。
在AI陪伴、短剧生成、招聘等领域,我们也有布局。我们投资的CreativeFitting是全球化的短剧平台,用AI生成短剧,不需要演员和拍摄,在美国推出的短剧很受欢迎。
人工智能最后会在终端上体现,包括车、手机、眼镜、人形机器人等,都是未来具备智能性的最终载体,所以我们也投了一些机器人和智能硬件的公司。
我们做了一个分析,为什么互联网公司特别厉害?因为他们有高毛利、集中度高、能建立垄断地位。互联网主要做连接,搜索连接人和信息,电商连接人和商品,出行连接人和车。当它们做到相当大的规模之后,连接成本很低,通过广告盈利,毛利率非常高。

大模型的商业化比想象中的更容易。下一步人工智能的公司做的事情是什么?是服务。它要做端到端的交付服务,其毛利率是1-token成本/服务定价。刚开始token成本是非常高的,现在百万token的成本不到1美金,以后甚至不到1元人民币,那么token成本就约等于0了,毛利也就约等于100%。
这样的公司肯定能做大,而且它有闭环。在服务场景中形成的数据闭环和用户习惯能够增强服务能力,数据的飞轮可以形成竞争壁垒和市场占有率,而高毛利可以形成很高的利润。
这是模型生成的价值,而且不需要烧钱,能更快的盈利。比如我们投资的心影随形,做的是基于大模型和AI数字人的情感陪伴应用,成立一年,已经有几百万用户,不仅可以陪伴你打游戏,以后还可以提供情绪价值,做生活规划管理。
另外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下一步非常重要的里程碑。现在的大模型有点像「缸中之脑」,它是放在盒子里的大脑,没有行动和观察世界的能力。如果要让机器人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它必须具备行动能力,进入生活的各种场景里收集数据。未来3到5年,也许机器人就能规模化地进入家庭,而且不会太贵。
我们投资的自变量机器人致力于通过研发具身智能通用大模型,实现通用机器人的落地,他们选择了「大小脑统一的端到端大模型」路线。我认为具身智能的模型很有可能率先在中国实现,因为我们数据收集能力强,成本比国外更低,制造能力也全球领先。
总结而言,大模型已经进入到一个拐点时刻,特别是以DeepSeek作为核心的拐点,中国在算法、工程上还会有更多的创新。一年多前,别人问我中国大模型的发展前景,我说国外不可能限制住我们在技术上的探索,我们的创新性和工程能力是全球领先的。一年之后,DeepSeek充分验证了这个判断。
我们是投早期的,早期投资人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特点,就是乐观,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保持乐观。我们投很多公司都是从只有三五个人的时候开始,我始终对中国科技的发展充满信心。

● ● ●

黄生(左)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教授
副教务长、EMBA课程主任
中欧企业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
黄生:您是做早期投资的,特别是在AI投资这么前沿的领域。随着美元基金的退场,人民币基金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整个AI投资的目前现状是怎样的?你们期待的未来退出方式又是怎样的?
王啸:目前中国投资还是比较集中在科技领域,特别是一级市场。而科技领域最大的一波浪潮,就是大模型带来的人工智能的突破,包括硬件、软件等各种服务,这是目前市场上的亮点。
我们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投资节奏,虽然资本市场IPO存在不确定性,但我们能判断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以及能带来什么商业化机会,这个是确定性的。如果对过去科技领域的发展有相对了解,当看到当下的公司和趋势,就会知道下一步什么公司会出现,能做到什么程度。我过去十几年一直在做这种判断的工作,保持了相对高的准确度。
比如我投的青云科技,我们是它的第一个投资人,我当时就觉得需要有一个公司专门去做云计算,大家都不需要买服务器,直接买服务就好了。而且这种集约化的方式能够节省大量的资源和电力,这就是投资的核心逻辑。后来青云科技在这么激烈竞争的基础设施市场里,成长为一家上市公司。
退出方面,并不是每家公司都适合IPO,但这些公司也是有价值的。并购会逐渐向前发展,我们也通过并购方式退出了几十家公司,帮助被投企业对接并购方。
有些好资产相对便宜,而很多公司的主营业务需要一些新的技术去协同,可能并购后存在乘数效应。哪些公司具备这样的机会?我觉得是用在相对普遍行业中的新技术,能跟原有产业当中的龙头合作,我们也在投这样的公司。
黄生:展望未来,您觉得最有可能爆发的投资领域是什么?
王啸:投资本质上都是对未来做判断,在当下选标的,它需要穿越时间来看,五年后、十年后大概率会有什么事物出现,然后反过来推当前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布局。如果看未来5年甚至10年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场景,我大概有几个判断。
第一,很有可能家里有一台到两台人形机器人,处理一些比扫地难度更高的家务,比如炒菜、做饭、晾衣服,甚至遛狗。
第二,以后我们打交道的可能不是个人,而是AI Agent,比如AI客服、AI家庭医生、AI老师,很多服务都有可能被替代掉。
第三,如果AI模型能力越来越强,算力要求越来越低,目之能及的东西很有可能都具备了一定的智能性。制造等行业都会发生变化,以前要靠人效,通过机器人和AI,不仅解决掉老龄化的问题,而且人均GDP有可能再上一个台阶。如果核聚变也出现突破性进展,「核电+芯片+AI 」将重构社会结构和发展路径,社会资源会极大丰富。
另外AI对生物技术的推动作用也非常大,可以用AI模拟实验环境,生物制药研发的成本和速度会快很多,可能罕见病、癌症的治愈率会大幅提升。
从这个角度来看,算力、算法和数据都非常重要,未来可能比土地、资金等生产资料更关键,这是我的展望。
/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