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首期全球资管中心评价指数发布 香港和上海分别名列第四位和第八位
新华财经上海9月9日电(记者陈云富)引进机构、引进资本、全球布局,上海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还要怎么发力?9日,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在上海发布的首期全球资管中心评价指数报告显示,纽约、伦敦和波士顿位居前三位,上海排名第八位,除了资产供给和底层资产项,上海在其他领域仍有待提高。
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评价指数基于资产管理规模、基础设施功能及竞争力等因素选取30个国际金融中心样本,通过46个定量指标和2个定性指标数据分析,按8个细分领域分析评价赋予权重后加总、排序。
数据显示,纽约以明显优势的综合评分位居全球第一,伦敦、波士顿紧随其后,两地实力接近,处于第二梯队,香港、新加坡、巴黎、洛杉矶、上海、芝加哥和东京则分列第四位到第十位,不过七个城市评分差距不大,基本处于第三梯队。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盛松成在发布会上表示,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评价指数六个细分领域中,不同资管中心的优势各异,其中纽约在多方面领先,但在ESG业务和另类资产配置上并不突出,卢森堡、都柏林等欧洲资管中心则正好相反,内地城市中排名最高的上海除了资产供给和底层资产两项,其他领域的竞争力都还有待提高。
报告认为,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可以分为中介型、海外型和均衡型三类。如果将上海与三类领先的资管中心进行比较,目前上海与巴黎的综合实力相当,且能提供更大规模的资金和底层资产,但上海在营商基础和人才储备方面与香港存在明显差距,而在营商基础、人才储备、资管机构等三个领域也与伦敦、纽约存较大差距。
报告建议未来上海建设全球资管中心,一方面要引进机构推动绿色资管产品的创新,引导境内外领先的资管机构配置绿色资产,另一方面引进资本,推动资本双向流动和人才流动,发展中介型服务,并拓展我国金融集团海外布局,为国内养老金、主权财富基金、保险公司、银行以及个人提供海外投资服务。
此前,上海提出力争到2025年,打造成为资产管理领域要素集聚度高、国际化水平高、生态体系较为完备的综合性、开放型资产管理中心,成为亚洲资产管理的重要枢纽,迈入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城市前列。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姜建清表示,金融市场繁荣、监管改革深化、社会财富聚集、人口结构变迁、科技金融兴起、全球化浪潮等在金融创新的驱动下,资产管理业务已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新亮点,未来上海建设全球资管中心面临较多机遇。
数据显示,到2020年底,中国个人金融资产已达205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预计未来仍将维持10%的增速,2025年这一数字有望达到332万亿元。”姜建清认为,国内资产管理行业已迈入黄金发展期。
来源 | 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