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于2020年首发于“中欧创业营”微信公众号

两年前的今天,历时2年多过会的万兴科技(300624.SZ)成功登陆A股创业板。当日发行价每股16.55元。两周年之际,万兴科技的股价定在每股76.5元。

上市当天,中欧创业营二期的同学们集体前往敲钟现场为万兴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吴太兵助阵,大家是发自内心为吴同学感到高兴,因为吴太兵为这次成功上市付出了太多。

这其实是吴太兵第二次冲刺上市,坚持梦想的他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历练,他平均一周往返一次北京,荣升滴滴的焕金卡用户,成为北京假日酒店常客……因为高压下的高负荷运转,吴太兵的身体也发出了抗议的信号,为了不让自己的健康影响到公司IPO进程,他一边积极检查治疗,一边坚持工作,因为梦想和坚持的力量,最终成功实现了万兴的IPO上市。

一个人潜力有多大,能力有多强,从来不是看他顺风顺水下的状态,而是看他在困境中如何应对。从吴太兵突破重围,逆势成长中,我们看到一个创业者的不向命运低头的坚韧。即便在一众千禧年创业的互联网创业者中,吴太兵都称得上是独树一帜的一位——在那个“8亿件衬衫换一架空客”的年代,他仅凭一款影音软件,一年就从欧美日发达市场挣回100多万人民币。而在更多企业被寄望“挣洋钱”的今天,吴太兵又带着万兴重返国内市场,杀了一记漂亮的回马枪。用他的话说,“补上了中国市场,万兴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

图:2018年1月18日万兴科技成功登陆A股创业板。

从最初吴太兵一人身兼程序员、客服、测试数职的草根工作室,到A股创业板唯一一家以海外软件销售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万兴的成长得益于过往与众不同的市场判断,也立足于当前对5G、云等新技术的快速拥抱,从其辗转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或许能窥见值得互联网创业者借鉴的有益经验。

1/ 反其道而行的出海之路

熟悉万兴的人大多知道,吴太兵开发第一款软件“Photo to VCD”的原因十分偶然。2002年第一个孩子出生,这位新手爸爸买了台数码相机给儿子拍了很多照片,老家的父母也想多看看孙子,但既不会用电脑,也没有微信,于是,吴太兵就自己做了个软件,把照片加上音乐和特效,做成VCD,再把VCD寄给父母观看。
 
产品做好,吴太兵自然地联想到,自家有这个需求,其他人肯定也有。但试销国内市场没多久,他就深刻体会到彼时中国软件市场的极度不友好,盗版盛行,民众基本没有为软件付费的任何意愿。由此,他将目光投向了消费行为和监管更成熟的海外市场。
 
吴太兵至今很清楚地记得,“Photo to VCD”定价29.95美元,第一天上线,就有很多人免费下载试用,其中十多个人为了更好的消费体验(去除水印)购买,一天就营收300多美元。一年下来,他赚了100多万人民币,全款买了房子、车子,一下子成为百万富翁。
 
今天回顾当年的经历,吴太兵把最初出海成功归结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在绝大多数中国企业还在国内烧钱搞价格竞争的时候,万兴选择了海外市场,在绝大多数软件企业还在经营线下销售时,万兴早早投身了线上市场,虚拟产品不存在层层报关、海运、代理等成本风险,经互联网就能直达欧美消费者,这使得万兴直接参与了全球创新驱动竞争,定价虽比国外公司便宜,又不明显便宜,所以利润自然比实体加工型外贸来得快、来得多。

但成为中国最大的海外软件销售商,吴太兵靠的不止是对内打时间差、对外打价格战。这几年,万兴旗下的视频剪辑软件Filmora在YouTube上很火,欧美日的大牛博主都在使用。

在吴太兵看来,Filmora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感谢公司的海外团队,本土化员工操刀的界面、音乐、素材等各个方面都更符合海外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审美,比如万兴的英文网站,你甚至很难看出这是一家中国公司。
 
除去技术层面的策略,吴太兵也特别强调中国企业出海时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万兴对产品中的每一张图片、一段文字、一片文章的使用都慎之又慎,他反复强调,“不能只想去享受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的利好,而不遵守它的规则,这既不道德,也将令你付出很大代价”。

2/ “大平台、中产品、小团队”的新战略

在创立万兴之前,吴太兵做过一段时间网络硬盘的生意,为消费者免费提供网络的存储服务,由于玩不转同业之间的烧钱比拼,公司很快被收购。经历海外市场十多年的捶打,“衣锦回国”的万兴此番对国内软件消费市场的研判更加清晰和冷静,“现在公司的发展思路是大平台、中产品、小团队。
 
吴太兵对产品定位的思考很透彻。大产品如微信、滴滴、头条、美图等,是人们手机上一定会装的APP,这部分产品大多走流量模式,本身免费,通过打广告和其他增值服务来挣钱。而中产品指的是除此之外,消费者偶尔使用但不需天天用的产品,数量不少,种类也多,万兴锁定的,正是这部分精准解决客户需求,客户愿意为此付费的产品。
 
为了做出更多类似Photo to VCD、Filmora这样受到时代和消费者欢迎的中产品,吴太兵的策略是立足核心视频与创意类业务,在此基础上广泛押宝,打造具有孵化项目能力的大平台。公司作为平台,提供设计资源、用户互动等支持,由平台上的小团队来开发更多中产品,实现公司从产品型到平台型的转变。

对内,吴太兵办了“兴创杯”,一年两期,员工提出好想法,公司就给配备资源,成立工作室去孵化,进一步的话再成立事业部,甚至是变成参股公司;对外,万兴有一只专门的并购团队,从全国、全球市场上找好苗子,优化公司的战略方向。
 
而说到并购,吴太兵的做法也很有意思。通常而言,万兴只并购51%,留给双方可进可退的余地——如果认为和万兴的核心业务相关,万兴可以加大控股比重;如果跟万兴的核心业务不相关,自身越做越大,就鼓励团队单独上市。

他由衷希望,万兴能像孙悟空一样,一吹吹出几十、上百个的小吴太兵

3/ 谈梦想、谈待遇、还好学的好老板

2003年,在万兴成立时那间不到100平米的小办公室,吴太兵在墙上写了这样一句话,“致力于成为全球范围内有特色、有影响力的百年软件老店”。
 
谈梦想,一直是万兴的传统,但吴太兵也相信,梦想驱动与利益分享并不冲突。

在业内,他对员工的重视与“大方”远近闻名。
 
时至今日,万兴每一位骨干的终面依然由吴太兵亲自上。而不仅是上文提到的孵化激励机制,他也非常鼓励员工持股。2019年,万兴114名持股员工的股权解禁,持有一年下来,最多的赚了四五十万。公司成立时吴太兵拥有100%股权,现在只不到30%,“钱散人聚,利益分享,这是一个公司根本的东西,也是万兴走到今天的法宝之一”。
 
吴太兵介绍,万兴的薪酬体系透明,所有人的薪酬都与职级对应,所有人要涨工资都只有一个渠道——通过公司任职资格委员会认证、晋级,认证通过,固定部分的工资就涨,而非固定部分的奖金,由上级考核、同级评价和下级调查共同决定,完全公平与透明。
 
无论是人员激励管理还是公司经营模式,吴太兵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论。看上去听上去很厉害,但他本人希望在管理上有更大的突破,让自己不会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瓶颈”,这也是他选择中欧求学的原因。

图:吴太兵在2018中欧创业营/创投营校友返校日上做主题演讲。

“在高度不确定的时代,外部环境瞬息万变,必须要不断提升自己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才能不出现重大战略或运营风险”。

在吴太兵看来,眼下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的发展浪潮中,中国、印度及东南亚、非洲的众多发展中国家都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物联网时代的来临或将洗牌全球软件市场格局。

作为一家中国消费软件公司,万兴的管理团队需要持续学习,既要有能力看到哪一块市场代表现在,更要能力判断哪一块市场代表未来。

文章来源:中欧创业营(ID:CEIBS_CE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