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钧(EMBA2005):「留住员工」为什么也可能是企业发展的误区
执与弃,舍与得,绝非玄学。如何把握去与留,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企业,都不能刻意为之。对前者来说,执于所得而忽视所失,天地或许会变小;对后者来说,舍弃所有而追求所无,境界或许会大开。
顺乎自然,这是我们溯「源」而上的根本所在。在瞬息万变的当下,企业如何实现更大突破,个人如何谋求更好发展?近日,在以「源」为主题的TEDxCEIBS 2018年度演讲盛会上,中欧EMBA校友赵晓钧分享了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赵晓钧
中国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中方总设计师
中欧EMBA2005
因为水立方,很多人知道了我。
我顶着「水立方中方总设计师」这个光环生活了十几年,其实有些时候并不太情愿。因为我知道自己已不再是个纯粹的建筑师了。想到在这个光环下很难再有突破,于是我做了一个决定——不再做建筑师,尝试涉足企业管理。
在人们的印象里,传统的设计公司是很难真正进入所谓的企业化运作中的。我一直在思考,能否通过一些与众不同的做法,把效率、战略、投资、市场等要素融入到建筑师组成的人力型公司的血液里。
我们做了很多「标新立异」的事情,使得公司在短时间内从几百人发展到了四五千人,成为行业的领军。对我来说,这是个不小的成就。带着这份成就感,我又做了一个决定——不再做设计公司的管理了,我要再次调转方向。
在前五十年的生命历程里,我总是这样变来变去。这并不受人欢迎,我也因此付出了很多代价。但有一点我很清楚,我的每一次尝试跟人们平常所诟病的「见异思迁」不同。我每次都 能达到一个预想中的高位,然后在这个高位,我会选择放下,掉头,再去迎接新的挑战。
与其说是选择,不如说是「顺应」。否极泰来,亢龙有悔,有起就有落。与其护着曾经的高位,浪费生命,不如让生命去寻找更新鲜的空间。我希望自己的生命延续着这种惯性,能一次次地为这个世界带来哪怕一丁点儿的变化。我生命中所追寻的最大乐趣,莫过于此。
1/ 企业与人一样,都需要经历「新陈代谢」
很多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企业生命的新陈代谢。这是我多年经营一家人力型公司所得到的一点感悟。
说到新陈代谢,无非就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新的不来,企业就没有未来。这是无法抗拒的客观规律。可是,并非每个人都能认识到这个规律。
我有一位非常尊重的老师,有一天他忧心忡忡地跑来问我:「晓钧,我听说跟了你十四五年的同事现在要离开公司了,是真的吗?设计公司不就是靠人吗?人走了公司不就完了吗?」
我很感激老师对我的关心,也很理解他的心情。但我们不得不深思,这一番话里所透露出来的信息,一定是我们惯常理解的那样吗?
老员工为何要离开公司?为了公司长远发展,就一定要留住员工吗?留住员工一定可以给公司带来长远发展吗?
我对老师说,像我们这样一个人力型公司,要谋求长远发展,并不见得一定靠留住员工,而是应该主动去管理团队的新陈代谢。因为我们是人力资本的发展商,设计只是我们表面的产品,人才才是我们真正的产品。就像房地产发展商一样,长期持有自己的产品,未必是唯一的、最好的选择。
2/ 成功的企业家,必须跳出「伤害与被伤害」的格局
对于企业的新陈代谢,并非每个人都愿意去接受。
当我们到了四五十岁,不再年轻时,真的会认为自己不如年轻人吗?真的会把自己曾经叱咤风云的战场让给年轻人吗?绝大多数人不会。
不会不是因为我们选择不让,而是在我们大多数人的脑海里,根本就没有这个选项。我们意识不到这一点,意识不到新陈代谢是企业必须有的「天条」。
这会产生一个矛盾,任何事物都会在新旧之间产生对立。我们的生命,就是由新到旧,同时被更新的力量所取代。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愿意直视这个事实,而是把脑袋埋在沙子里,固步自封。
这是令人沮丧的。可就算我们看到了这个事实,我们会选择顺应吗?很难,没有几个人可以笑着面对生命的消逝。我们要选择抗争吗?抗争或许是对的,但是当我们固守过去的时候,带来的常是苦恼。
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选用育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这个理论最终的落脚点是「留」——留住人。对一个处于创业期乃至发展期的年轻公司来说,确实需要这样做。但当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新陈代谢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华为总裁任正非在这方面近乎偏执,他要求公司45岁的员工一定要在自己的岗位上退休。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实在值得我们深思。
有人曾做过统计,给我们这代企业家带来最大苦恼的就是「老臣」。事实上,企业的新陈代谢正是企业的当家人和老员工之间的一场严肃博弈。面对要被「代谢」掉的老伙伴们,每一个老板心里都不好受,这是人之常情。可这终究会发生。大量的老员工,由于完成不了自己内在的新陈代谢,面临被外部淘汰,这是一个大概率事件。这样的分离迟早会发生,而且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
分离的恐惧是人类关于痛苦的几个重要心理原形之一。从出生时跟母体分离,到成长过程中不断有亲人、友人、爱人离开,再到最后自己跟这个世界分离,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分离的痛苦里浸泡。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痛苦就如影随形。面对痛苦,我们会想办法抵抗,同时也会想办法说服自己去接受。
我们把感受到痛苦理解成被伤害——先有痛苦再有伤害,而非先有伤害才有痛苦。
在企业,情况更是如此。员工会把痛苦理解成「公司对我不好」「老板伤害了我」「同事对我不好」,诸如此类。于是,在公司的变革过程和新陈代谢中,就会演变出若干伤害与被伤害。避免伤害与被伤害的游戏,无时无刻不在上演,让很多人难以自拔。但凡成功的企业家,只有跳脱这种游戏,最终看到事情的真相,找到生命最重要的意义,才能带领公司走向未来。比如我尊重的任正非先生就是这样。
3/ 莫执于生命的长度,多关注生命的宽度
我自己也曾经受过很大的痛苦。我的痛苦来自于我总怕自己做得不够好,总怕因为自己而伤害到别人。我总想让事情一片和谐,不要起什么冲突;总是希望能承担更多责任,多做一点,从而让自己目光所及,一片安详。但是,这么做的结果是,长此以往,身心俱疲。
我开始寻找破解之法,希望在自己的躯壳里装满勇气,突破这些纠缠。
直到有一天,我才明白,我的痛苦源自内心。我害怕新陈代谢,害怕「代谢」掉一些旧的东西,实际上是害怕自己有朝一日也会被「代谢」掉。
我们所有的恐惧都来自于我们不敢面对这样一个真相,那就是生命是有尽头的。认识到这一点,再去面对和处理痛苦,你会发现勇气已开始在我们心里慢慢滋长。
这是一个艰难的学习过程。只有弄清楚这些,我们才能接近事物的本来面目,接近那个所谓的「源」。因此,如果还认为新陈代谢带给我们的可能是某种伤害,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新陈代谢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机会。新陈代谢的过程,促使我们每个人去拓展自己生命的宽度。
当我们很在意地盯着生命的尽头,发现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时候,得到的只有恐惧和抵制。而当我们关注生命的宽度时,新陈代谢便会在我们的内心悄然发生。当我们完成了这种内在的新陈代谢,再去面对这个世界,会发现一切都是年轻的。我们自己也会变得年轻。
4/ 对于企业来说,新陈代谢是企业发展的一个真相
我绝不是怂恿企业主们用残酷无情的手段对付那些跟随自己历经百战但已渐渐老去的员工,只是希望他们能看到这样一个真相。留住员工当然重要,尤其是那些年轻的正处在草创期的企业,一定要考虑这一点,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成熟期,新陈代谢就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命题。
很多痛苦其实是生命本身所带有的,绝非哪个人强加于我们。看清楚这个真相,我们的生命才会变得更加有意义。
世界本身是无常的,固执是我们的本性。我们常常会固执在某件事情上,但随着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回头再看,会发现我们的固执很无聊,没有意义。
当我们发现生命还有足够的宽度时,人生的境界会变得豁然开朗起来。
总之,无论是企业,还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在内心深处种下一颗新陈代谢的种子,时刻提醒自己,不断地去探索那些未知的世界。
点击此处,观看演讲视频
作者:赵晓钧
文章来源:中欧E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