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道明院长出席AAPBS年会,探讨亚太商科教育的全球化
2025年5月19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欧方院长杜道明教授在AAPBS学术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并主持了主题圆桌讨论。
2025年亚太管理学院联合会(Association of Asia-Pacific Business Schools,简称AAPBS)年会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举办。本次会议围绕“变革先锋:科技创新时代的全球商科教育”(Pioneering for Change: Global Business Education in the Sci-Tech Innovation Era)的主题展开,吸引了来自亚太地区30多所商学院的40余位专家学者、业界嘉宾及学院师生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管理教育的前沿趋势与研究成果。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于2024年正式加入AAPBS组织。
在主旨演讲中,杜道明院长指出当前全球商科教育面临四大宏观挑战:一是研究生管理教育项目的申请人数在经历多年下降后有所回升,尤其是申请人对专业硕士项目的兴趣显著上升;二是地缘政治与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影响了学生的留学决策;三是学生流动趋势发生变化,更多候选人选择留在本国或就近地区学习;四是无论对学生还是雇主而言,培养全球化思维的重要性正被逐渐忽视。尽管亚太地区在贸易与创新方面的全球影响力持续上升,但国际学生的数量仍未恢复至新冠疫情前的水平,这对本地区的商学院提出了新的挑战。
他进一步介绍了中欧在应对上述挑战中的多项举措,包括推出CEIBS-ESCP全球管理硕士(Global MiM)双学位课程、加强国际市场传播投入以及拓展与国际高校的合作网络。他呼吁亚太商学院在日益碎片化的全球教育格局中实现差异化发展、推进创新并深化国际化,以提升全球竞争力。
在随后的圆桌论坛环节,杜道明院长与四位嘉宾围绕“亚太商科教育的全球化”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四位圆桌嘉宾分别是Sasin商学院院长Ian Fenwick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副院长Jumana Zahalka教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合伙人Jeongmin Seong先生以及GMAC大中华区院校关系负责人Yulia Jiang女士。
Yulia Jiang女士分享了GMAC的调研数据,指出如今的MBA申请者更加务实,将商学院的投资回报率、职业发展和成本因素置于其传统排名和声誉之前。Seong先生则从宏观视角分析当今世界正迈入一个由全球供应链重构、人工智能加速和地缘重组主导的全新时代,商学院应帮助学生不仅为第一份工作做准备,更要具备终身适应变化的能力。
从教育实践层面看,Zahalka教授与Fenwick院长强调在现代教学中激发学生好奇心、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并引导学生合理使用AI工具的重要性。他们还提到,学校正在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引入AI教学工具及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生对灵活性和互动性的双重需求。
在圆桌总结中,杜道明院长再次强调亚太地区商学院需在本地服务与全球竞争之间取得平衡。他指出,在当今科技驱动的经济环境中,具备全球胜任力与数字化适应能力已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商学院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