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EMBA「新知讲堂」:关税博弈下的商战突围
近日,特朗普关税政策在全球掀起了一场剧烈风暴。2025年4月17日,中欧EMBA课程部特别策划举办新一期「新知讲堂」,以「关税博弈下的商战突围——从贸易战成因到企业应对策略」为主题,从学术视角剖析2018年中美贸易战以来的发展变化和深层逻辑,基于多家企业案例的调研,解析关税博弈对资本市场、全球经济的多维影响,并为企业的全球化突围提供策略框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横店集团管理学教席教授汪泓出席了本次活动并致开场辞,金融学教授、副教务长、EMBA课程主任、中欧企业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黄生做主题分享,300多位中欧同学、校友和企业家来宾参与了本次活动。

开场致辞:汪泓院长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横店集团管理学教席教授、社会保障与养老金融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中欧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联席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智慧医疗创业课程-联席课程主任
汪泓院长首先欢迎了到场的各位中欧同学、校友和企业家来宾。汪院长指出,在全球贸易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本次活动的话题不仅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与国家战略、全球经济格局紧密相连。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作为全球一流的商学院,也作为国内顶尖的智库建设单位,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为政府决策出谋划策。近期,全球贸易环境的深刻变化,美国出于自身战略利益考虑,频频挥动关税大棒,挑起贸易战。自特朗普上任以来,其各种政策以反复无常著称,这种不确定性不仅影响了美国国内经济,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除了关税外,国家也向我们提问“除了关税外,美国还有哪些牌?”,中欧的教授和研究员们共同讨论研究,一致认为,特朗普政府会利用美国在金融、科技、教育人才、军事、规则话语权等五大领域的优势,除对华加征关税之外,美国还有5张牌要打。
第一张牌:经贸牌。在经贸领域美国不仅提高对华关税,还会加速推动供应链“去中国化”。特朗普政府对华鹰派人物霍华德·卢特尼克为商务部长,其核心策略是通过关税和技术管制推动供应链从中国转移。试图将供应链从中国转移至越南、印度、墨西哥等国家。同时,美国对中国原材料加征高额关税,或限制中国原材料进入美国市场,通过收优惠和补贴等手段吸引制造业回流美国。
第二张牌:科技牌。特朗普政府会进一步强化“小院高墙”策略,在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关键领域扩大对华技术出口管制。同时,美国除了单方面的技术封锁,还可能施压其盟友,特别是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共同限制对华技术合作,形成对华技术封锁的“联盟网络”。
第三张牌:地缘政治牌。特朗普政府将通过台湾问题与“全球南方”争夺挑起争端。美国在台湾问题上频频试探中国底线,增加对台军售,提升与台湾的政治互动。特朗普政府可能进一步增加对台军售,不仅是对中国的直接挑衅,甚至派遣高级官员访台或邀请台湾官员访美,试探中国的底线。同时,美国还通过经济援助和军事合作争夺“全球南方”国家的影响力,试图削弱中国在这些地区的主导地位。
第四张牌:金融牌。近期全球资本市场,尤其是美股经历了史上最大的市值蒸发,香港恒生指数跌幅创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之最,上证指数破3100点。在金融与货币方面,美国通过系统性打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限制中国资本跨境流动能力,以强化美元霸权。同时,还可能重启“汇率操纵国”标签,干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第五张牌:全球治理与多边合作牌。美国将退出与施压并行在全球治理和多边合作领域,通过施压手段遏制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在国际平台上,美国也会遏制中国,如将中国排除在全球标准制定机构之外。此外,特朗普政府可能通过“泛安全化”政策限制中美学术与科技交流。
美国这一系列的牌打出来不仅对中国企业造成了巨大冲击,也对全球贸易体系和多边合作机制构成了严峻挑战。关税提高直接增加了企业的出口成本,压缩了利润空间。供应链重构和技术封锁打破了企业原有的生产和合作模式,迫使企业重新调整战略布局。同时,地缘政治的博弈也增加了企业在海外市场的运营风险,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企业家们感受到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
挑战与机遇总是并存的。关税壁垒、技术封锁、地缘博弈,表面是贸易之争,本质是规则之争、话语权之争,更是国家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终极较量。如果脱钩不可避免,中国企业如何有底气地应对未来。企业家们在感受到危机的同时,也要“危中寻机”。第一,加速企业转型升级。面对出口成本增加的压力,企业不得不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力度,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同时,企业也需要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供应链的韧性和灵活性,以应对外部冲击。第二,进一步推动多边合作和区域一体化进程。积极参与多边合作机制,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构建更加开放、包容、普惠的国际经济合作体系。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等国际合作平台上加强国际合作。第三,加强风险管理与合规建设。在关税博弈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的运营风险增加。因此,企业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对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预判和应对,还要加强合规建设。第四,要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可以关注国内市场的消费升级和结构转型,开发符合国内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关注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如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积极布局新兴产业领域。
汪院长表示,越是风高浪急,我们越要保持定力,以自身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2025年可能成为世界历史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中国经济韧性足、空间大,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外部挑战。一季度,我国多项主要经济数据表现良好。因此我们有信心通过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在商战中成功突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作为一所扎根中国、面向全球的国际化商学院,始终以“培养兼具中国深度和全球广度、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领导者”为使命,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商业领袖。我们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为校友和企业家朋友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交流平台。
最后,汪院长鼓励各位校友和企业家来宾,共同探索大变局下企业发展的新路径,共同推动全球和中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期待未来在中欧的课堂上,与更多志同道合者并肩前行!

主讲嘉宾:黄生教授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副教务长、EMBA课程主任、中欧企业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
接下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副教务长、EMBA课程主任黄生作主题演讲。黄生教授首先从宏观视角解析了自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战的发展变化。一系列数据显示,中国对美贸易的依存度在降低,同时也低于其它主要经济体(如英国、欧盟)对美国的依赖。对等关税政策出台以来,资本市场第一时间响应,美国股市暴跌,美债遭受抛压;同时,美国实体经济也压力重重。黄教授认为,如果出现极端情况,美联储必会有所行动,市场恐慌终将过去;另一方面,中国政府拥有丰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手段,但是否能够顺利渡过此次危机,则取决于内需市场能否真正得以激活,及民营企业的活力能否进一步被释放。
之后,黄教授从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博弈分析中美未来的发展可能。黄教授认为,美国将越来越“中国化”,通过政策补贴、推动就业、制造业回流等方式改变供给;而中国将越来越“美国化”,通过培育中产阶级、提升消费地位、推动企业走出去等方式改变需求。在这一趋势下,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是一种必然。
通过对40多家上市企业的案例研究,黄教授为中国企业出海突围提供各种可能的策略框架。2004年至今,A股上市公司出海趋势明显,2023年披露海外收入的公司达 3522 家,占比 2/3,海外业务收入增长超国内。面对关税战与全球衰退的担忧带来的负面影响与挑战,黄教授从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出海案例、出海模式、成功策略等层面给出参考建议。他最后总结,跨国经营对中国企业来说已成为必修课,不仅要注重经营,还应加强原创性创新,未来一定会有大批成功的中国企业出海案例,中国文化传播和影响力提升也更容易实现。

互动环节,在场观众就人民币汇率、出海企业选择差异、宏观经济转、中概股回港上市等问题与黄教授进一步交流。现场氛围热烈,本场活动在掌声中圆满结束。
中欧EMBA「新知讲堂」系列活动聚焦最前沿的管理理念和商业实践,发扬中欧人不断追求卓越、踊跃探索的精神。今年是中欧EMBA课程30周年,中欧EMBA课程部还将推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欢迎持续关注,可以通过「中欧EMBA」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的活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