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第五届欧洲论坛苏黎世站开幕 聚焦中瑞创新演进之路
5月17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与瑞信集团联合主办的“智荟中欧2019”第五届欧洲论坛苏黎世站拉开帷幕。论坛主题为“中瑞比较视角下的创新演进之路”,来自中国和欧洲的政府高层、专家学者和商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迈向创新大国的发展历程以及瑞士在打造独特创新生态系统方面的宝贵经验。
瑞士有着源远流长的创新文化,而中国作为新兴的工艺和产品创新大国,也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本次论坛的举办,旨在促进两国在新高科技领域、创新和新商业模式等方面的相互了解与合作。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丁远教授与瑞信董事总经理Nannette Hechler女士致欢迎辞。中国驻苏黎世兼驻列支敦士登公国总领事赵清华先生出席论坛并致开幕辞。
丁远教授与瑞信董事总经理Nannette Hechler女士致欢迎辞
丁远教授首先感谢论坛合作方和嘉宾们的支持,并表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MBA和Global EMBA两大课程双双位列英国《金融时报》排名全球第五,学院将在这一佳绩的基础上继续不断创新,打造世界一流的商学院教育。Hechler女士表示,此次论坛聚焦中瑞两国的创新之路,这一主题对双方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赵清华总领事致开幕辞
赵清华总领事在开幕辞中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他说,此次论坛对于中瑞双方来说是一个增进了解和交流经验的绝佳契机。他特别指出,对中国来说,人才是与创新相关的最重要的资源。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技术与创新管理名誉教授George Haour在题为“中国:新兴全球创新者”的演讲中指出,中国正日益成长为一个创新大国。中国一直在加大研发投资力度,推动政府政策落地实施,鼓励专利申请并推行竞争激励机制,这为取得创新成就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他强调,虽然专利是重要的创新指标,但是专利的质量比数量更加重要。他还表示,为推进深圳、北京、上海和杭州等创新热点城市的建设,中国展现出的速度和灵活性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值得其他国家学习借鉴。
MOVU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Nicolas Bürer先生在演讲中谈到瑞士的创新模式并总结了其成功经验。他指出,瑞士人均GDP之所以稳居世界前列,最关键的因素是创新,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得益于创新,瑞士已经成为区块链技术和改善能源消耗等领域的领导者。
George Haour教授与Nicolas Bürer先生演讲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战略学副教授张宇以“中国市场2025——创新前瞻”为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简要剖析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背后的主要推动力量,阐明了中国制造商和供应商的高度集中对提高国内生产力和加快创新速度的助益。此外,他还在演讲中呼应了Haour教授的观点,即专利的质量比数量更加重要。张宇教授预计,中国创新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因为众多关键因素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大、客户接触渠道的改善以及人才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等。
Creaholic合伙人Naomi Bitmead女士随后围绕“瑞士创新生态系统及其影响因素”作了一番简短的发言。她表示,创新并非孤立的行为,各项因素必须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成功。她特别指出,一方面,技术可行性、客户合意性和业务存续性之间的协调平衡是创新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创新还须具备合适的流程和适宜的环境,以及由“专才”和“通才”组成的优秀团队。Bitmead女士最后指出,唯有勇于突破,孜孜以求,成功才会到来。
论坛嘉宾进行小组讨论
此外,论坛嘉宾还结合一系列真实案例,深入剖析了中国和瑞士众多成功的商业故事。其中,中欧EMBA2017级校友、爱哆哆首席执行官周普先生讲述了公司如何迎合年轻人的时尚需求,复兴中国传统喜饼文化,以及打造结婚、诞生、乔迁等人生喜事回礼的新习惯。yamo AG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José Amado-Blanco先生分享了其研发部门如何在激烈的竞争机制下,将公司打造为欧洲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垂直一体化儿童食品品牌。
出席苏黎世论坛的其他嘉宾有Geniuswork首席执行官Peter Fisk先生、Piëch Automotive首席执行官Toni Piëch先生以及Yuneec技术总监Glen Stark先生。每轮演讲结束之后,嘉宾们都会展开小组讨论,探讨中国和欧洲进行创新合作的潜在机会。
自2015年在苏黎世设立教研基地以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已经连续五年在当地举办欧洲论坛。今年恰逢学院成立25周年,本次活动也是校庆系列活动中的首场欧洲论坛。7-10月,学院还将陆续走进慕尼黑、布鲁塞尔、伦敦、巴黎四城举办论坛,为中国与欧洲搭建合作发展的沟通桥梁。如需了解更多校庆详细信息,欢迎访问http://www.ceibs.edu/special/25/cn/index.html
关于中欧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由中国政府和欧洲联盟于1994年联合创立。依托双方办学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和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学院在上海、北京、深圳、加纳阿克拉和瑞士苏黎世5地设有校区或教研基地。作为唯一一所由中外政府联合创立的商学院,基于“中国深度、全球广度”的定位,中欧以国际化的办学特色,秉承“认真、创新、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商业领袖,在短短的25年时间里已发展成为亚洲领先、世界一流的商学院。学院在中国和欧盟国家经济文化与人才交流方面发挥了特殊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中国及欧盟领导人曾分别赞誉学院为“众多优秀管理人士的摇篮”和“欧中成功合作的典范”。
目前,学院开设课程包括MBA、金融MBA、EMBA、Global EMBA、卓越服务EMBA和高层经理培训。学院在中国内地率先获得了欧洲质量发展认证体系(EQUIS)和国际商学院联合会(AACSB)双认证,是亚洲唯一一所MBA和EMBA同时进入英国《金融时报》全球排行榜前5强的商学院。迄今,学院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的校友已超过22000人,并累计为逾16万人次的海内外中高层管理人员提供管理培训。
关于瑞信
瑞信集团是一家全球领先的金融服务公司,致力于向客户提供投资银行、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一站式金融咨询服务。
瑞信成立于1856年,目前业务遍布全球约50个国家,共有来自170多个国家的46,840名员工。凭借广阔的业务覆盖范围,瑞信获得了源源不断且地域分布均衡的收入和新的净资产,并得以把握世界各地的增长机遇。瑞信通过按地域成立的三大部门向客户提供服务,包括瑞士环球银行(Swiss Universal Bank)、全球财富管理(International Wealth Management)和亚太事业部(Asia Pacific)。为这些区域业务提供支持的是另外两个专门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部门:全球市场(Global Markets)以及投行与资本市场(Investment Banking & Capital Marke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