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闽企转型升级,中欧“思创会”走进福州
全球经济形势波诡云谲,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福建如何应对新时代里的诸多挑战?众多闽企如何把握新形势下的全新机遇?4月27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品牌活动“思创会”走进榕城福州,中欧教授与多位知名闽商共话闽商精神,探讨闽企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发展之道。
作为亚洲顶尖的商学院,中欧一直致力于创造和传播商业知识,增强与企业和企业家的交流互动,助力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转型。中欧“思创会”取意“思维创新”,旨在帮助传统企业缓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焦虑并实现转型升级。2017年,中欧“思创会”先后走进天津、广州、重庆等城市,受到了当地企业家的热烈欢迎,并取得了良好的反馈。本次,中欧“思创会”首度走进福州,将最新的商业知识传播到福建,为福建企业的发展转型出谋划策。
新形势下的闽商新机遇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助理刘湧洁、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福建校友分会副会长潘德滨及福建省原副省长、福建省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会长李川分别致欢迎辞。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斌发表演讲
活动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斌做了题为“中国新时代、全球新思维、企业新机遇”的主题演讲。在演讲中,他结合当前中美贸易战的背景,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深层原因。他认为,中美贸易摩擦是“中国新时代”和“美国新时刻”之间的首次交锋,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世界经济形势和中美经济格局发生了变化,所以中美博弈不可避免,两国将在供给侧进行长期的角力。
许斌教授指出,中美两国在供给侧的角力主要比的是资源禀赋和资源配置效率。中国拥有丰裕的人力资本和充裕的物质资本,拥有独特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速度经济优势,所以即便长期来看增速会缓慢下行,但过程中会有周期性的上扬。新时代下,靠“泡沫”发财的致富模式不再靠谱,“创新创业”的致富模式将更具机会,“重质量、重品牌”的企业将有更好的前景,这是众多闽商的机遇所在。
中欧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德旺发表演讲
同时,中欧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德旺也结合切身经历,分享了对企业家的“义与利”的看法。
曹德旺认为,今天的企业家必须建立起“四个自信”:第一,文化自信。要坚持中国古文化所倡导的商道,以和为贵,以信为本,遵纪守法,心怀他人,勇于承担责任;第二,行为自信。要将所有的事情做到让人无可挑剔,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做出有损别人利益的事情,凡是多说好,多鼓掌,给予别人鼓励;第三,能力自信。企业家在管理和战略决策方面必须具有相应能力。企业运营没有规律而言,而是靠嗅觉和判断。企业家必须深入了解和判断市场情况,才可能做出好的发展决策;第四,政治自信。企业家要有家国情怀,要记得自己是社会的一份子,接受国家的管理,维护国家的利益。
新时代里的闽商精神
随后,在许斌教授的主持下,曹德旺先生和福建海源自动化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中欧校友李良光,厦门国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兼党委书记、中欧校友何福龙,广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欧校友李国平以及安踏集团副总裁李玲等知名闽商就闽商精神和闽企的创新实践举行了圆桌讨论。
什么是闽商精神?曹德旺认为,闽商精神简而言之就是“爱拼才会赢”,在拼的同时与时俱进。何福龙对此表示赞同,他说,真正干出一番大事业的闽商,大多有拼劲,有勇敢走出去的大无畏精神。李玲结合安踏的成长经历,总结了闽商精神的几个特质:敢拼敢赢、敢于创新和永不止步。
嘉宾圆桌讨论(从左向右:许斌、曹德旺、李良光、何福龙、李玲、李国平)
新形势下,闽企面临着哪些挑战?如何破局?李良光认为,市场飞速变化,新的科学技术如人工智能等快速发展,这给企业转型升级带来了很大压力。企业如果固守旧有的发展模式,将会变得举步维艰。在国内经济转为高质量发展的当下,主动创新才能迎来新机遇。李国平则认为,除了创新,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知识产权保护尚待加强。“只有社会尊重知识产权,才能鼓励更多企业去进行创新。”他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药企致力于创新,未来5至10年将出现市值上千亿美元的中国药企。
活动最后,圆桌讨论嘉宾和现场听众进行了热烈的问答互动。
本次“思创会”由中欧和中欧校友会福建分会联合主办,福建省民营企业商会、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协办。
中欧校友会福建分会成立于2008年11月1日,目前拥有成员100余人,是中欧福建校友团聚、沟通、互助的平台。中欧校友会福建分会注重和母校加强沟通与合作,同时,每年3-4月份在厦门举办区域论坛活动,促进校友间的学习交流,扩大中欧的影响力。
继福州站之后,今年,中欧“思创会”还将陆续走进杭州、苏州、广州等地,邀请中欧名师与知名企业家一起解读新时代的全新商业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