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国家银行行长Jiří Rusnok:捷中金融经贸合作前景广阔,双方要互补互信,实现共赢
捷克国家银行行长Jiří Rusnok发表主题演讲
9月25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布拉格新丝绸之路研究会联合主办的“智荟中欧2018”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发展论坛在布拉格成功举办。捷克国家银行行长Jiří Rusnok从金融合作的角度,探讨了中捷的未来合作前景。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使捷中两国建立起了互利共赢的经济关系,而彼此的金融合作则能巩固这种关系。谈及捷中的未来合作领域,Jiří Rusnok强调:“中国银保监会和捷克国家银行可在联合监管方面加强合作,从而提高监管效率,预防系统性金融风险,实现共赢。”
以下为Jiří Rusnok先生主旨演讲内容的编辑稿。
感谢论坛主办方的邀请,很高兴能够参与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发展论坛,希望借此机会继续加强捷克和中国间的合作关系。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一下目前我所从事的工作领域即当下捷克金融市场的情况。
作为一个拥有自身货币的国家,捷克国家银行主要负责维持本国货币的稳定,同时也负责监督捷克金融市场的整体稳定性。无论国际政治风向如何变化,捷克国家银行一直在不断努力维持与中国等合作伙伴的良好关系。
早在2010年,捷克央行便与中国银监会签署了2份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由此正式开启了两国之间的金融合作。备忘录主要内容涉及到监管信息的分析和监督合作以及银行牌照审批等领域的合作。2016年,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捷中两国主动扩大了备忘录的内容,主要涉及两国银行监督监管委员会的合作、双边互访等方面。
捷克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之一,该倡议为双方提供一个增进了解和互信合作的平台,中捷两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成效尤为显著。目前,中国银行与中国工商银行已经分别设立了捷克分行。中国交通银行也已经向捷克央行提交了申请材料。捷信集团作为中国投资捷克的成功企业之一,为双边企业持续提供消费贷款等金融项目的支持,已成为促进捷中合作的一个成功平台,我相信这是一个双边互利共赢的合作。
一个稳定的银行体系是加强双方市场合作的必要条件,对此,捷克可以分享在消费者保护、金融支持、提升金融系统稳定性方面的监管经验。在经贸合作方面,中国一方面提供了很多机遇,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风险。对此,捷中双方要互补互信,进一步加强相互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