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思创会走进郑州 解密“时代动力与明天思维”
“每个时代都有其发展动力,企业只有借助‘时代动力’才能快速崛起。”5月24日下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实践教授龚焱在中欧思创会·郑州站上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快速迭代升级,各个行业都面临剧变,创业企业应如何把握变与不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郑州主办以“把握时代动力,开启明天思维”为主题的思创会论坛,通过教授主题演讲、企业家圆桌论坛,梳理中国企业创新框架,帮助当地企业家和管理者更好地把握不断更迭的时代动力逻辑,开启走向成功的“明天思维”。论坛现场吸引了300多名河南地区的企业高管参与。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建院25年来一直致力于创造和传播商业知识,增强与企业和企业家的交流互动,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转型。2019年,中欧“思创会”已先后走进温州、成都、武汉和南京,受到了当地企业家的热烈欢迎。4月13日,中欧25周年校庆启动仪式正式举行,提出中欧未来将进一步“聚焦中国,贡献世界”。此次“思创会”走进郑州也是中欧对这一全新愿景和使命的践行之举。
论坛特邀九届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青年豫商领袖成长论坛荣誉主席陈义初先生发表演讲。他以“弘扬新豫商精神,做好一带一路’这篇大文章”为题,通过分析“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学本质,以及给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指出豫商企业应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在龙头企业、知名品牌、高端人才、软实力建设、全面开放等方面补齐短板,谋求“转型升级”。
龚焱教授在主题演讲中回顾分析了过去70年商业社会时代动力的变化:“制造为王”阶段以不断扩张的规模效应为发展动力,“渠道为王”阶段以占领大卖场货架为发展动力,从1990年代中期至今的“用户为王”阶段,其发展动力毫无疑问就是网络效应。除了时代动力的变迁,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也在促使企业组织形态发生深刻的变化。创业企业要从“明天思维”出发进行创新。
基于对大量中国企业的案例研究,龚焱教授总结出一个中国企业创新3.0的基本框架:创新1.0是移植创新,依靠的是中国市场独有的市场规模和快速迭代能力;创新2.0是整合创新,依靠不同商业元素之间跨地区、跨行业的整合,推出不同形态的物种,如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创新3.0是跃变创新,这是创新路径里的高阶形态,企业基于对本地市场和用户的深度理解,重新定义技术边界、价值网络以及游戏规则,最后形成一个新物种。今天的很多中国企业已经开始从移植创新走向跃变创新,比如盒马鲜生、拼多多等都是对模式或形态的重新定义。
在随后的圆桌论坛上,三位圆桌嘉宾与龚焱教授一同探讨创业企业如何应对时代变化。天明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姜明(中欧EMBA2000)、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CEO王鹏(中欧EMBA2010)、新开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永春(中欧EMBA2017)等三位校友都在各自领域深耕多年,他们一致认为,互联网生态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已经登上时代舞台,无论在场景、产品、营销还是组织人力方面,都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课题。龚焱教授表示,年轻一代是习惯“即时响应”而非“延迟满足”的一代,企业要与时俱进,从年轻员工和用户身上吸收能量,主动去改变和拓宽自己的边界。
近年来,河南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不断涌现,“一带一路”建设、自贸区建设、中欧班列(郑州)开行等一系列政策利好,使河南逐渐由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广大河南企业家、管理者和创业者都迫切希望开拓思维,拥抱快速发展和变革的新时代。在论坛现场,不少企业家和高管积极向各位嘉宾提问交流。
继郑州站后,中欧思创会还将走进昆明、青岛和广州,由中欧名师与知名企业家展开对话交流,为企业提供创新思维的学习平台,启发当地企业的创新和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