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齐聚第118期中欧陆家嘴金融家沙龙,共话金融科技风控与网络安全防范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金融业正大步迈入FinTech和智慧金融时代,科技已成为金融机构创新和转型的重要突破口,金融机构正在逐步转型成为“数据商”、“数字技术集成商”和“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平台”。8月24日,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携手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上海分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第118期中欧陆家嘴金融家沙龙,邀请金融机构代表、科技企业高管、法律领域专家就“金融科技风控与网络安全法律”议题展开研讨。
沙龙现场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副校长顾晓敏认为,初始阶段的放任,分业监管的不适应性,金融科技监管人才的匮乏,这几大因素造成了当前金融科技监管的难题。美英等国家对金融科技的监管举措包括沙盒监管、专业化监管、鼓励行业自律、成立咨询协调机构和研发单位、及时调整和完善监管措施等,这些经验都值得参考。
顾晓敏副校长发表演讲
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何萍认为,一方面,互联网支付机构大额可疑交易监测系统尚不完善,网贷平台客户身份识别效率低;另一方面,互联网理财产品线上交易蓬勃发展,全球化分布式结构虚拟货币广泛应用,这些都为违法洗钱提供了可趁之机。对此她建议,要积极利用新兴技术去反洗钱,比如引入人脸、图像识别技术,优化客户风险等级模型,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洗钱风险分析能力,借助机器学习算法优化可疑交易监测模型。
何萍教授发表演讲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王冠介绍了基于区块链技术应用行为的刑法规制问题。
在“金融科技如何做好网络安全风险防控与防范”、“CBDC(央行数字货币)和LIBRA将对全球金融体系带来何种影响”两场圆桌论坛上,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全球合伙人蔡正华认为,金融技术与解决方案推动了金融创新,也带来了金融脱媒等问题;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执行总裁陈文君指出,当前仅依靠沙盒监管还不够,金融科技的未来在于助力普惠金融的实现;上海大学上海科技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孟添表示,要审慎看待Facebook计划发行的Libra数字货币,金融创新应该由监管部门对创新与规范做好平衡;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轮值秘书长叶健分析,当前没必要太过高估Libra的价值,但应该重视跨国大公司的相关技术创新对传统主权国家的一些治理方式带来的挑战;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平台部常务副主任戴炳荣强调,网络安全是数据安全、金融安全的基础工程,需要筑牢系统性防线;汉沃资产董事长陈瀛表示,金融科技创新的价值是为实体经济服务。
沙龙活动还邀请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特邀监督员薄海豹、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助理郑少华参会并发表专家评论;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执行院长胡建华、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刘功润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