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专家乔依德专题解读“中美贸易摩擦和中美关系前景”
活动现场
自去年3月中美贸易摩擦发生以来,中国政府一直从维护两国共同利益和世界贸易秩序的大局出发,积极通过协商对话的办法解决贸易摩擦。然而,在诸多现实因素影响下,贸易摩擦最终不断升级演进。中美关系是世界秩序的压舱石、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如何理性看待中美贸易摩擦?如何认清影响中美关系未来走向的诸多因素,进一步把握好中美关系前景?9月25日,第22期上海金融大讲坛暨第120期中欧陆家嘴金融家沙龙特邀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乔依德专题讲解“中美贸易摩擦和中美关系前景”。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刘功润博士主持并致欢迎辞,逾百位金融机构代表、企业高管、学者等出席本场活动。
乔依德发表主题演讲
乔依德在演讲中回顾了自去年3月以来中美贸易摩擦的演进,在此期间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了四轮关税,中美谈判共计十二轮。乔依德认为,特朗普固执己见、坚持加税的目的主要是迫使美联储减息、讨好基本盘并最终获得连任。对于10月份即将到来的第十三轮贸易谈判,乔依德表示结果可能并不乐观,因为达成协议需要中美双方客观上都对贸易战告一段落有迫切需求,且达成协议有利于双方的经济稳定。而实际上,目前中美对强迫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补贴等一些核心问题还存在较多分歧,预计中美在经济、政治、外交和军事方面的博弈将会长期存在。
“斗而不破,努力向好”是最适合当下情势的方针。对于中国,稳定经济是重中之重,要坚持改革开放,做好自己的事。同时也应反思,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又是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我们应如何更好、更恰当地展示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国内法律、法规、政策的外部解读保持关注。
乔依德最后总结,中美贸易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始终存在,且不管是否达成协议,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是可控的,但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将是持久的;“美中关系再回不到过去”,中美在各方面的博弈将是长期的,已经并将继续影响国际秩序和地缘政治的格局,对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化的影响将是全面和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