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届中国汽车产业论坛成功举办,探讨全球汽车产业趋势和前景
10月19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中欧校友汽车产业协会协办的“智荟中欧”2019第十七届中国汽车产业论坛在中欧上海校区成功举办。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领导、政府官员、学界精英和行业领袖齐聚一堂,与现场近350位嘉宾就全球汽车产业的最新趋势和未来前景进行了探讨。
对当下的汽车厂商来说,替代能源、环境可持续、交通治理已成为全行业需要直面的三座大山,来自新技术、监管以及竞争环境的挑战前所未有。跨界而来的新兴势力正携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新技术与新模式强势入局,传统老牌车企稍有停滞就会沦为同行口中的“落后产能”。在技术变革的大潮中,汽车产业如何寻找新的增量,从而应对新兴消费者的迫切需求,是本次论坛的主要议题。
现场全景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欧方名誉院长佩德罗•雷诺教授(Pedro Nueno)首先致欢迎辞。他表示,汽车产业是全球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中欧必须深度理解甚至影响整个行业。
佩德罗•雷诺教授(Pedro Nueno)致辞
论坛从“车联网与自动驾驶”“智慧城市”“新能源/清洁汽车的未来”“消费者未来出行愿景”四个主题展开讨论。
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袁小林强调,自动驾驶最重要的问题是安全。未来出行将是一个巨大的生态,需要实现跨行业的突破,而非单打独斗。而这样的生态容易导致同质化,因此差异化将是车企面临的最大挑战。
袁小林发表主题演讲
腾讯副总裁钟翔平校友(EMBA2017)重点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变革,他表示,在思考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新技术问题时,应该以服务人的出行需求为中心。面对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改革,汽车行业必须在数字化时代将“以人为本”落实得更彻底,更好地洞察、解读人性。
钟翔平校友发表主题演讲
阿斯彭研究所(中欧地区)创始人、所长Ivan Hodac主持了圆桌讨论。袁小林、钟翔平,采埃孚亚太区运营高级副总裁、采埃孚中国区总裁汪润怡,海梁科技首席执行官胡建平博士等嘉宾,就未来自动驾驶是否应该以公共交通优先,以及自动驾驶发生事故后谁来承担责任等核心问题进行了探讨,嘉宾们一致认为,应该分不同城市、不同发展阶段来看待问题。
Ivan Hodac主持圆桌讨论(从左到右:Ivan Hodac、袁小林、钟翔平、汪润怡、胡剑平)
在“智慧城市”的主题探讨中,毕尔巴鄂汽车情报中心首席执行官Ines Anitua、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张立军教授、斯堪尼亚中国战略中心执行董事何墨池、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城市经济研究室主任刘治彦先后发表了主题演讲,他们厘清了智慧城市的定义,并强调了云计算和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佩德罗•雷诺教授主持圆桌讨论(从左到右:Ines Anitua、何墨池、刘治彦)
中欧校友汽车产业协会会长楼周仁代表协会发言,他表示,中欧校友汽车产业协会至今已走过15年,并已发展为拥有近800位校友的最大校友组织之一,从成立伊始就一直给予中欧汽车行业论坛鼎力支持。
关于新能源和清洁汽车的未来,现代汽车集团产品战略副总裁Heung-Soo Kim博士指出,随着排放标准越来越严,内燃机将被逐渐淘汰,这会推动车辆电气化的发展。但全面实现电气化也面临障碍和挑战:一方面,电动汽车仍存在盈利问题;另一方面,充电站的短缺会限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Heung-Soo Kim博士发表主旨演讲
腾讯车联顾问周平校友(MBA2000/CMO2012)主持了圆桌讨论。四位嘉宾就新能源车是否是伪需求,以及如何看待新能源造车新势力的前景进行了探讨。
周平校友主持圆桌讨论(从左到右:周平、Heung-Soo Kim、Jordi Aranega、Dita Charanzova、丁晓华)
国际汽联移动出行副主席Thierry Willemarck就“消费者未来出行愿景”这一主题发表了演讲。他剖析了新一代消费者的出行特征和消费能力,并表示目前消费者还未充分了解新技术带来的好处,汽车行业应该采用综合管理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更有效的出行服务。
Thierry Willemarck发表主题演讲
在Ivan Hodac主持的圆桌讨论中,Thierry Willemarck 、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中国首席代表戴麟、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钟立欣校友(EMBA2001)、普华永道中国汽车咨询业务合伙人金军就消费者未来出行愿景达成了共识,他们认为汽车行业亟需探索出行领域的新模式,并且中西方的模式将产生更多差异。
Ivan Hodac主持圆桌讨论(从左到右:Thierry Willemarck、戴麟、钟立欣、金军)
论坛最后,佩德罗•雷诺教授(Pedro Nueno)致闭幕辞,祝贺第十七届中国汽车产业论坛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