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出席中欧北京新年论坛 深度解读数字化与区块链
12月13日晚,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欧校友黄奇帆(EMBA1998)出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京校区新年论坛,并以《数字化+区块链:功能、场景与风险应对》为主题进行演讲。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法国依视路会计学教授、副教务长许定波出席论坛并致欢迎辞。
许定波教授在致辞中表示,黄奇帆校友是中欧校友的杰出代表,他曾为中欧的创立提供支持,也始终关注和关心中欧的发展。中欧成立25年来,正是由于一大批优秀的校友群体,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才使中欧成为一所与时代同行、不断进步的商学院。
黄奇帆在近三个小时的讲座中,深度解读了数字化的构成与颠覆性作用,以及区块链技术的特征、应用场景和问题防范。
黄奇帆将数字化平台用人来类比,通俗易懂地解释了其五个组成要素间的关系: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就像人类的神经系统,大数据就像人体内的五脏六腑、皮肤以及器官,云计算相当于人体的脊梁。区块链技术可以从DNA层面提升人的大脑反应速度、骨骼健壮程度、四肢操控灵活性。数字化之所以能够颠覆传统,在于它拥有“五全基因”——全空域、全流程、全场景、全解析和全价值,从而打破区域和空间障碍,贯穿关系到人类所有生产、生活流程中的每一个点,把人类所有生活、工作中的行为场景全部打通。通过人工智能(AI)的收集、分析和判断,预测人类所有行为信息,并打破单个价值体系的封闭性,穿透所有价值体系,整合与创建出前所未有的、巨大的价值链。这五全基因与任何一个传统产业链结合起来,就会形成新的经济组织方式,例如工业制造4.0、智能物流、智慧城市、金融科技或科技金融等,从而对传统产业产生颠覆性的冲击。
黄奇帆认为,数字化平台在区块链技术的改造之下,基础功能和应用将得到大幅度扩展,因为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存储数据库,呈现开放性、防篡改性、匿名性、去中心化、可追溯性五大特点,可以在三类场景中进行应用:一是公有链,二是私有链,三是联盟链。5G的到来将促进物联网大幅度发展,同时也使区块链真正登上历史舞台。区块链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例如金融、保险、国家统计、数据产权等关于认证、记账、需要追溯的领域,都是可以应用区块链的,但它并不一定能渗透一切,其应用场景有它的区域性和边界性。最重要的是区分区块链的长处和短处,滥用区块链很可能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和效率的极大损失。
黄奇帆还特别针对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与金融相结合出现的场景问题进行了解读。他强调,要遵循金融的基本制度和原则来管理其应用,把握和协调信息、杠杆和风险三者之间的关系。数字化平台做金融应当主要与金融机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同时在未来产业互联网趋势下,数字化平台与某个行业的产业链、企业链、供应链结合,将成为未来产业链金融的主流系统。此外,他还分析了相关技术在消费结算、贸易清算以及货币发行方面的应用,认为国家和国家之间的清算一定将迎来变革,人类也一定会进入数字货币时代,但这一进程还需要时间。
在场近四百位中欧校友对这场精彩的讲座意犹未尽,在互动环节,多位校友还就数字货币、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创业等问题与嘉宾互动交流。
中欧北京校区新年论坛在每年年底围绕一个中国经济发展与企业管理的新锐主题,邀请中欧教授或校友发表见解,已成为北京校区最具前瞻性的思想交流盛会。这一场精彩的讲座,也为北京校区的25周年校庆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